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4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122篇
林业   260篇
农学   129篇
基础科学   87篇
  300篇
综合类   733篇
农作物   68篇
水产渔业   276篇
畜牧兽医   175篇
园艺   61篇
植物保护   8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深水网箱需求式自动投饵装置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水网箱的自动化控制是我国网箱事业发展的趋势。本文对现有投饵装置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需求式自动投饵装置,旨在提高投饵效果。网箱养殖鱼群经过驯化,有求食需求时自动触动水下金属管,并通过传感器启动下料机构。该装置通过可编程控制器(PLC)实现投饵过程控制,其优点是能根据养殖鱼类需求,实时投饵,饵料利用率高,水体污染少,满足当前深水网箱自动化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82.
深水网箱圆台形囊网的设计与制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深水网箱囊网受水流推动,形状随水阻力大小而变化。囊网形状的变化与养殖容积有关,并直接影响了网箱养殖效果。通过分析认为,圆台形重力式柔性囊网有较好的抗流效果,更适合于深水网箱养殖作业。通过实物试验,报道了圆台形囊网在流速0.45-0.75 m·s-1时的外形设计、配重及制作方法,为强流下的深水网箱囊网制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
淡水养殖中华鲟成鱼的3种方式及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淡水养殖中华鲟成鱼主要有工厂化养殖、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等3种方式。工厂化养殖和网箱养殖中华鲟成鱼的生长速度要明显快于池塘养殖方式,其中网箱养殖的成鱼有最大的相对生长率和瞬时生长率。工厂化养殖中华鲟成鱼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和较高的生产运行成本,同等生产规模的投资成本和生产运行成本为网箱养殖的2~3倍,不宜大规模推广,可选择条件适宜的山溪、水库进行自流式流水养殖;网箱养殖投入产出比高,能源消耗少,节约水资源,养殖中华鲟的生长速度、成活率、资金投入的效益等均有较明显的优势,是一种值得提倡和推广的中华鲟成鱼养殖方式。池塘养殖中华鲟成鱼虽然投入和成本低,但养殖成活率低,效果差,不宜大量采用。试验结果表明,工厂化养殖和网箱养殖中华鲟成鱼的单位面积载鱼量均较低,规格1~3kg的个体,养殖时的有效载鱼量控制在10kg·m-2左右较适宜,不宜超过15kg·m-2。  相似文献   
84.
[目的]比较不同颜色(白色、绿色)防虫网设施大棚栽培对豇豆生长特性、产量及豇豆主要害虫蓟马发生量的影响,为绿色防虫网栽培技术在海南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年冬季~2013年春季,以露地栽培为对照,对白色、绿色防虫网设施大棚下豇豆生育期、株高、茎粗、节间长、叶片叶绿素指数、豆荚性状、商品产量及蓟马发生量等指标进行调查.[结果]与露地栽培相比,豇豆在绿色防虫网覆盖条件下,抽蔓期提前5d,结荚期提前1d,采收期延长7 d;而白网覆盖下豇豆的生育期推迟;同一时期内,绿网覆盖下豇豆的株高、叶绿素指数均最高;白网、绿网覆盖和露地栽培在豇豆采摘盛期的荚长、荚横径和单荚重没有差异,但绿网覆盖下豇豆商品产量比白网覆盖提高8.63%,比露地栽培提高30.87%;不同颜色防虫网覆盖栽培下豇豆蓟马发生量达显著差异(P<0.05),且绿网内蓟马发生量低于白网和露地栽培.[结论]绿色防虫网覆盖栽培能增加豇豆产量,减少蓟马危害,建议在海南南部冬季豇豆种植区推广绿色防虫网.  相似文献   
85.
采用培育55 d的银新杨、白榆和文冠果营养钵苗在生长季6月、7月和8月不同时间进行造林,测定缓苗期3个树种叶片的光合指标,以期为幼苗缓苗期的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3个树种的光合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同一树种不同造林时间的净光合速率无显著差异,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则存在差异,以7月的值最大。3个树种在不同造林时间的光合特性变化基本一致,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与胞间 CO2浓度在栽后1~3 d出现持续下降,4 d开始回升,5~7 d内恢复到栽前水平。3个树种在不同造林时间的缓苗期为5~7 d,此时应该加强土壤水分的管理,保证水分供应充足,确保幼苗尽快度过缓苗期,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86.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在天津市武清区研究了氮、磷、钾肥的施用对莴笋产量、经济效益及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钾肥对莴笋产量影响较大,不施氮、钾肥莴笋减产7.4%和6.0%,与OPT处理产量相比,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从经济效益来看,氮、钾肥施用对莴笋经济效益较好,增收分别为4 500元·hm-2和3 465元·hm-2;从养分农学效率来看,N的农学效率为13.5kg·kg-1,P2O5的农学效率为4.9 kg·kg-1,K2O的农学效率为15.5 kg·kg-1,莴笋养分农学效率依次为钾氮磷。  相似文献   
87.
试验结果表明,发光网线应用于被动性张网渔具时,增产效果不明显,而且还必须考虑资源保护和解决光源激发问题。在拖网渔具上应用时,能提高渔获效率,夜间生产效果高于白天,而且调整方便。  相似文献   
88.
莱州湾落网开发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莱州湾落网根据莱州湾水浅,流小特点设计而成,通过放大网目,在增端增设导鱼装置,改进固定装置,使网具结构更合理而有创新,91年专家鉴定认为,本研究成果填补了莱州湾落网作业空白,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89.
海南“石斑鱼苗网”渔具属性辨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冯波  卢伙胜 《海洋渔业》2006,28(4):346-349
对在2004年7~8月间南海区小型海洋渔具渔法调查中发现的“石斑鱼苗网”的渔具结构、属性、性能和管理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认为“石斑鱼苗网”属于敷网类,网团型,延绳式。对石斑鱼苗有良好的诱捕效果,从保护资源的角度出发,应对其实施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90.
An experiment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protein requirement of grouper Epinephelus coioides juveniles was conducted in floating net cages (1.5 m × 1 m × 1.5 m). Six isoenergetic fishmeal–casein‐based experimental diets containing 350–600 g kg?1 crude protein (CP) were fed to triplicate groups of 20 fish (10.7 ± 0.2 g) for 56 days. Weight gain (WG) and specific growth rate (SGR)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dietary protein level from 350 to 450 g kg?1 and then plateaued above these levels. Feed intake (FI)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fish fed more than 350 g kg?1 CP. Lowest feed conversion ratio (FCR) was found for fish fed 500 g kg?1 CP but this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fish fed the 450 and 600 g kg?1 CP. Lowest protein efficiency ratio (PER) was found for fish fed 550 and 600 g kg?1 CP. Fish fed the 600 g kg?1 CP had the highest body protein and moisture contents but the lowest body lipid content. Body ash content was unaffected by protein level for fish fed >400 g kg?1 CP. Dietary protein level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hepatosomatic index (HSI). Fish fed the 350 g kg?1 CP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condition factor (CF) and viscerosomatic index (VSI). Based on broken‐lin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SGR the optimal dietary protein requirement for E. coioides juveniles was determined to be close to 480 g k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