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41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191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70篇
畜牧兽医   4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采用Pixera Penguin 600CL数码照像机对大银鱼ProtosaIartx hyalocranius胚胎发育的各个时期及仔鱼的开口饵料、仔鱼养殖过程中的摄食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大银鱼受精卵在4~9℃下孵化全程约需852 h,胚胎发育经历了9个生理阶段共30个发育期;出膜后仔鱼平均体长为4.76 mm,全长为4.86mm;出膜后约20 d卵黄完全吸收;平游期鱼苗平均体长为5.85 mm,全长为6.09 mm。在显微镜下对不投饵养殖条件下的仔鱼进行观察,发现仔鱼早期(10~20 d)以浮游植物为开口饵料,20~40 d时可主动摄取轮虫,仔鱼对轮虫壳及休眠卵无法消化。  相似文献   
92.
晏容  刘流  刘晖  贺莉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889-12891
[目的]了解酸性磷酸酶(ACP)和过氧化物酶(POD)在家蝇(Musca domestica)幼虫血细胞中的定位以及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对血细胞中ACP、POD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酶细胞化学技术测定感染前后家蝇幼虫血细胞中ACP、POD活性,用显微摄影及定量图像法进行观察。[结果]感染后浆血胞和粒血胞中ACP、POD的活性均较正常组极显著增加(P〈0.01)。感染前后原血胞、珠血胞、类绛血胞中均未见ACP、POD的阳性反应物。[结论]感染后浆血胞和粒血胞中ACP、POD的活性增强,提示浆血胞和粒血胞是家蝇幼虫参与免疫反应的主要细胞类型,而原血胞、珠血胞及类绛血胞不参与细胞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93.
龟纹瓢虫幼虫人工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蝇蛆和黄粉虫蛹作为外源动物蛋白配制龟纹瓢虫幼虫人工饲料,从初孵幼虫开始饲喂,以幼虫历期、幼虫存活率、蛹历期、羽化率、成虫体重、成虫获得率作为评价指标,对外源动物蛋白的添加形式进行筛选,蝇蛆及黄粉虫蛹脱脂粉饲喂效果均优于其他蛋白形式;在上述结论配方的基础上,以脱脂粉、酵母抽提物、蔗糖和橄榄油为主成分进行L9(34)正交试验,经Duncan's新复极差检验分析,得出两组优化配方:(1)蝇蛆脱脂粉0.50g、酵母抽提物0.25g、蔗糖0.30g、橄榄油0.01g;(2)黄粉虫蛹脱脂粉0.50g、酵母抽提物0.35g、蔗糖0.30g、橄榄油0.02g.验证饲养表明,两组理论优化配方均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94.
大钦岛海区虾夷扇贝采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在山东长岛县大钦岛南部海区进行虾夷扇贝采苗试验。采用规格为35cm×50cm的12目聚乙烯网袋组成的采苗器,垂挂于浮筏上,第一组网袋距离水面约3m,采苗器下端绑系质量约4kg坠石。试验结果表明,5月26日至6月1日投放采苗器平均采苗量40~50个/袋,6月6日投放采苗器平均采苗量10个/袋。3m、5m、8m采苗水层分别为30个/袋、48个/袋、71个/袋。远岸区平均采苗46个/袋,近岸区平均采苗24个/袋。  相似文献   
95.
糙海参胚胎和幼体发育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糙海参育苗技术,研究描述了糙海参从受精卵发育到稚参的形态变化,在显微镜下测定了受精卵、胚胎和幼体的大小,确定了糙海参胚胎发育的过程。结果表明,通过利用阴干、流水刺激法对成熟亲参进行人工催产,得到大量的受精卵,其受精率为90%以上。糙海参胚胎和幼体发育可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旋转囊胚期、原肠期、初耳状幼体、中耳状幼体、大耳状幼体、樽形幼体和稚参等阶段;在平均水温29℃,平均盐度34条件下,糙海参受精卵经3 h发育形成囊胚,4 h进入旋转囊胚期,5 h进入原肠期,19 h完成胚胎发育变态为耳状幼体;并经过7 d的生长与发育进入樽形幼体;第15天变态为稚参。观察发现,多精入卵现象则会导致胚胎发育不正常,最终使胚胎发育停止并死亡。在糙海参幼体发育过程中,大耳状幼体期幼虫臂的大小及其球状体的形成均可作为判断其幼体发育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幼虫臂越大,球状体出现率越高,其幼虫的变态率和成活率也越高。对比发现,位于糙海参尾部的突出结构——尾突,为仿刺参和新西兰刺参所没有,这一结构差异同时导致了其骨片位置也不同;并且,糙海参胚胎和幼体与其他种类的海参在发育时间上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6.
刘晓静  石萌  马纪 《新疆农业科学》2012,49(6):1080-1085
[目的]了解新疆荒漠甲虫准噶尔小胸鳖甲幼虫耐寒性的发育阶段性变化.[方法]对新疆荒漠甲虫准噶尔小胸鳖甲各龄期幼虫的过冷却点进行测定.[结果]同一虫期个体间的过冷却点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异,但均服从正态分布.不同虫期的过冷却点差异显著,其中1龄的过冷却点最低(-19.4~-24.1℃),且个体差异不大.老熟幼虫的过冷却点个体差异较大,其中7龄幼虫中过冷却点在个体间差异达到15.7℃(-5.6~-21.3℃).[结论]老龄幼虫最有可能是该虫在荒漠环境地区越冬的虫态.  相似文献   
97.
为估计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幼体及稚海胆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采用巢式不平衡设计方法建立了44个中间球海胆全同胞家系,并测量了各家系海胆四腕幼体、六腕幼体和八腕幼体等各期浮游幼体的体长以及受精后30 d的稚海胆壳径,采用动物模型和约束性最大似然法(REML)估计了中间球海胆幼体和稚海胆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中间球海胆四腕幼体和八腕幼体体长的遗传力分别为0.705±0.373和0.538±0.444,为高度遗传力,六腕幼体体长和稚海胆壳径的遗传力均接近于0,为低度遗传力;各阶段幼体体长和稚海胆壳径的共同环境效应为0.048~0.352;各阶段幼体体长间遗传相关为正相关(0.300~0.518),各阶段幼体体长与稚海胆壳径间的遗传相关为负相关(-0.152~-0.435)。本研究结果可为制定中间球海胆的早期选择和间接选择选育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8.
从饲料用麦麸中分离出的12种细菌均能支持无菌家蝇Musca domesticaL.幼虫在胰化酪蛋白大豆卵黄琼脂(Trypticase Soy Egg Yolk Agar,TSEYA)培养基中完成整个生长发育过程。1)幼虫在接种香味类香味菌Myroides odoratimimus的TSEYA培养基中生长时间最短,仅需97.61±1.14h;2)幼虫在接种醋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的TSEYA培养基中的化蛹率可达到86.81%;3)从接种嗜水汽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TSEYA培养基中得到的蝇蛹重量最高,达到20.15±0.23mg/个;4)除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饲养的家蝇羽化率较低(60.87%)外,其余各种细菌饲养的羽化率在84.33%~97.47%之间。此外,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香味类香味菌、聚团肠杆菌Enterobacter agglomerans以及成团肠杆菌Pantoea agglomerans可作为单一营养来源支持幼虫完成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  相似文献   
99.
无菌蝇蛆在饲料领域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饲料行业的迅猛发展,近年来,蝇蛆及其提取物的研究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研究较多的主要有蝇蛆水解物、蝇蛆油、壳聚糖和抗菌肽等。蝇蛆的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其提取物对于调控动物的营养生理代谢,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作者综述了蝇蛆及其提取物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旨在为节约蛋白质饲料,开发新一代的高效、无毒副作用的抗菌药物及饲料添加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
感染大肠杆菌后家蝇幼虫浆血胞和粒血胞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家蝇血细胞的功能、细胞免疫机制等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依据,应用倒置显微镜结合姬氏染色观察家蝇3龄幼虫感染大肠杆菌后4h、8h、16h、24h血细胞总数及粒血胞和浆血胞的数量及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家蝇3龄幼虫浆血胞和粒血胞是家蝇幼虫免疫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感染后4h血淋巴细胞总数、浆血胞和粒血胞数增高,感染后8h达高峰,之后开始下降;感染后各组浆血胞和粒血胞聚集成堆,出现细胞变形、空泡和核内颗粒浓集。对照组家蝇幼虫浆血胞有细胞分裂,感染后各组可见粒血胞、浆血胞分裂,家蝇幼虫血细胞的自身分裂可能是其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