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81篇
  免费   624篇
  国内免费   586篇
林业   839篇
农学   517篇
基础科学   53篇
  496篇
综合类   2586篇
农作物   419篇
水产渔业   755篇
畜牧兽医   546篇
园艺   118篇
植物保护   106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71篇
  2021年   198篇
  2020年   232篇
  2019年   232篇
  2018年   200篇
  2017年   267篇
  2016年   262篇
  2015年   266篇
  2014年   287篇
  2013年   324篇
  2012年   452篇
  2011年   443篇
  2010年   341篇
  2009年   354篇
  2008年   351篇
  2007年   353篇
  2006年   312篇
  2005年   292篇
  2004年   197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诱蝇醚(Methyleugenol)、诱蝇酮(Cuelure)和水解蛋白(Hydrolytic protein)3种诱剂监测了河南省25个区县共计80个实蝇监测点实蝇的分布与发生动态.结果表明,在河南省25个区县共诱集到具条实蝇Bactrocera scutellata(Hendel)4 157头,具条实蝇是河南的优势实蝇种群,其他种类实蝇极少.其中洛阳、商丘、南阳诱集的具条实蝇数量大均在500头以上,是该虫发生严重的区县.具务实蝇一年发生代数因地区而不同,在河南省山区发生1代,平原发生2代,种群羽化较整齐,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中旬有1个虫口高峰期.对3种诱剂诱集数量统计分析发现,不同诱剂在每个监测点诱集到的实蝇平均数量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对转基因抗虫杨林中主要害虫和天敌的种群动态研究表明,转基因杨对林中主要靶标害虫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杨白潜叶蛾Leucoptera susinella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在转基因杨林中非靶标害虫杨白毛蚜Chai-tophorus populialbae Boyer de Fonscolombe未出现大发生的趋势.在转基因杨高抗和中抗林中,主要捕食性天敌三突花蛛Misumenops tricuspidatus、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的数量与对照相比有增加或减少,而寄生性天敌粘虫白星姬蜂Vulgichneumon leucaniae Uchida的数量明显减少.说明转基因741杨外源基因的转入以及林中靶标和非靶标害虫数量的变化对天敌种群数量的变化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93.
利用野生稻高代回交群体分析水稻农艺性状QTL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用来源于马来西亚的普通野生稻(IRGC-105491)与珍汕97B杂交并回交构建148个株系的高代回交群体(BC_2F_4),用152个均匀分布的SSR标记构建了分子遗传连锁图,其图谱长为1 342.1 cM,相邻标记间距为8.8 cM.利用该群体检测定位到影响株高、生育期、穗数、穗长及千粒重、粒长、粒宽等农艺性状的27个QTL;在这些QTL中约有59%有利基因来源于野生稻.野生稻中有利基因的发掘和利用将为分子标记辅助培育水稻新品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4.
本文利用《中国蜂业》杂志社在2008年第3期《中国蜂业》中发放《2008年1-2月全国养蜂业雪灾损失调查表》所反馈的信息,与各省蜂业管理部门及蜂业合作组织的调查资料汇总,借助社会统计学工具,通过相关分析、多因素独立样本总体分布检验、Asymptotic双尾显著性检验等计量和统计学方法,科学的分析在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下各种因素对我国养蜂业的影响,并深入探讨各种因素与养蜂业抵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性天气能力之间的关系。得出了转地能力强的养蜂户在地抵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性天气的能力上强于地能力差的定地养蜂户;经验丰富的专业养蜂户和经验相对差的业余养蜂户并没有明显的差别;中蜂在总体上抗逆性明显强于饲养西蜂;科学饲养蜜蜂的养蜂户明显强于传统饲养蜜蜂的养蜂户的结论,并且提出加大对蜂业基础性科学研究的经费投入;提高“大转地”养蜂户的比例;大力培养蜂业科技人员等建议来减少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性天气对我国养蜂业造成的损失。最后为有关农业部门预防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性天气对养蜂业的破坏提出了几点的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5.
从群体遗传的角度将杂种优势与近交衰退的定义进行类比,认为杂种优势应该用适合度来综合衡量。建立数学模型,推导出随机交配群体3种基因型RR、Rr、rr在不同适合度下的平衡状态,揭示杂种优势是群体中复等位基因存在的先决条件。发现杂种优势通过提高杂合个体的适合度,避免淘汰不同类型的基因,从而保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使群体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和进化潜力;让个体意义上的适应与群体层次的适应协调一致,深化了达尔文的个体选择思想。  相似文献   
996.
云南松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空间差异代替时间变化法”和“样地编年序列法”,探讨山地云南松种群的结构与数量动态,结果表明:种群演替方向和动态特征与其所处坡位密切相关,山脊种群密度呈先升后降再回升的趋势.种群结构经过增长、稳定和衰退之后恢复为增长型,种群生物量保持缓慢增长;山坡中部种群密度经过上升之后缓慢下降,种群结构经过增长、稳定之后转变为衰退型,但种群密度和生物量维持在一定水平;山坡下部种群密度经过增长之后迅速下降,种群结构经过增长和稳定之后转变为衰退型,种群密度和生物量保持在很低水平。故山脊种群将保持其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山坡中部形成针阔混交林,山坡下部云南松种群被常绿阔叶林所替代。但云南松种群在不同演替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也有一定差异,总体趋势是随着演替进展由集群型向随机型转变。  相似文献   
997.
2个玉米优势群体穗粒性状的密度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Reid和非Reid 2个玉米优势群体在2种密度条件下6个穗粒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各穗粒性状都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高密度使除非Reid群体穗粗外的其余性状变劣,使非Reid群体的百粒重外的其余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增大,高密度更有利于对性状实施表型选择,穗粒重和穗长更适宜作为穗粒性状耐密性的选择指标;Reid群体的耐密性优于非Reid群体;穗粒重同时由多个穗粒性状所决定,在利用Reid群体进行自交系选育过程中,更应注重协调各穗粒性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8.
南方小花蝽的发育与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27℃条件下,南方小花蝽取食蚕豆蚜的发育和繁殖情况,并组建了实验种群生命表和繁殖特征生命表,计算了生命表的有关参数。结果表明,南方小花蝽取食蚕豆蚜时的未成熟期平均为21.02d,雌成虫平均寿命为7.55d,其平均产卵量为35.55粒,日产卵量为6.29粒,平均产卵期5.6d。南方小花蝽的种群趋势指数为7.17,净生殖率为6.57;内禀增长能力为0.074 9,周限增长率为1.077 4,种群加倍时间为9.257 6d。  相似文献   
999.
 2005-2006年连续2年对西双版纳地区橡胶盔蚧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橡胶盔蚧在西双版纳景洪市1年发生3代,4月上旬、7月下旬和10月下旬分别是橡胶盔蚧3个世代的发生高峰期。第2代发生持续时间最长,第1代发生持续时间最短,发生量较大。用扩散系数法、Lloyd的平均拥挤度(M*)和平均聚块性指标(M*/m),Taylor幂法则、以及Iwao的M*-m回归分析法分析了橡胶盔蚧种群空间分布型,4种方法得出同样的结论,即橡胶盔蚧在橡胶树上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在空间分布型的基础上,利用Iwao的M*-m 回归式提出了调查虫情时的最适抽样数,建立了Iwao的序贯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1000.
菠萝粉蚧种群消长及空间分布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菠萝粉蚧刺吸寄主汁液,分泌的蜜露容易引起霉烟病,是菠萝凋萎病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是菠萝的一种重要害虫.采用隔行跳跃式及定点调查分别对雷州半岛菠萝粉蚧大田空间分布、自然种群消长动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菠萝粉蚧在菠萝中自然种群消长曲线呈单峰型,其空间格局是以个体群为基本成份呈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