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93篇
  免费   1722篇
  国内免费   1308篇
林业   647篇
农学   921篇
基础科学   188篇
  508篇
综合类   5129篇
农作物   843篇
水产渔业   4821篇
畜牧兽医   5021篇
园艺   643篇
植物保护   1802篇
  2024年   100篇
  2023年   324篇
  2022年   486篇
  2021年   710篇
  2020年   781篇
  2019年   907篇
  2018年   610篇
  2017年   832篇
  2016年   786篇
  2015年   717篇
  2014年   942篇
  2013年   1099篇
  2012年   1129篇
  2011年   1152篇
  2010年   946篇
  2009年   918篇
  2008年   836篇
  2007年   867篇
  2006年   791篇
  2005年   658篇
  2004年   613篇
  2003年   489篇
  2002年   393篇
  2001年   484篇
  2000年   463篇
  1999年   384篇
  1998年   252篇
  1997年   234篇
  1996年   227篇
  1995年   228篇
  1994年   193篇
  1993年   176篇
  1992年   188篇
  1991年   121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103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7篇
  1976年   8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31.
应用免疫SPA菌体花环法和间接ELISE法对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疫苗免疫母鸡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B细胞数量和IgG、IgM、IgA含量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发现:IBD疫苗免疫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B细胞数量和IgG、IgM、IgA含量均不同程度地高于未免疫的相应对照雏鸡,表明IBD疫苗免疫母鸡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的体液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而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株攻击子代雏鸡后,未免疫子代雏鸡外周血液的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疫苗免疫的子代雏鸡,这与IBDV感染雏鸡后,其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严重损害,淋巴细胞变性坏死等有关,也是导致感染雏鸡免疫抑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32.
To study nuclear transfer in the loach (Paramisgurnus dabryanus Sauvage), blastula and gastrula cells were fused with UV-inactivated oocytes by cell-to-cell electrofusion. To facilitate nuclear transfer, blastula and gastrula cells were cultured or incubated at 4 °C in different solutions. TC-199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20% calf serum was the best culture solution, and effectively retained the totipotence of blastula or gastrula cells for up to 10 days. It was found that gastrula cells incubated at 4 °C had the same totipotence as blastula cells. The optimal UV dosage for inactivation of the oocyte chromatin was 180–240 mJ cm−2. Electrofusion was carried out in a cone-shaped fusion chamber, which permitted the recipient oocyte and the donor blastula cell to contact one another. The electrofusion procedure resulted in a 10% success rate of normal-appearing fish. Genetic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nuclear material originated from the donor cell (blastomere) and the oocyte pronucleus did not take part in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33.
鸡新城疫病毒F基因和鸡IL—2重组DNA疫苗的构建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利用已克隆到的新城疫D26株F基因和鸡IL-2基因,经过载体改建,将他们共同克隆于真核表达质粒pCDNA3上,经酶切分析、PCR鉴定证实成功构建了共表达鸡新城疫病毒F基因和鸡IL-2的重组质粒,为探讨禽类重组基因疫苗的构建及鸡IL-2在基因疫苗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4.
我国部分地区NDV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56,自引:10,他引:46  
本研究根据新城疫病毒(NDV)F基因编码区1-374位核苷酸序列计算其遗传距离并给出了NDV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将68株NDV分为9个基因型(30株为国内分离株),其中Ⅰ-Ⅵ是早已存在的老基因型,Ⅶ、Ⅷ、Ⅸ为新发现的基因型,特别是Ⅸ为我国特有的基因型(F48EO、M3、HLJ-3、HeB-1P和NM-5)。1997-1999年我国云南、广西、甘肃、陕西、新疆等地分离的YN-1P、GX-3、H1、H2、P1、GX-1、GX-2、GS-3、SHX-2、SHX-3、SHX-6、SHX-7、XJ-2和1991年分离的HuB-1均属于Ⅶ基因型,该基因型的病毒是90年以来引起新城疫发生的主要病原。根据遗传距离和分离年代可将此基因型进一步划分为5个基因亚型,分别是Ⅶa、Ⅶb、Ⅶc、Ⅶd和Ⅶe。此外HuN-1/98、HLJ-4/95和HeH-1P属一个老的基因Ⅵ,1979-1985年分离自青海的QH-1、QH-2、QH-4属于一个新的基因型-Ⅷ型。可见在我国新城疫的流行是极其复杂的,既有老基因型的危害(Ⅰ-Ⅵ),又有新基因型(Ⅶ)的流行,更有我国独特Ⅷ和Ⅸ基因潜伏。  相似文献   
35.
松材线虫病入侵陕西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材线虫病自1982年在我国发现后,扩散和危害呈逐年扩大和加重趋势,严重影响了我国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对松材线虫病定量的风险分析,得出风险值R=2.775,表明松材线虫病对陕西省而言属于特别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应加强监测、检疫和除治管理,防止传入陕西省并造成扩散危害。  相似文献   
36.
分析了造成母猪繁殖能力低的因素主要表现为乏情期长和产仔数低,其次是不孕,流产,产弱仔,产木乃伊胎及死胎等。而繁殖障碍性疾病和饲养管理不当是突出的问题。提出了通过疾病控制和科学饲养来提高母猪繁殖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37.
笔者饲养的200多只蛋鸡用种公鸡于50日龄左右突然发病,主要症状为食欲剧减甚至废绝,羽毛逆立,缩颈嗜眠。倒提时口内流出大量黏液状液体,排恶臭白色或微黄带泡沫稀粪,呈水样。发病率达80%,死亡率达32%。剖检可见部分鸡胸肌和腿肌出血,法氏囊水肿出血,个别鸡法氏囊内有黄色较硬的球状分泌物,有的鸡有心包炎和肝周炎,肠道、脾脏和肾脏有出血点。综合以上症状和实验室病毒学和细菌学检测,确诊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继发大肠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38.
将新城疫病毒(NDV)Colon-30株和减蛋综合征病毒(EDS76AV)-127株分别接种于非免疫鸡胚和鸭胚,制备抗原液。抗原液经甲醛灭活后,与纯化的天然免疫增强剂蜂胶乳化,制成鸡新城疫(ND)-减蛋综合征(EDS76)蜂胶二联灭活疫苗,对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进行了测定。对3-6周龄易感雏鸡以2倍使用剂量肌内注射,安全性良好;对1日龄雏鸡接种1个使用剂量进行急性毒性试验。15d生长曲线表明,对雏难 影响。对6周龄雏鸡注射1个使用剂量,每批疫苗免疫10只鸡,免疫后5-32d,鸡血清中EDS76血凝抑制(HI)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GMT)为6.5-11.8log2,ND血凝抑制(HI)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GMT)为4.8-9.8log2;对ND免疫攻毒试验表明,3批疫苗,每羽份含有的半数保护量(PD50)分别为≥127、≥131和≥127。  相似文献   
39.
陕西蚕病流行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牛虹  王进 《蚕业科学》1995,21(4):243-247
通过历年盒种产茧量、干茧病蛹及蚕期蚕病调查,得知养蚕技术、养蚕形式、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影响陕西蚕病的流行分布。近几年危害生产的主要是僵病、多角体病及微粒子病。各地由于养蚕形式、技术、地理及气候差异,蚕病发生轻重不同。僵病流行比其它蚕病受养蚕技术、地理、气候影响更明显。多角体病流行与僵病不同,有较明显的垂直传播特点。微粒子病自1989年发现之后,蔓延迅速,其病原首先来自从疫区调入的带毒蚕种。  相似文献   
40.
本文对大岛樱中国引种点危害较严重的4种病害和2种害虫进行观测和种类鉴定,指出了各病虫害的危害症状和发生发展规律等,并试验或介绍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