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9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218篇
林业   461篇
农学   516篇
基础科学   137篇
  289篇
综合类   1245篇
农作物   302篇
水产渔业   174篇
畜牧兽医   487篇
园艺   37篇
植物保护   5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234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以岳阳市为例,探讨了当前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现状、存在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对策和建议.认为需做好科学统筹规划减少饮水不安全人口、拓宽融资渠道、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净化等,同时要创新体制、搞好工程管理.  相似文献   
992.
为筛选遗传背景清晰、裂解性能优良、宿主识别谱广泛的噬菌体用于抗菌产品开发,满足畜禽减抗、无抗养殖需求,通过易错PCR技术定向改变T7噬菌体尾丝蛋白羧基末端基因序列,并构建T7噬菌体尾丝蛋白随机进化文库,为筛选识别不同宿主的T7噬菌体奠定基础。提取T7噬菌体基因组,用SfiⅠ进行单酶切,回收SfiⅠ位点左侧基因组。常规PCR扩增尾丝蛋白羧基末端基因序列(TF-ct,约350 bp)以及gene17至T7基因组右侧末端基因序列(约4 000 bp)。以回收的TF-ct片段为模板,进行易错PCR扩增,将随机突变的TF-ct基因片段连接T载体,构建质粒文库。从质粒文库中用SfiⅠ/SphⅠ双酶切出TF-ct片段,并与SfiⅠ位点左侧基因组片段、gp17右侧基因组片段进行连接,利用包装蛋白拯救出T7噬菌体尾丝蛋白随机进化文库。结果易错PCR成功扩增TF-ct基因片段,并连接T载体构建质粒文库;同时随机突变的基因正确插入T7噬菌体基因组相应位置,成功拯救出尾丝蛋白定向进化T7噬菌体文库。从噬菌体文库中随机挑选15个克隆进行序列分析,目的基因的突变率在1.23%~2.16%;尾丝蛋白loop区域的氨基酸突变改变了T7噬菌体吸附宿主的能力。本研究成功构建T7噬菌体尾丝蛋白随机进化文库,验证了loop区域在T7噬菌体识别宿主过程的作用,为后续筛选有益噬菌体开发抗菌产品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93.
在普通胶合木梁上粘贴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经抗弯试验,检测不同层数玄武岩纤维布和玄武岩纤维板对胶合木梁的增强效果。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对胶合木梁受弯性能有很好的增强效果;与未增强的胶合木梁相比,受弯极限承载力提高幅度为20.88%~111.25%,抗弯刚度提高幅度为18.7%~27.6%,延性系数提高幅度为23.0%~74.3%。对于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配量适中的增强胶合木梁,在受拉区层板破坏的同时,受压区层板出现压屈褶皱,木材抗压强度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破坏时表现出明显的塑性破坏特征。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的存在,能有效降低木材缺陷对胶合木梁受弯性能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木薯茎秆的解剖特征,测定其纤维形态,分析其制浆造纸、纤维板制造的适应性.【方法】采用光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利用硝酸氯酸钾法离析纤维细胞,分析纤维形态.【结果和结论】木薯茎秆靠近根部的髓心率(体积比)低,靠近梢部的髓心率较高,多年生木薯茎秆的主茎段髓心率远低于1年生;木薯茎秆为散孔材,主要由导管、木纤维细胞、木射线组成,多数为径向复管孔,导管有互列单纹孔和梯状纹孔,木射线为单列,纤维细胞有具缘纹孔,木射线和纤维细胞腔内均有丰富的淀粉颗粒;多年生木薯茎秆的主茎段纤维细胞壁厚度是其分枝段的1.5倍多,是1年生的2倍多.木薯茎秆的纤维细胞长度为638~661μm,长宽比为36.22~37.43,壁腔比为0.14~0.32.木薯茎秆的纤维细胞长度和宽度主要分布在500~900和10~25μm范围内,属壁薄短纤维型,符合造纸和纤维板制造原材要求.  相似文献   
995.
本文从草本纤维原料特征入手,用科学发展观系统分析了我国草本纤维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以及产业发展存在的关键问题。同时,根据目前国内外科学研究进展与技术储备和草本纤维的特性及其用途,阐明了草本纤维产业发展的潜力和前景,可为我国传统的纤维质制造业如纺织、造纸等行业和新型的生物质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棉花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其叶片和纤维均可积累色素物质,呈现不同颜色。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的含量及其比例是棉花叶片呈色的主要原因,而棕色纤维中主要色素成分为花青素单体氧化聚合而成的原花青素及其衍生物。通过分析陆地棉不同的叶色突变体叶片和纤维中的花青素含量,花青素和原花青素合成途径中关键基因的表达,探究棉花叶片和纤维颜色呈现与花青素合成的关系,为叶色突变体的利用和彩色棉纤维色泽的改良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测定21个陆地棉叶色突变体的叶片花青素含量,根据叶色突变体叶片、纤维颜色和花青素含量差异,筛选了其中6个典型的棉花叶色突变体作为研究材料,比较叶片和纤维(开花后15 d)中的花青素含量,分析花青素含量与叶片、纤维颜色呈现的关系;同时检测叶片及不同发育时期纤维(开花后5、10、15和20 d)中花青素合成关键基因GhCHS和原花青素合成途径关键基因GhLARGhANR的表达水平,分析目标基因对叶片和纤维颜色呈现的影响。【结果】21个陆地棉叶色突变体叶片中的花青素含量差异显著,呈现紫红色或紫色的叶片花青素含量高。在筛选的6个陆地棉叶色突变体及其对照叶片和不同发育时期纤维中,叶片花青素含量显著高于纤维,棕色纤维的花青素含量显著高于白色纤维。叶片中,GhCHS表达量较高,而GhANRGhLAR表达量较低,花青素积累与颜色呈现与其表达量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而在纤维中,GhANRGhLAR在棕色纤维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白色纤维中,且主要集中在纤维发育的5—15 DPA高表达。【结论】陆地棉叶片和纤维的颜色呈现均与花青素含量有关,紫色及紫红色叶片以及棕色纤维中花青素含量高,但纤维颜色的形成与棉花叶片颜色呈现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其花青素含量与原花青素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GhANRGhLAR表达水平直接相关,表明棉花叶片和纤维中的呈色机制不一致,原花青素主要在纤维中积累显色。  相似文献   
997.
膳食纤维对于保持人体健康、预防多种慢性疾病具有重要作用,在药品、食品、保健品等领域广泛应用。介绍膳食纤维的定义及分类,综述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及其改性方法研究进展,以期为膳食纤维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为了降低黄河流域泥沙治理成本,提高砒砂岩的利用价值,在砒砂岩中掺入适量水泥和纤维改善其力学性质及功能性.借助玄武岩纤维(BF)的加筋效应,配制玄武岩纤维掺量为0.2%,0.5%,0.7%的BF-砒砂岩水泥土试块,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和SEM扫描电镜试验.探究BF掺量、龄期对BF-砒砂岩水泥土强度影响以及BF-砒砂岩水泥土强度形成机理; 建立了玄武岩纤维参与下砒砂岩水泥土应力-应变曲线方程.结果表明:纤维掺入有效提高了砒砂岩水泥土的强度,其强度随玄武岩纤维掺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掺量为0.2%时达到峰值强度; BF-砒砂岩水泥土后期强度同比砒砂岩水泥土强度提高更明显; BF-砒砂岩水泥土的龄期与无侧限抗压强度表现为正相关,而与其强度增长速率表现为负相关; 水泥掺量10%、纤维掺量0.2%的砒砂岩水泥土在强度指标上完全可以替代水泥掺量15%的砒砂岩水泥土; 建立龄期28 d时,BF掺量0~0.7%的BF-砒砂岩水泥土应力-应变曲线方程,反映了各纤维掺量下应力-应变变化及破坏情况.  相似文献   
999.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amounts of carbon and nitrogen sources on the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and related enzyme activities were studied by the simulation experiment of rice straw returning to the field, and the mechanism of the decomposition of rice straw returning to the field was discussed. Completely randomized experiment of the two factors of the three levels was designed, and a total of nine treatments of indoor soil incubation tests were conducted. Full amount of rice straw was applied to the soil in this simulation experiment and different amounts of brown sugar and urea were added in the three levels of 0(no carbon source and nitrogen source), 1(low levels of carbon and nitrogen sources) and 2(high levels of carbon and nitrogen source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dition of different amounts of carbon and nitrogen sources to the rice straw could increase the soil carbon content. Compared with T0 N0, the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of T2 N2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y 170.48%; the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content of T1 N2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58.14% and the free humic acid carbon contents of T0 N2, T1 N1 and T2 N0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56.16% and 45.55% and 47.80%,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ose of treatments at later incubation periods. The addition of different carbon and nitrogen sources could promote the soil enzyme activities. During the incubation period, all of the soil enzyme activities of adding sugar and urea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0 N0 treatment. Therefore, the addition of different amounts of carbon and nitrogen sources to rice straw returning could improve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content,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and soil enzyme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000.
以常规红麻常规栽培种福红992为试材,设免耕(A)、垄耕(B)、深松耕(粉垄,C)3种耕作方式与T1(20%作基肥,80%作追肥)、T2(40%作基肥,60%作追肥)、T3(60%作基肥,40%作追肥)3种施氮方式共9个处理,分别为AT1、AT2、AT3、BT1、BT2、BT3、CT1、CT2、CT3,探讨不同耕作和施氮方式对红麻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为红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合理的耕作和施肥依据.结果表明:(1)深松耕的耕作方式与20%作基肥、80%作追肥的施氮方式互作时,红麻的纤维产量和种子产量均达到最大值;(2)与免耕相比,深松耕的纤维产量、种子产量和纤维强力分别增加17.0%、14.8%和18.4%,线密度降低15.9%,深松耕可显著提高红麻产量和纤维品质;(3)与T1相比,T2的纤维产量、种子产量和纤维强力分别增加17.1%、30.8%和17.6%,线密度降低17.3%,适当增加氮基肥的比例可以增加红麻的产量和纤维品质.因此,采用深松耕结合20%N肥作基肥,福红992的纤维产量最高,同时兼收的种子质量也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