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85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7篇
  46篇
综合类   196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41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不同光环境下濒危植物崖柏的光合日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崖柏(Thuja sutchuenensis Franch.)为柏科(Cupressaceae)崖柏属常绿乔木,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1].该植物目前多见于重庆城口县和开县交界的石灰岩山地,喜光,生长缓慢,耐瘠薄.目前有关崖柏的研究有遗传多样性[2-3]、群落生态学[4]、无性繁殖[5]和低温适应机制[6]等,但是崖柏光合特征参数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及其对光环境响应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光是影响植物生存和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植物与光环境的关系一直是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生长光强的变化,植物能够在形态及生理方面产生可塑性响应,以适应变化的光环境[7].  相似文献   
42.
以越橘品种"双丰"为试验材料,采用拱棚覆膜方式,设置白膜、绿膜、红膜、黄膜、蓝膜5个处理,研究不同颜色薄膜覆盖下越橘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日变化和光响应变化差异。结果表明,绿膜覆盖下越橘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含量显著提高,蓝膜覆盖下叶绿素a和叶绿素a+b含量显著提高,不同颜色薄膜覆盖下越橘叶片中叶绿素a/b值无显著差异。不同颜色薄膜处理下越橘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均为"双峰型",最高峰值均出现在8:00,Pn数值排序为蓝膜白膜红膜黄膜绿膜,不同颜色薄膜处理下越橘叶片均在11:00出现光合午休现象。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总体变化趋势与Pn类似,而胞间CO_2浓度(Ci)则呈"W型"曲线。通过拟合光响应曲线可知,不同处理下越橘叶片光补偿点(LCP)均降低,其中红膜和绿膜降低幅度较大。蓝膜下光饱和点(LSP)增加,且最大净光合速率(Pn_(max))最高。结果表明,蓝膜覆盖促进越橘光合作用,生产中可通过覆盖蓝色薄膜或者补充蓝光方式使越橘光合效率最大化。红膜、黄膜和绿膜对光合作用有抑制作用,但红膜和绿膜有助于增强越橘对弱光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3.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九节龙的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九节龙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趋势表现为"双峰"曲线,其次高峰和最高峰分别出现在10:00和14:00,表现出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且导致其"光合午休"的主要原因为孔因素。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九节龙光合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气孔导度。此外,九节龙叶片光能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与光合有效辐射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关系,即光合有效辐射越强,其叶片光能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越低,说明九节龙叶片利用弱光的能力比较强。  相似文献   
44.
2个油茶品种及6个近缘种的光合特性日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油茶近缘种高光效种质资源,从而为培育油茶新品种提供优质材料,以2个普通油茶品种(‘湘林1’与‘湘林97’)和6个近缘种(博白大果油茶、越南油茶、浙江红山茶、溆浦大红山茶、攸县油茶、滇山茶)为试验材料,对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等光合参数进行了测定和分析。观测结果表明:滇山茶、攸县油茶、越南油茶、博白大果油茶和‘湘林1’与‘湘林97’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均呈“单峰”曲线的变化趋势,其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亦均呈“单峰”曲线的变化趋势,而其胞间CO2浓度却呈“V”型曲线的变化趋势;浙江红山茶和溆浦大红山茶的净光合速率均呈“双峰”曲线的变化趋势,其气孔导度呈“平稳”型曲线的变化趋势,胞间CO2浓度呈“W”型曲线的变化趋势,蒸腾速率呈“单峰”曲线的变化趋势,说明其均存在光合“午休现象”。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水分利用效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气孔导度与水分利用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从5个光合参数中提取了特征根>1的主成分2个,其累计贡献率为83.545%;主成分1(F1)中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累计正向贡献率最多,主成分(F2)中蒸腾速率的累计正向贡献率最多;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可知,2个普通油茶品种及6个近缘种的光合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油茶‘湘林1’>滇山茶>油茶‘湘林97’>攸县油茶>博白大果油茶>越南油茶>溆浦大红山茶>浙江红山茶。  相似文献   
45.
在日光温室番茄第1花序第1花开花当天(处理1)及开花后10 d时(处理2)分别对植株进行昼间35℃亚高温处理,研究不同的35℃亚高温处理时期对番茄光合作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处理1、处理2还是对照,番茄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即Pn均存在"午休"现象;但亚高温处理的植株午前和午后Pn的峰值均明显降低.处理1与处理2经5 d亚高温处理后,叶片Pn均明显降低;此后表现为亚高温处理的时期越早,Pn值越低,尤其是上部叶片.不同时期开始亚高温处理,叶片气孔导度(Gs)增大、气孔限制值(Ls)减小,处理时期早的,各指标与对照差异越明显.认为番茄叶片Pn的降低主要是由非气孔限制因素引起的.亚高温处理番茄光合作用降低,同化产物供应不足,处理1与处理2的坐果率均明显降低,最终产量分别下降65.43%、42.31%.认为番茄植株叶光合作用的减弱与产量降低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46.
以移栽的野生云锦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为材料,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仪,分析10%光照和全光照下低海拔区域引种云锦杜鹃的光合日变化,结果显示10%光照下生长的云锦杜鹃蒸腾速率低于全光照下生长的云锦杜鹃,而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全光照下云锦杜鹃的60.17%。两种光照下的云锦杜鹃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呈现"单峰"型。全光照下净光合速率下降是非气孔限制引起的,而10%光照下则为气孔限制引起。研究说明种植在低海拔环境的云锦杜鹃喜光的特性并不因为温度高而改变,但夏季遮荫措施还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7.
【目的】明确痕量灌溉方式在干旱区灌溉棉田的适用性。【方法】本研究以中棉所92为供试材料,系统监测了痕量灌溉不同埋管深度30 cm(D30)、40 cm(D40)和50 cm(D50)和膜下滴灌(CK)4个处理的棉花花铃期光合日变化及产量效应。【结果】①不同处理下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变化趋势,且D30处理各时段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均高于其他处理。②不同处理下的胞间CO2摩尔分数日变化均呈广口"V"字形双峰曲线变化趋势,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最大值出现在14:00h。③D30处理的2年平均籽棉产量和平均皮棉产量最高,分别为5 734.28和2 454.53 kg/hm^2,其中籽棉产量分别比CK、D40和D50处理高出1.09%、7.63%和11.38%,皮棉产量分别比CK、D40和D50处理高出3.49%、8.32%和1.61%。【结论】综合光合性能日变化和产量分析得出,内蒙古阿拉善地区采用埋管深度为30 cm的痕量灌溉技术为最佳。  相似文献   
48.
为探明基质栽培黄瓜适宜的灌水下限,实现农艺节水,以黄瓜品种博特209为试材,采用基质盆栽,共设置4个灌水下限处理,即田间持水量的50%、60%、70%、80%,用A、B、C、D表示,灌水上限统一设定为田间持水量的90%,采用TDR350水分速测仪控制基质的水分含量,研究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叶片水分状况、光合日变化及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水下限的提高,叶片的相对含水量、自由水含量及自由水/束缚水的比值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水分饱和亏、叶片细胞汁液浓度及束缚水含量则呈下降趋势,处理C、D的相对含水量、自由水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处理A、B,处理A细胞汁液浓度显著高于处理C、D,处理A、B束缚水含量显著(P<0.05)高于处理C、D。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的含量均随灌水下限的升高呈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类胡萝卜素含量则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处理C叶绿素a、叶绿素a+b含量显著(P<0.05)高于处理A、B;处理C、D黄瓜叶片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的变化趋势基本呈“V”型,而处理A、B的Ci的变化趋势基本呈“W”型;处理A、B、C、D的蒸腾速率(Tr)日变化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处理B、C、D的Tr在14:00后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处理A在12:00后就呈快速下降的趋势;处理B、C、D的气孔导度(Gs)日变化大致呈“M”型的双峰曲线,处理A则呈单峰曲线;处理A、B、C、D叶片净光合速率(Pn)与Gs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整个日变化过程中,处理C、D的Pn始终高于处理A、B。Fv/FmΦPSⅡqP随灌水下限的提高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NPQ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基质栽培黄瓜叶片的水分状况良好、光合色素含量高、净光合速率大,有利于黄瓜的光合作用,促进黄瓜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9.
北京地区公农1号紫花苜蓿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在自然状态下,利用Licor-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观测了公农1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在北京地区的光合作用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公农1号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典型双峰曲线,表现出明显的光合"午睡"现象,光合效率午间明显降低;蒸腾速率日变化趋势与净光合速率相似,胞间CO2浓度的日进程基本与净光合速率相反;气孔导度日变化与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相似但并不完全同步,两者最大值出现的时间相同,但最低值出现的时间气孔导度较净光合速率晚约2h.经分析,公农1号紫花苜蓿表现出的光合"午睡"现象属于非气孔限制.  相似文献   
50.
A diurnal variation was detected in the numbers of total leukocytes, neutrophils, lymphocytes and eosinophils in the blood of 19 dogs (10 beagles and nine German shepherds).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every fourth hour for 24 hours and once a day for 7 days. The neutrophil count increased during the day and reached its maximum in the late afternoon. The lymphocyte count had its maximum values in the late evening and its minimum values in the early morning. The eosinophil numbers were low around noon, increased during the afternoon and reached their maximum numbers in the late evening. Leukocyte numbers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urnal variation, so in designing research protocols with repeated blood sampling and closely controlled factors it may be important to take blood samples at the same time every day. The mild normal leukocyte changes during the day are not likely to confuse interpretation of clinical cases where patient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wide reference rang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