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26篇
  免费   418篇
  国内免费   662篇
林业   972篇
农学   430篇
基础科学   251篇
  1248篇
综合类   2946篇
农作物   308篇
水产渔业   253篇
畜牧兽医   511篇
园艺   213篇
植物保护   474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237篇
  2021年   239篇
  2020年   219篇
  2019年   226篇
  2018年   201篇
  2017年   267篇
  2016年   336篇
  2015年   279篇
  2014年   388篇
  2013年   354篇
  2012年   517篇
  2011年   484篇
  2010年   402篇
  2009年   418篇
  2008年   375篇
  2007年   420篇
  2006年   305篇
  2005年   262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31.
为提高当归茎线虫病(Ditylenchus destructor)田间抽样的准确度,用7种聚集指标判断了当归茎线虫病的田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当归茎线虫病在田间呈聚集分布,其中奈曼分布(核心分布)的适合率为100%,嵌纹分布(负二项分布)的适合率为77.8%.理论抽样数量约820株.4种抽样方法差异均不显著,在保证抽样数量合理的情况下,4种方法均可采用.  相似文献   
32.
植物化感作用影响因素的再认识   总被引:23,自引:13,他引:23  
黄高宝  柴强  黄鹏 《草业学报》2005,14(2):16-22
土壤养分、酶、微生物、本底特性,根茬还田、水分、植物根系、种植体系和种植模式与化感作用的互作关系,表明这些因子可通过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微生物种群结构、土壤酶活性和化感物质浓度的影响而对化感作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这些可为通过化感作用途径构建高效农田生态系统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3.
巴雷  王德利  高莹 《草业学报》2005,14(5):111-116
芦苇是松嫩草地优势种羊草的主要伴生种,两者常常形成物种组成比较单一的混生群落或者与其他物种组成羊草 杂类草群落.选择羊草 芦苇混生群落,羊草群落和芦苇群落的交错区进行羊草、芦苇单物种格局分析.结果表明,1)混生群落和交错区中,羊草和芦苇均是以集聚分布的形式存在;2)羊草在混生群落中的格局强度小于交错区中的格局强度,芦苇在2种类型群落中的格局强度没有显著差异;3)除了考虑物种的生物学特性以外,混生群落种内、种间竞争也是影响羊草集聚分布和格局强度的主要因素,交错区中,环境异质性和种间竞争是影响集聚分布和格局强度的重要因子;4)芦苇在混生群落和交错区中格局强度没有明显差异,由此可以判定芦苇的空间分布格局形成主要受植物本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4.
不同程度退化草地生物量的分布模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高寒矮嵩草草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程度退化草地地下和地上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地下和地上生物量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而下降;地下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10cm的范围内,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植物根系有向表层聚集的趋势;植物群落组成中,莎草和禾草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而杂类草则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向;轻度和中度退化草地总地上生物量远低于地下生物量,重度和极度退化草地则相差较小,特别是在极度退化草地,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35.
0~3周龄北京鸭氨基酸理想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依据扣除法原理,根据现有氨基酸需要量标准和目前的研究结果规划出一种氨基酸模式,依次将模式中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扣除20%,而非扣除的氨基酸量保持不变,来确定扣除某一种氨基酸后对育雏期北京鸭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确定出理想的氨基酸比例。试验共设6个处理组,为6种氨基酸模式,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结果表明:北京鸭育雏期氨基酸理想模式为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100:42:22:38:48。  相似文献   
36.
袁洪超  郭凤霞  陈垣  白刚  梁伟 《草业学报》2018,27(10):183-193
连作重茬造成当归产量逐年下降。采用药用植物秦艽(QJ)、羌活(QH)轮作当归(DG),以当归连作为对照,通过测定土壤和药材产量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确定各指标权重,并结合隶属综合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旨在揭示不同药用作物轮作当归对土壤环境与药材产量的影响,为筛选适宜当归栽培的轮作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作物轮作对当归田土壤特性和药材产量均具有显著影响,秦艽轮作当归可有效改善土壤特性,使当归成药期土壤磷和钾含量处于较低水平,而有机质维持在较高水平,对土壤水分的季节调控作用更为显著,与当归连作相比较,当归成药率提高94.10%,药材单根鲜重和药材鲜产量分别提高53.46%和125.56%,而羌活轮作当归土壤pH最高,有机质含量最低,当归连作土壤有机质含量虽高,但土壤富集磷和钾,对土壤水分季节性调控作用最小,当归成药率和药材产量均低。不同轮作模式当归成药率和药材产量依次为秦艽-当归>当归-当归>羌活-当归,综合指数大小依次为秦艽-当归(0.8132)>羌活-当归(0.3315)>当归连作(0.2051)。聚类分析将3种轮作模式分为三大类,重复小区亚类间距离均小,说明不同作物轮作对土壤的调控作用不同,高寒产区秦艽轮作当归是优化调控土壤环境,提高当归产出性能的有效轮作模式。  相似文献   
37.
城市农业公园的内涵、模式及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农业公园是一种将城市元素与农业元素有机结合的融入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的集生态、绿色、人文、产业等特征于一体的以农业为主题的城市公园。阐述了城市农业公园的内涵特征及其功能价值和城市农业公园的发展模式及其路径选择,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铜仁市的山水自然特征及其农业产业发展特色,从经验借鉴和实践研究层面对铜仁市城市农业公园的发展进行战略思考和总体设计。以铜仁市郊区的和平乡、坝黄镇、挞扒洞村以及松桃正大乡为例对以铜仁市城市农业公园建设为切入点打造铜仁生态旅游城市提出了具体的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38.
近32年来新疆地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拟合的长时间序列数据监测新疆植被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近32年来,新疆植被总体呈现增加趋势,但存在明显的阶段变化和空间差异;植被生长季NDVI值西部和西北部高,东部和东南部低;1982-2013年间新疆植被改善面积大于退化面积,绿洲农田植被覆盖区改善明显、草原区退化严重;整个研究区域的植被重心从北向南移动,天山以北的植被重心呈现西南-东北方向移动,天山以南呈现近似东西方向的移动。  相似文献   
39.
谷子秸秆剪切力与其饲料营养特性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谷子秸秆力学性质与其饲料特性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选用谷物完熟期的谷子秸秆,将其分为5段(近根部、中下部、中部、中上部、上部)并每隔7 d进行秸秆节间、茎节力学性质(剪切、压缩)和饲料特性(形态指标、营养成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谷物完熟后,随着时间的推进,秸秆节间、茎节剪切力、抗压强度、干物质含量、纤维素含量、半纤维素含量和木质素含量总体上呈增大趋势,而秸秆含水率、当量直径、横截面积、线性密度和粗蛋白含量总体上呈减小趋势。谷子秸秆单位直径剪切力与含水率和线性密度呈负相关关系(R2≥0.903),与其干物质、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呈正相关关系(R2≥0.845),与其粗蛋白含量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采收期内,谷子秸秆基部起秸秆剪切力至顶部逐渐增大,且剪切力与当量直径、横截面积呈正相关关系(R2≥0.916)。试验表明谷子秸秆饲料特性指标验证试验值与预测值相对误差不大于6.48%,预测模型合理。测量秸秆剪切力可用于预测其形态指标参数和营养成分含量,进而一定程度地反映秸秆饲用价值和反刍动物择食趋向。采收期内,谷子中部及以上秸秆单位直径剪切力显著小于其近根部(P<0.05),更适合饲用;且谷物完熟后,及时采收可避免秸秆饲用价值降低。该研究可为高效利用谷子秸秆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
由于长期受到流水冲击,黄河故道区域农田以中低产田为主,因此本区域农田质量提升成为黄河中下游平原绿色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在河南濮阳清丰地区秸秆还田方式的基础上,选取黄河故道区域广泛种植的小麦、玉米和花生三大主要农作物,于2009年进行4种种植模式长期定位试验:小麦-玉米、小麦-花生、小麦-玉米-小麦-花生和单季花生,其中小麦和玉米秸秆全部还田,花生秸秆不还田,探究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量越多,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越多,小麦-花生、小麦-玉米-小麦-花生种植模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且其土壤含水量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上层土壤容重有所降低,显著改善了土壤砂质化,提升了土壤的蓄水能力;秸秆还田量较大的种植模式的养分保持能力明显提高,养分含量显著增加;微生物群落结构对不同种植模式响应结果为,花生可以显著提升微生物丰度,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随种植作物类型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小麦-玉米-小麦-花生种植模式较为适宜濮阳清丰黄河故道区域,有利于土壤改良和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