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6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219篇
林业   183篇
农学   262篇
基础科学   92篇
  505篇
综合类   1109篇
农作物   210篇
水产渔业   165篇
畜牧兽医   325篇
园艺   59篇
植物保护   293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81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Black locust (Robinia pseudoacacia L.)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tand-forming tree species in Hungary and its importance is increasing in many countries. The main aim of the discussed new selection programme is to identify black locust clones with good performance and good form for setting up clonal seed orchards. As a result of selection programme 16 new black locust clones have been improved. In spring 2002 a black locust seed orchard was established with the newly selected clones. About 40% of the plants can be considered to belong to the height growth rate class 1 and 2. Hungary was the first country where micropropagated black locust planting material was used for seed orchard establishment.  相似文献   
92.
针对成品卷烟外表面缺陷种类多、分类细、人工质检无法对卷烟外观的细粒度缺陷进行系统性检测的问题,设计一种成品卷烟外观检测设备,自动完成成品卷烟的外观全矢量成像和缺陷检测。利用黑箱法对检测设备的技术系统进行分析,并设计了成品卷烟检测设备,该设备主要包括储供装置、单元离散装置、外观成像装置、分拣装置和缺陷检测模型;对影响卷烟运行稳定性、卷烟无损率、成像质量的关键因素进行试验,在单元离散装置上对卷烟运行稳定性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滑板提升速度为0.3m/s、过渡板倾斜角为40°、辊子速度为0.045m/s时,烟支输送无斜率可达100%,无偏移率可达99.5%,在分拣装置上对造成卷烟损伤的关键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气缸伸缩速度为20mm/s、弹簧刚度为3N/mm时,烟支损伤率为0,对影响成像质量的关键光照因素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光源照射角为10°、光源与烟支高差为30mm时,图像直方图的像素点与其亮度分布包络线平缓,图像清晰;最后,在设备上完成54mm×100规格烟支的检测试验,利用改进HourglassNet-YOLO v4网络模型对成像进行缺陷检测,结果表明,烟支缺陷检出准确率达到98%,缺陷分类准确率达到95.4%。试验结果表明,该设备运行稳定,能够满足成品卷烟外观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93.
茶叶等级评价是检测茶叶品质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通过提取红茶高光谱成像技术下的图像特征和光谱特征,构建一种基于图谱融合方法、适用于英德红茶等级评价的快速无损判别模型。首先制备3种不同等级的红茶样本,采用t分布-随机近邻嵌入和主成分分析对光谱数据进行降维可视化分析,然后从影响内在品质角度用连续投影法提取每种化学值的特征波长,通过多模型共识策略和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连续投影法筛选得出表征其内在品质的最佳特征波长组合,并建立基于遗传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的等级判别模型;其模型的训练集准确率为88%,预测集准确率为78.33%。为了融合外形纹理差异,先提取最佳特征波长组合对应的高光谱图像;采用图像掩膜消除背景的干扰和采用图像主成分分析消除多波长图像间的冗余信息,然后采用灰度共生矩阵和局部二值化算法提取主成分前三维主成分图像与特征光谱融合,并建立基于特征融合的遗传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等级判别模型,且基于第三主成分图像特征融合模型判别效果最佳,训练集准确率提升至98%,预测集准确率提升至96.67%。  相似文献   
94.
采用"3S"技术与野外踏勘、抽样调查与定位研究、科学试验、生态理论与经济理论相结合的集成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整合的技术路线,以GIS平台叠置分析技术为支撑,开展了典型黑土区、东北黑土区(广义黑土区)的范围界定和水土保持区划,东北黑土区面积为103.02万km2,其中水蚀面积17.95万km2、风蚀面积3.40万km2、冻融侵蚀面积6.24万km2,针对各分区的特征提出了基本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95.
为了探究略阳乌鸡在当前舍饲+放养的饲养模式下不同日龄的生长发育、屠宰性能差异性,采用饲养试验观测和测定了不同日龄略阳乌鸡公、母鸡的外貌、体重、屠宰性能和肉质营养分析等指标,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略阳乌鸡体重随着日龄的增大而增大,大日龄鸡的体重极显著地高于小日龄鸡,且公鸡体重极显著地高于同期母鸡;120d之后,略阳乌鸡外貌发育基本达到成年鸡要求;略阳乌鸡在150d测定的各项屠宰指标、鸡胸肉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均高于120d;鸡胸肉中全氨基酸(TAA)、必需氨基酸(EAA)和非必须氨基酸(NEAA)含量在日龄和性别间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为略阳乌鸡出栏时间的确定提供了一定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索降水年型与垄型互作对黑膜垄作土壤水肥环境及马铃薯产量和效益的影响,解析水肥互作促进作物增产、高效用水机制,为深挖覆膜垄作技术增产潜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2018年布置大田试验,以当地推广应用的白膜覆盖双垄集雨耕作(WRF,垄高16 cm,垄宽60cm,沟宽40 cm)为对照,基于垄上微沟集雨耕作技术,设置由黑膜覆盖低垄(垄高16 cm,垄宽 60cm)、中垄(垄高24 cm,垄宽 60 cm)、高垄(垄高32 cm, 垄宽60 cm)+垄上微集水沟(宽20 cm,深10 cm)+垄间小集水沟(沟宽 40cm)组成的3种黑色地膜覆盖垄上微沟集雨土壤水肥调控耕作处理(BLRF,BMRF 和BHRF),测定了马铃薯播种、出苗、现蕾、开花、结薯、成熟6个生育关键时期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和研究期末0—3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及氮磷钾养分含量,计算土壤贮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分析土壤水、肥与马铃薯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不同降水年型,黑、白地膜覆盖垄作都显著增加了马铃薯生长发育期对40—120 cm土层土壤水分的消耗。BHRF,BMRF和BLRF处理马铃薯6个生育关键时期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和贮水量(SWS)都显著高于WRF处理(P<0.05)。较高的降水量以及黑膜覆盖集蓄增加的土壤水对120—200 cm土层的土壤水具有明显的补充作用。在干旱年(2016)和平水年(2017),BLRF和BMRF处理的集水和保水效应较好,BHRF处理次之,都显著优于WRF处理;在丰水年(2018)三者无显著差异,也都显著优于WRF处理。研究期末(2018)黑膜垄作0—30 cm 土层的全氮全钾(TN 和TK)及速效氮磷钾(AN,AP和AK)含量均显著高于白膜垄作(P<0.05),分别增加了4.5%—5.6%、3.6%—5.9%、8.4%—18.4%、15.3%—22.3% 和7.1%—13.3%。归因于显著增加了大薯结薯个数和结薯重,黑膜垄作马铃薯产量、WUE、纯收益和产投比均显著高于白膜垄作,3年平均分别提高了16.9%—19.0%、15.5%—19.2%、23.3%—27.3% 和12.1%—18.2%。这4个效益参数在干旱年和平水年以BLRF和BMRF处理较好、BHRF处理次之,丰水年三者都优于WRF处理,且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3年马铃薯平均产量与研究期末平均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作物平均耗水量(ET)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通径分析表明,土壤AP、AK、AN含量,马铃薯生育期平均耗水量(ET)和平均降水量(GPR)解释了99.4%的产量变化。【结论】黑膜覆盖垄沟与垄上微沟的叠加集水效应显著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水分条件的改善促进了马铃薯旺盛生长,使更多的根茎(茎叶、根等)类有机物归还土壤,其腐解释放的养分与施肥结合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良好的土壤水肥条件有效改善了土壤水肥互作关系,增加了作物水肥供应而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WUE、纯收入和产投比。BLRF和BMRF处理在干旱年和平水年表现较好,BLRF、BMRF和BHRF处理在丰水年表现较好,BLRF和BMRF处理在各种年型都有良好的表现。因此,黑膜覆盖低、中垄垄上微沟集雨耕作(BLRF和BMRF)是继白膜覆盖双垄集雨耕作(WRF)之后最适用于半干旱区的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97.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nanoparticles acting as nanofungicides in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re rapidly expanding due to the high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of these compounds, which do not risk inducing pathogen resistance to fungicides.  A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act of copper oxide nanoparticles (CuO NPs) on soil-borne phytopathogenic fungi is yet to be obtained.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in vitro antifungal activity and control efficacy of CuO NPs applied via irrigation with respect to tobacco black shank (TBS) disease caused by Phytophthora nicotianae.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CuO NPs greatly interfered with the reproductive growth process of this fungus, repressing hyphal growth, spore germination and sporangium production.  Additionally, morphological damage, intracellular ROS accumulation and increased SOD enzyme activity in hyphae were the antifungicidal mechanisms of these NPs.  In pot experiments, treatment with CuO NPs at 100 mg L–1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TBS development, compared with the effect on control plants, and the control efficacy reached 33.69% without inducing phytotoxicity.  Exposure to CuO NPs significantly activated a series of defense enzymes, and resistance genes in tobacco can further explain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CuO NPs suppressed fungal infection.  The Cu content in both the leaves and roots of Pnicotianae-infested plants increased by 50.03 and 27.25%, respectively, after treatment with 100 mg L–1 CuO NPs, compared with that of healthy plants.  In particular, a higher Cu content was observed in infected roots than in leaves.  Therefore, this study showed the potential of CuO NPs applied as nanofungicides and as nanoinducers of fungus resistance ge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TBS through inhibition of pathogen infection and stimulation of plant defenses.  相似文献   
98.
为了研究狐貉粪对黑水虻幼虫生长、预蛹及蛹的发育、成虫历期、饲料系数的影响,在温度20~25℃、湿度70%~80%的环境下,以狐貉粪为主料,添加不同比例的基础料(麦麸、豆粕与玉米面)进行饲喂。结果表明:30%发酵混合料+70%基础料处理下,老熟幼虫、预蛹、蛹的质量分别为156.0、108.8、60.2 mg,显著高于对照组,预蛹历期、蛹历期分别为7、6 d,相较于对照组显著缩短;30%发酵混合料+70%基础料的黑水虻成活率、化蛹率、羽化率都较高,分别为93%、88%、91%;50%发酵混合料+50%基础料处理组除幼虫体重显著低于30%发酵混合料+70%基础料处理组外,其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综合分析认为,30%~50%发酵混合料对黑水虻生长发育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99.
为探明不同水氮耦合模式下黑土区水稻产量形成和氮素吸收利用的规律,设置常规淹灌(F)、浅湿灌溉(W)和控制灌溉(C)3种灌溉模式,0、85、110、135kg/hm2(N0、N1、N2、N3)4个施氮量水平,共12个处理,研究不同水氮耦合模式对水稻干物质、产量、氮素吸收转运、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淹灌和浅湿灌溉模式下,水稻地上部各器官干物质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而控制灌溉模式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水稻地上部不同器官氮素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相同施氮水平,控制灌溉模式的叶、茎鞘和穗氮素累积量较常规淹灌提高了27.80%~43.42%、18.32%~24.97%、13.85%~24.25%,较浅湿灌溉提高了0.96%~13.18%、10.73%~12.86%、10.53%~12.61%;3种灌溉模式下,水稻地上部干物质、氮素累积速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且控制灌溉模式高于浅湿灌溉和常规淹灌模式,干物质、氮素累积始盛期随施氮量增加而提前;水稻植株平均氮素累积速率达到峰值时间比平均干物质累积速率达到峰值时间提前11.39d;相较于常规淹灌和浅湿灌溉模式,控制灌溉模式更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其中CN2处理产量最大,为10272.57kg/hm2;控制灌溉模式显著提升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相同灌溉模式下,叶、茎鞘氮素转运率以及穗部氮素转运贡献率随施氮量增加而减小。水稻产量与灌溉水分利用效率、水分生产效率、氮肥农学利用效率、百千克籽粒吸氮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适宜水氮耦合模式可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综合考虑CN2处理为最佳水氮耦合模式。  相似文献   
100.
东北黑土地玉米免少耕播种技术与机具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秸秆覆盖还田和玉米免少耕播种为主要技术特征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东北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本文综述了东北黑土区目前主要的玉米免少耕播种技术模式与配套机具,重点对比分析了秸秆覆盖还田条件下种床整备机具工作原理及其技术特点。在阐述现有玉米免少耕播种技术模式及配套装备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建议重点围绕种床整备、高速精量排种、智能电驱排种、播深智能控制、垄作免少耕播种、农机农艺融合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以期为东北黑土地玉米免少耕播种技术与机具研究提供装备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