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4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166篇
林业   400篇
农学   458篇
基础科学   101篇
  128篇
综合类   1028篇
农作物   269篇
水产渔业   103篇
畜牧兽医   497篇
园艺   99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51.
不同纬向区域条件下高品质陆地棉纤维品质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纬向区域的温光条件存在显著差异,对棉纤维分化和发育有着直接作用,并对最终纤维品质产生影响.以高品质棉科棉1号为试验品种,在邳州、淮安、扬州和启东等四个江苏不同纬向区域分别种植,研究了该品种在不同纬向区域条件下纤维品质表现.结果表明,纤维品质总体表现为,从北向南随着纬度的降低,纤维长度、伸长率和黄度有降低的趋势,比强度和麦克隆值增加,长度整齐度有提高的趋势,反射率和纺纱均匀度的变化缺乏规律性.品质在年度间的差异明显.优化麦克隆值是品质进一步改善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2.
The narrow germplasm base of the upland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grown on the Texas high plains historically, has limited improvement of fiber quality. Chemical mutagenesis and subsequent selection have helped the development of lines with improved fiber quality in cultivars adapted to this region.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inheritance of improvements in fiber quality. M3 lines with divergent fiber properties of micronaire, length, and strength were selected from a population of Paymaster HS 200 treated with 3% v/v ethyl methanesulfonate (EMS) for two hours. The 115 selected lines of M4 and M5 generation were evaluated for fiber quality and lint yield. Regression of the M4 and M5 on the M3 generation, as well as the M5 on the M4 was used to generate narrow sense heritability coefficients. Significant variations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mutant lines in all generations except for lint yield in the M5 (1997). The highest heritability estimates were found in fiber length (h 2= 0.29** to 0.46**). Micronaire and strength showed intermediate heritability estimates of h 2= 0.14 to 0.19, while lint yield had a very low heritability estimate of h 2= 0.03. Fiber length and strength were correlated (r= 0.58** to 0.46**) in all the three generations. The mutants identified in these studies have the potential to improve fiber quality of upland cotton without introducing alien genes that may reduce adaptation to short growing season production regions.  相似文献   
153.
不同熟期玉米品种春夏套作对全株饲用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试验采用早熟品种鲁原单14(LD14)、中熟品种掖单22(YD22)、晚熟品种掖单13(YD13)为代表品种进行春夏玉米套作,研究其对全株饲用生物产量及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产量的影响,旨在筛选全年优质高产的套作品种组合。研究结果表明,套作对春玉米生物产量和营养价值影响不显著,但对夏玉米的影响显著。当夏玉米同一品种与  相似文献   
154.
转兔角蛋白基因改良棉纤维品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通过花粉管通道转基因技术,将E6启动子驱动的兔角蛋白基因导入高产棉花品种苏棉16号。所用转基因表达载体还含有选择标记基因NPTⅡ(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及Gus报告基因。对转化体后代的检测结果表明,T1代有2.1%呈现Gus阳性,在Gus阳性株中84.6%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用依据E6启动子序列和兔角蛋白基因序列设计的两对引物,对经过上述筛选的植株进行PCR检测,多次重复,最终确定3株结果稳定的转兔角蛋白基因棉株。从品质分析结果看,这3个株系成熟棉纤维的品质部分得到改良,尤其比强度有较大幅度提高,与转基因受体相比平均提高6.3cN·tex 1。  相似文献   
155.
游离棉纤维长度的计算机测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文中介绍了一种棉纤维长度测量的新方法,即用CCD捕获游离棉纤维图像,然后依据数字图像处理及模式识别的理论,建立起一个实际可行的算法,来完成对棉纤维多种长度指标的一次性测量。该算法涉及到数字图像的二值分割、补断、修剪、像素跟踪等几个方面,且针对棉纤维图像的特征,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56.
棉花正反交组合F1代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按不完全双列杂交,以美国抗虫棉品种A1~A6为父本,国内常规棉品种B7~B12为母本,得到正交组合36个;以B系列为父本,A系列为母本,得到反交组合36个。2002年在湖南长沙、宁乡、南县、澧县4个实验点进行组合F1代产量、纤维品质、抗虫性等性状的正反交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棉花纤维品质在正反交间无差异,棉花纤维品质性状遗传为非细胞质遗传;无论是子棉产量还是皮棉产量,抗虫杂交棉正、反交F1代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而且在构成产量的各个因子中,铃重在正反交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从抗虫性方面看,正交组合的抗虫性稍好,其中对四代棉铃虫的抗性,正反交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7.
绿豆皮膳食纤维提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绿豆皮为原料,采用加碱蒸煮法提取膳食纤维。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和验证试验等,对绿豆皮膳食纤维提取率影响较大的浸泡温度、加水量、浸泡时间和碱浓度等因素进行了研究,并确定了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浸泡温度50℃,液固比为5,浸泡时间9h,NaOH溶液质量分数为1.0%的条件下,绿豆皮膳食纤维的最佳提取率为64.2%。  相似文献   
158.
外掺植物纤维对冻融作用下植被混凝土抗剪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外掺2种植物纤维对冻融作用下植被混凝土抗剪强度的影响,为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技术在高寒地区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考相关标准(GB/T50082-2009)中的慢冻法,采用2因素3水平全面交叉试验开展研究。[结果]未掺植物纤维的植被混凝土,冻融后黏聚力显著减小,内摩擦角变化不明显。掺入植物纤维可使经受5次冻融循环作用后植被混凝土的内摩擦角平均增加5°左右,并且随植物纤维掺量的增加,内摩擦角变化无明显规律,黏聚力则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表明纤维加筋对黏聚力的贡献存在临界掺量。棕纤维掺量对黏聚力的影响比黄麻纤维掺量更为敏感。[结论]外掺植物纤维可有效改善植被混凝土抵抗冻融破坏的能力,棕纤维和黄麻纤维的建议掺入比为0.6%和0.6%,具备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9.
对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的木材纤维形态特征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伯乐树木纤维长度平均值为1 140.49μm,宽度平均值为34.91μm,双壁厚平均值为16.00μm,壁腔比平均值为0.90,腔径比平均值为0.54,长宽比平均值33;纤维长度、宽度、双壁厚、壁腔比、腔径比、长宽比都不同程度地随轮龄逐渐增加,第9年后均变缓,树龄对纤维长度与宽度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0.
A5-13杨、A5-17杨木材材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A5-13杨、A5-17杨等6个杨树种、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对基本密度、气干密度、干缩系数、纤维长度、纤维宽度及综纤维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A5-13杨、A5-17杨属于木材密度中等的品系,基本密度均为0.36 g·cm-3,气干密度分别为0.43 g·cm-3、0.42 g·cm-3;体积干缩系数分别为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