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45篇
水产渔业   169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分为生长试验和低温胁迫试验2部分。先分别投喂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仔鱼经不同浓度(0、0.5、1.0、2.0和3.0 mL/m 3)小肽营养强化后的轮虫和卤虫12 d,以探讨小肽对大黄鱼仔鱼生长和小肠发育的影响;再将大黄鱼仔鱼暴露在温度为12℃的水体中24 h,以探讨小肽对低温胁迫下大黄鱼仔鱼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浓度小肽均显著增加了轮虫和卤虫的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大黄鱼仔鱼的体长及小肠绒毛高度、数量和组织面积(P<0.05)。小肽显著提高低温胁迫下大黄鱼仔鱼的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肝脏抗氧化酶[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a(GPx-1 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b(GPx-1 b)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基因和非特异性免疫酶[c型溶菌酶(c-type LZM)、g型溶菌酶(g-type LZM)和碱性磷酸酶(AKP)]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活性氧(ROS)含量(P<0.05)。核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f2)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基因表达水平均与抗氧化酶基因和非特异性免疫酶基因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并均与ROS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上所述,小肽能够提高轮虫和卤虫的营养价值,从而改善大黄鱼仔鱼的生长和小肠发育;小肽通过诱导Nrf2和NF-κB的表达来增加抗氧化酶基因和非特异性免疫酶基因表达水平,从而缓解低温胁迫诱导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热泵干燥温度下小黄鱼的干燥特性,并对其干燥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干燥温度55℃、铺放密度为6.48 kg/m2的条件下干燥时间为13.5 h,干燥品质最优。在综合考虑能耗、企业加工条件和产品品质的前提下,将生产工艺参数确定为:干燥温度60℃、铺放密度为6~7 kg/m2,干燥时间为10~12 h。根据企业日处理量5.5~6.0 t的加工要求,通过对产能核算及加工成本计算,确定设备选型方案为:1台GHRH-510型热泵干燥机与2台GHRH-340型热泵干燥机,该方案投资回报期短,社会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3.
C型凝集素受体(C-type lectin receptor,CTLR)是可以特异性结合糖类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PRs),在先天性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揭示硬骨鱼CTLR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以从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出的一个CTLR基因—C型凝集素结构域家族4成员E基因(C-type lectin domain family 4 member E gene,Clec4e)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分子特征、表达分布和凝集特性。结果显示,LcClec4e cDNA全长1546 bp,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771 bp,编码254个氨基酸。LcClec4e的N端有一个跨膜区,无信号肽,C端含有一个糖识别结构域(carbohydrate recognition domain,CRD),其中含有糖结合位点EPN和WFD以及6个可形成二硫键的保守半胱氨酸。系统发育分析表明,LcClec4e与多种鲈形目鱼类Clec4e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LcClec4e在所检测的10种组织中呈组成型分布,且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LcClec4e在来源于大黄鱼头肾组织的原代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粒细胞中均有表达,且在巨噬细胞中表达量最高;经灭活溶藻弧菌刺激后,LcClec4e在3种免疫细胞中的表达均极显著上调。原核表达的重组LcClec4e胞外段(recombinant LcClec4e-extracellular domain,rLcClec4e-ex)具有Ca2+依赖性的凝集活性,可凝集小鼠、家兔的红细胞,以及嗜水气单胞菌、变形假单胞菌、溶藻弧菌和坎氏弧菌等4种水产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D-葡萄糖、D-果糖、D-甘露糖、D-麦芽糖、α-乳糖和脂多糖均可抑制rLcClec4e-ex对大黄鱼重要病原菌变形假单胞菌的凝集作用,说明LcClec4e可能与变形假单胞菌表面的糖类物质结合。这些研究结果提示,LcClec4e可能作为一种PPR,通过结合病原菌表面的糖类PAMPs来识别病原,参与大黄鱼抗细菌感染的免疫防御。  相似文献   
4.
花[鱼骨]形态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花(鱼骨)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与唇(鱼骨)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在外观上花(鱼骨)与唇(鱼骨)的吻长、下唇、两侧叶、颐部中央的三角形及体色有所差别,其他无明显不同;在可数及可量形状等指标上,鳃耙数、体长/尾柄长、体长/尾柄高等有较大不同,其他指标大多数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5.
试验设计3个温度16.0~17.0℃、18.5~20.5℃和22.0~24.0℃,采用3种催产剂组合催产,对花[鱼骨]人繁子代亲鱼进行催产试验。试验表明:用HCG1000IU/kg+LRH—A21.2μg/kg、DOM5.0mg/kg+LRH—A21.2μg/kg、PG3.0mg/kg+LRH—A21.0μg/kg组合均能成功催产人繁子代花[鱼骨]亲鱼。其中,在18.5—20.5℃和22.0—24.0℃催产中,DOM5.0mg/kg+LRH-A21.2μg/kg具有较短的催产时间和较高的催产率、受精率。人繁子代亲鱼在池塘培育条件下完全可以进行人工催产,花[鱼骨]可以像“四大家鱼”一样进行全人工繁殖。  相似文献   
6.
患肌肉溃烂病中华倒刺鲃血细胞数量及形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嘉陵江中网箱养殖的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 Bleeker)患肌肉溃烂病病鱼和健康鱼,对比测定二者红细胞数量、白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大小等指标,以研究病鱼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变化。结果表明病鱼和健康鱼鱼体的多项指标存在显著差异。相对于健康鱼,病鱼外周血中红细胞数目显著减少,白细胞数目极显著增加,红细胞有变小趋势,表明肌肉溃烂对中华倒刺鲃红细胞有一定破坏作用;相对于健康鱼,病鱼淋巴细胞比例下降,单核细胞比例升高,表明在病理情况下,鱼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吞噬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7.
黄海中部小黄鱼的食物组成和摄食习性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1年3月至2002年1月在黄海中部海域进行的4个季节的定点底拖网调查,应用聚类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列联表检验等方法,对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 Bleeker)的食物组成和摄食的季节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黄鱼摄食的饵料种类有30余种,甲壳类(磷虾类和虾类)和鱼类是其主要的饵料类群,二者在食物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97.45%.优势饵料种类有太平洋磷虾(Euphausia pacifica)、脊腹褐虾(Crangon affinis)、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和赤鼻棱鳀(Thryssa kammalensis).小黄鱼的摄食强度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秋季最高,春季和冬季较低.食物组成也随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夏季主要以虾类为食,其它季节则主要以磷虾类为食.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小黄鱼春、夏季的食物组成与秋、冬季相比,存在较大差异.通过与历史资料进行比较发现,黄海小黄鱼的食物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鳀鱼(Engraulis japonicus)在食物中所占的比例有明显的下降.  相似文献   
8.
在室温静水条件下,测定了聚维酮碘、高锰酸钾、溴氯海因和硫酸铜等4种常用药物对平均体重为(1.61±0.57)g的云斑尖塘鳢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聚维酮碘、高锰酸钾、溴氯海因和硫酸铜对云斑尖塘鳢幼鱼的安全浓度分别为9.44mg/L、1.28mg/L、12.55mg/L和1.03mg/L;4种药物对云斑尖塘鳢幼鱼的毒性大小依次为:硫酸铜>高锰酸钾>聚维酮碘>溴氯海因;4种药物的安全浓度均高于生产使用的常用剂量,在云斑尖塘鳢苗种培育过程中可以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9.
黄海中部小黄鱼摄食习性的体长变化与昼夜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根据2001年3月至2002年1月在黄海中部海域进行的4个季节的定点底拖网调查,应用聚类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列联表检验等方法,对小黄鱼(PseudosciaenapolyactisBleeker)摄食的体长和昼夜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摄食强度没有明显的体长变化,而食物组成却有明显的体长变化。随着体长的增大,鱼类和虾类的比例有所增加,而磷虾类、桡足类和端足类的比例则减少。饵料生境宽度在体长大于109mm后有明显的增加。经检验,小黄鱼平均每个胃中含有的饵料个数显著减少而饵料重量则增加,这符合"最佳摄食理论"。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小黄鱼在体长达到109mm时,出现了明显的食物转换现象。小黄鱼的摄食强度在各个季节都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午夜24:00和早晨08:00是2个摄食高峰期。  相似文献   
10.
桁杆张网渔具菱形和方形网目网囊的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使用套网法作为选择性试验方法,Logistic曲线作为选择性曲线模型,并运用极大似然估计法进行曲线参数估算,对桁杆张网渔具不同网目尺寸(25mm、30mm、35mm、40mm以及45mm网目大小)、不同网目形状(菱形网目和方形网目)的网囊选择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菱形网目网囊对黄鲫和银鲳的50%选择体长(或叉长)比相应方形网目的大(分别为3.79%和31.25%),而对小黄鱼的50%选择体长比相应方形网目小(7.92%);各菱形网目对黄鲫、小黄鱼和银鲳的选择范围都比相应方形网目大(分别为20.76%、5.36%以及45.99%)。这与传统认为方形网目选择性优于菱形网目的观点存在差异。通过讨论,认为黄鲫和银鲳体形较扁,游泳能力较弱是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进行网囊结构改革时,不能盲目遵循方形网目优于菱形网目的传统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