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0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41篇
林业   180篇
农学   47篇
基础科学   17篇
  23篇
综合类   480篇
农作物   45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59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6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Etoricoxib, a selective inhibitor of cyclooxygenase-2, is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many inflammatory diseases and dental pain in human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pharmacokinetics and metabolism of etoricoxib in horses. Six horses weighing an average of 475 ± 25 kg were administered a single oral dose of etoricoxib at 1 mg/kg body weigh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rug reached a maximum concentration of 505.2 ± 67.8 ng/mL in 48 minutes after administration. The elimination half-life was calculated to be 10.20 ± 1.30 hours. Mass spectrometric analysis confirmed that etoricoxib is metabolized in horses via the oxidation of its 6′-methyl group to form a hydroxyl methyl etoricoxib which can further be oxidized to form either an acid or be glucuronidated. In addition, the 1′-N terminal of 6′-hydroxymethyl metabolite is oxidized to form the corresponding 1′-N oxide metabolite. The present results have clearly demonstrated that etoricoxib is mainly excreted in urine as metabolites. From these data, it is also possible to postulate a detection time for the metabolites which in turn can assist in the control of illegal use of the drug in horse racing.  相似文献   
92.
落叶松枯梢病Guignardialaricina(Sawada)YamamotoetK.Ito是我国北方落叶松人工林危害严重的病害。其发生与地形地势、风、树冠垂直高度、林分因子有关。加强检疫,适地适树造林,适时化防,把防治技术贯穿于造林、管理全过程的防治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3.
山东杨树溃疡病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系统报道了对山东省杨树溃疡病的研究结果。主要包括溃疡病种类、分布、危害、三种主要病原菌的致病性、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和溃疡病综合防治技术。山东境内杨树上发生的溃疡病共有8种,对林木造成严重危害的为杨树水泡型溃疡病、杨树烂皮型溃疡病和杨树大斑型溃疡病,其他几种溃疡病常与上述3种混合发生。在同一条件下,3种病原菌的致病强弱依次为杨树烂皮型溃疡病病原菌、杨树水泡型溃疡病病原菌、杨树大斑型溃疡病病原菌。杨树品种和水分状况是影响病害发生流行的关键因子。研究提出了选育抗病品种、注意苗木检疫、加强营林管理和适时药剂防治的一、二级综合治理杨树溃疡病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4.
系统研究了杜仲翅果形成过程中,发育各时期果实外部形态、果皮、种子内部组织的分化及翅果生长发育的规律性,并提出了合理栽培及综合利用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5.
天山云杉茎枯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山云杉茎枯病Truncatella angustata是中国的新记录病害,分布于新疆天山西部的巩留、查布察尔、伊宁、尼勒克林区,1986~1993 年平均发病率为2.6% ,低洼积水处发病较重,危害天山云杉幼苗茎基部,有时危害小枝,采用林业技术与化学防治相结合防效为84.4% 。  相似文献   
96.
牡丹红斑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牡丹红斑病在山东菏泽牡丹栽培区的发病率达50%左右,病重的牡丹园可达90%以上。从8批次384个样品中分离获得512个分离株,经筛选、纯化、回接试验,依其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病原菌鉴定为牡丹枝孢Cladosporium paeoniae Pass。病害发生与牡丹不同品种、初侵染源等因子密切相关。筛选出了50%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等防治红斑病的有效药剂,应用800倍液从3月中旬牡丹展叶前至7月中旬防治4次,效果达90%以上,感病指数可控制在5以下。  相似文献   
97.
本研究以腹腔注射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WC1535菌株)后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GIFT strain)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水温下无乳链球菌在尼罗罗非鱼体内的动态分布及消除规律。首先,分析25℃、29℃和33℃3个实验组罗非鱼的感染累积死亡率;其次,对3个实验组罗非鱼进行无乳链球菌的体外分离、培养和计数;然后,分析感染后不同实验组罗非鱼脑、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中无乳链球菌的浓度。结果显示,随着水温的升高罗非鱼的累积死亡率也随之升高,25℃、29℃和33℃组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6.67%、25.56%和78.90%。菌落统计结果显示,随着水温的升高,无乳链球菌在罗非鱼体内的增殖速度加快,同时,单位质量组织(脑、肝脏、脾脏和肾脏)中无乳链球菌的最大载菌量也随之升高。本研究还发现,无乳链球菌在罗非鱼脾脏中的浓度最高,在肾脏中的存活时间最长。综上可知,尼罗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后,体内各组织中链球菌的增殖、消除速度均与水温密切相关。本研究为研究无乳链球菌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也为通过合理调控水温及施药等措施防治尼罗罗非鱼链球菌病的暴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8.
2011—2012年采用盆栽苗人工接种和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贡柑产区近年为害严重的黑腐病(病原菌为Alternaria citri)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在人工接种条件下,其病原菌可以从没有伤口的叶面侵入,但更易从伤口入侵;贡柑和默科特桔最感病,其次是椪柑和南丰蜜桔,在有伤口和连续下雨的条件下马水桔、沙糖桔和温州蜜柑的嫩芽也偶被感染,橙类、柚类、柠檬和金柑抗病。在田间,贡柑、默科特桔最感病,其次是南丰蜜桔、椪柑,马水桔、沙糖桔、温州蜜柑未见发病。刚抽发的嫩梢和幼果易感病,组织越嫩越易感病,老叶、成熟果实感病少,幼树和刚结果树以及嫩梢多的树发病重。该病原菌孢子萌发需要高湿,下雨、高温、高湿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夏梢发病最重,其次是春梢和幼果,秋梢发病轻。在人工接种条件下,只要下雨和温度达到15~30℃,1~3天即可显症,病斑沿着叶脉快速扩展。发病快、扩展快是其难防治的最大原因。  相似文献   
99.
为明确辽宁省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innaeus)的发生规律,于2014—2016年连续3年对辽宁省彰武县哈尔套镇10个村59个不同梨园采用三角屋胶粘式诱捕器进行了雄成虫数量消长动态的监测,并对幼虫蛀果率、老熟幼虫数量及化蛹行径、蛹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辽宁省彰武县,从4月下旬至9月下旬,苹果蠹蛾成虫共有2次发生高峰:第1次为5月下旬,第2次为7月中下旬;苹果蠹蛾在2016年全年内有3次明显的蛀果高峰期:第1次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2次为8月上旬,第3次为8月下旬。老熟幼虫更趋向于脱果后直接掉落到地上再从地上沿着树干往上爬并在老翘皮下寻找合适位置化蛹;苹果蠹蛾经人工饲养的蛹期为9.95 d。研究表明,苹果蠹蛾在辽宁省彰武县1年发生2代,第1代从5月中旬到9月下旬,越冬代从7月中旬到翌年6月下旬。  相似文献   
100.
为了解植物miR172家族成员的进化与分子特性,对mi Rbase数据库中37个物种的161个miR172前体序列和196个miR172成熟体序列进行进化规律分析,并对植物miR172家族的保守基序、二级结构和靶基因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miR172家族成员分布的37个物种都是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很可能是miR172家族进化来源的祖先。进化分析表明,植物miR172家族成员序列相似性是其聚类的首要影响因素,其次才是物种差异的影响。植物miR172家族成员成熟体序列分析表明,5p臂上形成的成熟体序列特异性较大,3p臂上形成的成熟体序列保守性较高。二级结构分析发现,植物miR172家族成员具有典型的茎环二级结构,且茎序列的保守性较环序列高。植物miR172前体序列包含1个UNCG环。靶基因预测分析发现,同一物种不同miR172成员的靶基因可能不同;不同物种miR172的靶基因也可能不同,AP2或AP2-like出现频率最高,其次还有arginine decarboxylase 1、Pathogenesis-related、MYB84等靶基因,表明其靶基因功能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