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9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307篇
林业   298篇
农学   82篇
基础科学   62篇
  560篇
综合类   1254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485篇
畜牧兽医   107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16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291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1.
千岛湖水质变化特征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千岛湖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分析表明,近10年来千岛湖多数监测项目和各断面污染指数都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全湖综合水质趋好,表明千岛湖总体水质的变化正处于相对低的风险状态之中。各断面水污染综合指数的对比分析显示,代表千岛湖主要来水水质的街口、航头岛和百亩畈3个断面分列前三,河流污染物的输入是千岛湖水质下降的主要风险来源,其中街口指标显著高于其他断面,是污染输入强度最大的来源。各监测项目污染指数的对比分析表明总N是影响近期千岛湖水质的首要因子。趋势分析表明,除街口和西园码头外其他各断面负荷比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各监测项目综合污染指数分担率的分析表明,总N、溶解氧和高锰酸钾指数排在前列,3项分担率之和占全湖的71%,其中总N接近49%,显著高于其他项目。趋势分析中总N分担率出现显著下降趋势,其他项目也都表现出不同程度下降趋势,大肠杆菌的变化趋势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12.
江西水土流失对防洪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江西省水土流失面积 3 5 2万km2 ,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水土流失导致河床和水库淤积 ,加剧了洪涝灾害程度。鄱阳湖承担着长江巨大超额洪水的调蓄 ,但湖区面积已由 2 0世纪 5 0年代初期的 5 10 0多km2 萎缩到现在的 3 95 0多km2 ,容积缩小了 72亿m3。本省境内的“五河”流入鄱阳湖内的水量达 14 0 0多亿m3,是该湖容积的 4倍多 ,可见搞好水土保持对长江防洪的重要意义。水土保持措施已在防洪减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应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作为长江和本省新世纪水利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3.
通过对青海湖地区耕地总面积、内部结构的变化过程和区域差异的分析,探讨了耕地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发现该区耕地面积变化呈现出平稳增加、激增、螺旋式增加和锐减的演变趋势,内部结构先呈现水浇地面积的显著增加,浅山地、脑山地相对减少的趋势,然后有出现水浇地和其它类型的耕地此消彼张变化阶段趋势;而耕地变化的区域差异也呈现出全区增长,区域不同步和全区减少的变化趋势。影响研究区耕地变化的原因,除自然因子外,国家大政方针和重大农业政策是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4.
黄木易  何翔  吴迪  吴杨  王少成 《土壤》2015,47(5):994-1000
基于GIS和遥感平台提取巢湖流域范围,分析了2000-2013近15年来的巢湖流域土地利用程度及其空间异质性特征。研究表明:①近15年来,巢湖流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较大,呈现"三减一增"的变化趋势,即林地、农地和水体呈下降趋势,建设用地呈上升趋势,其中,农地面积下降明显,建设用地面积增幅较大;②土地利用程度变化两极分化,弱土地利用程度显著下降,强土地利用程度明显增加。分析表明,2000—2013年的近15年间,弱和较弱土地利用程度的流域面积下降3 429 km~2,占总流域面积24.61%;较强和强土地利用程度的流域面积上升729 km~2,占总流域面积5.23%;③土地利用程度空间异质性分析表明,2000年和2013年巢湖流域土地利用程度全局空间自相关的Moran's I值分别为0.802 2和0.753 9,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巢湖流域土地利用程度不是无序的,而是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性;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LISA图显示土地利用程度的高高值区主要集聚在以合肥市区为核心的周围,低低值区主要集聚在以西南部的大别山森林地区和中部巢湖及沿湖周边。  相似文献   
115.
This study documents the history ofpollution inputs in the Burlington region of LakeChamplain, Vermont using measurements of anthropogenicmetals (Cu, Zn, Cr, Pb, Cd, and Ag) in four age-datedsediment cores. Sediments record a history ofcontamination in a region and can be used to assessthe changing threat to biota over time and to evaluatethe effectiveness of discharge regulations onanthropogenic inputs.Grain siz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radiometricdating and pollen stratigraphy were combined withtrace metal data to provide an assessment of thehistory of contamination over the last 350 yr inthe Burlington region of Lake Champlain. Magneticsusceptibility was initially used to identify land-usehistory for each site because it is a proxy indicatorof soil erosion. Historical trends in metal inputs inthe Burlington region from the seventeenth through thetwentieth centuries are reflected in downcorevariations in metal concentrations and accumulationrates. Metal concentrations increase above backgroundvalues in the early to mid nineteenth century. Themetal input rate to the sediments increases around1920 and maximum concentrations and accumulation ratesare observed in the late 1960s. Decreases inconcentration and accumulation rate between 1970 andthe present are observed for most metals. Theobserved trends are primarily a function of variationsin anthropogenic inputs and not variations in sedimentgrain size. Grain size data were used to removetexture variations from the metal profiles and resultsshow trends in the anthropogenic metal signals remain. Radiometric dating and pollen stratigraphy providewell-constrained dates for the sediments therebyallowing the metal profiles to be interpreted in termsof land-use history.  相似文献   
116.
在环太湖丘陵地区选择4种有代表性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野外原位试验,研究了自然降雨条件下磷素随地表径流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各场降雨水相总磷的“次降雨径流平均浓度”呈对数正态分布。悬浮颗粒态磷是水相磷素迁移的主要形态,占水相总磷的76%~89%,其浓度主要由表土总磷含量及地表径流量决定;而溶解态磷(DP)主要与表土中的有效磷含量以及径流与表土相互作用深度有关。溶解态无机磷(DIP)占溶解态磷的57%~85%,竹林的DIP浓度最高。菜地径流的有机磷含量(DOP)明显高于另外3种土地利用。不同土地利用下溶解态和悬浮态磷的迁移通量分别为23~92.7mg·m^-2·a^-1和113.4~364.3mg·m^-2·a^-1,与地表径流量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7.
空心菜对入星云湖河水的净化及其生物产出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充分开发利用入星云湖河水的N、P等营养资源,降低其富营养化水平,改善和保护星云湖生态系统,于2010—2013年采用微区试验与大区试验相结合、静态试验与动态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漂浮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对入星云湖河水净化及其生物产出的规律。结果表明:漂浮空心菜对入湖河水具有较好的水质净化效应,静态条件下空心菜对入湖河水全N、水溶性P的去除率高达90%以上,动态条件下则达50%左右,空心菜吸收入湖河水N、P、K的量分别平均为348.4、50.9、530.4 kg·hm-2·a-1,且其绝大部分被空心菜的茎叶吸收(占93.0%,为864.5 kg·hm-2·a-1)。空心菜对入湖河水的净化量,以水溶性N计平均为27 321 m3·hm-2·a-1,以水溶性P计平均为67 569 m3·hm-2·a-1;空心菜的生长主要依赖入湖河水中N、P等营养物质(两者呈正相关),通过茎叶大量吸收并同化入湖河水中的N、P等养分后,空心菜获得了较高的茎叶生物产出量(占90.9%,鲜重量平均为112 032.0 kg·hm-2·a-1)。利用入星云湖河水漂浮种植空心菜,产生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8.
峡山湖景区景观规划设计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乔丽芳  王珊珊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021-3022
确定了峡山湖景区景观规划的目标定位和原则,详细论述了各专题景观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19.
乌伦古湖鱼类资源现状及保护与开发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乌伦古湖鱼类资源现状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有土著鱼类7种,引种移植和引水入湖后增加到22种,其中经济鱼类18种,优势种由土著鱼类贝加尔雅罗鱼(Leuciscus leuciscus baicalensis (Dybowski))转变为池沼公鱼(Hypomesus olidas (Pallas)),鱼类区系组成由2个增加到6个。40多年来,年鱼产量在800—4400t之间波动。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水域环境发生变化,鱼类资源失衡,尤其特优土著经济鱼类资源衰退显著。为此采取加强依法管渔,科技兴渔即降低捕捞强度、保护渔业水域环境、改变仅依靠自然繁衍来补充资源的局面、科学对待引种移植、充分利用渔产潜力、建设优质鱼类种质资源库、重视加工保鲜业、发展休闲渔业等对策,可达到该湖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20.
基于TM遥感影像的鄱阳湖湿地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覆盖鄱阳湖湿地的LandsatTM遥感影像进行了计算机自动分类技术方法的实验研究,采用了先对遥感影像数据进行非监督分类,在非监督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人工解译,确定其类别属性,然后将人工解译后的非监督分类的分类属性表经过光谱聚类处理转化成适用于监督分类的分类模板文件,再执行监督分类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湿地遥感影像分类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