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3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69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232篇
水产渔业   747篇
畜牧兽医   10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3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本文报导了有关长度为20~140毫米的条纹犬牙石首鱼的幼鱼在海里和水族箱内长情况的研究情况.这些幼鱼在海里逐月生长情况是通过全年抽测5500尾个体的体频率分布的分析来确定的.在水族箱内的鱼每两周测一次体长、体重,并用已知的相数量的饲料投喂之,在鱼的体长与体重之间;在鱼的体长与耳石的长、宽、  相似文献   
42.
底拖网回捕增殖对虾对经济幼鱼的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1986年在山东南部沿海八大港湾同步增殖放流体长3cm以上的虾苗14.9116亿尾,累计回捕增殖对虾1.4亿尾,平均回捕率为9.4%,其中拖网回捕增殖对虾累计为1184.7t,但损害的七种经济幼鱼累计为4402t,应引起重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3.
灯光诱捕的设想有了明显的可行性应用。Faber在1981年就此已有文献性专题论述。虽然人们对这种原因和诱致过程知之甚少,但已观察到,在多种多样的生物中,许多种幼鱼能被一种光源所吸引。这种现象,Verheijen在1958年已全面探讨过。  相似文献   
44.
饥饿和补偿生长对史氏鲟幼鱼摄食、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8  
高露姣 《水产学报》2004,28(3):279-284
报道了饥饿和再投喂对史氏鲟幼鱼摄食、生长以及生化组成的影响.22±2℃条件下,随着饥饿时间延长,幼鱼白肌的RNA/DNA比值不断减小,体重逐渐下降,后者与同期对照组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饥饿7d,鱼的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显著降低(P<0.05),但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则出现不同程度的回升;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分别在饥饿14d和21d时下降幅度最大,提示史氏鲟幼鱼动用储存物质的顺序依次是糖原、脂肪和蛋白质.而饥饿过程中鱼体水分和灰分含量则有所上升.恢复投食后,饥饿幼鱼的摄食强度增大,生长加快,其中7d、14d饥饿组幼鱼的RNA/DNA比值达到或接近正常投喂组水平,但21d饥饿组的比值仍明显低于正常投喂组(P<0.05).恢复投食30d后,7d和14d饥饿组幼鱼体重接近对照组(P>0.05),21d饥饿组的终体重未能赶上对照组(P<0.05),这表明史氏鲟幼鱼的补偿生长随饥饿时间不同而异.试验结束时,各处理组鱼体生化组成与正常投喂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5.
天津大银鱼仔、幼鱼的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5年3月至5月对天津地区北塘、黄港二库、东丽水库的大银鱼仔、幼鱼的食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成鱼为肉食性鱼类,但在仔、幼鱼阶段主要摄食浮游生物中的原生动物,肠道中未找到枝角类,仔、幼鱼阶段的食性不是专一的,随水体中饵料生物组成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46.
为合理利用我国北方海区对虾资源,每年秋季在渤海使用机动渔船双拖网捕捞生产。由于渤海既是主要的对虾渔场,又是多种经济鱼类产卵繁殖和幼鱼生长的良好场所。在拖网捕虾的同时,大量捕到当年的幼鱼,损害渔业资源。因此,在1974—1977年研究一种能够多捕对虾、大量释放幼鱼的新型双拖网。新型网的主要特点如下:它的天井网比原型网长一倍左右,并增加侧网使网口的覆盖面积和网高相应扩大,防止对虾接触网具后弹跳逃逸;将囊网网目放大到50毫米,以释放网内的幼鱼。试验效果较为满意。在模型网水槽试验中,新型网的主要优点是阻力较小、网口较高和网口前方覆盖面积较大。捕捞生产试验证明可以增产对虾40%以上,少捕幼鱼不少于60%。  相似文献   
47.
匙吻鲟(Polyodonspathula)隶属于鲟形目、匙吻鲟科。原产于密西西比河流域,属中上层鱼类,可终生以浮游动物为食,是世界上现存的两种匙吻鲟科鱼类之一(另一种为我国特有的白鲟)。2004--2005年,我们组织实施了哈尔滨市科技攻关项目“美国匙吻鲟健康养殖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48.
斜带石斑鱼胚胎及仔稚幼鱼形态发育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的胚胎及仔稚幼鱼形态发育进行了观察与研究,详细描述从受精卵到初孵仔鱼的28个具体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根据研究观察结果,将斜带石斑鱼胚胎发育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在水温(25±0.5)℃、盐度31.0p、H 7.8的海水中,斜带石斑鱼胚胎历时28 h 30 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孵化出膜。胚后发育主要根据卵黄囊、腹鳍棘及第二背鳍棘、鳞片、体色的变化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仔鱼期根据卵黄囊的有无又分为早期仔鱼和晚期仔鱼。在水温24.5~29.2℃,盐度28.8~33.5,pH 7.5~8.5的海水中,培育至36 d,发育最快的斜带石斑鱼结束仔鱼期进入稚鱼期;培育至42 d,发育最快的稚鱼完成变态,成为幼鱼。斜带石斑鱼胚后发育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是腹鳍棘与第二背鳍棘以及鳍棘上小刺的长出与收回。  相似文献   
49.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氧化鱼油对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生长性能、脂质过氧化及肝组织结构的影响。分别以新鲜鱼油(过氧化物值POV,1.27meq O2·kg^-1油)与氧化酸败鱼油(POV,45meq O2·kg^-油)为脂肪源配制等蛋等能的两种配合饲料,投喂平均体重18.9g的黑鲷幼鱼9周。结果显示,氧化鱼油显著降低了黑鲷幼鱼的增重率(WG)、饲料效率(FE)及蛋白质效率(PER)(P〈0.05)。饲料中添加氧化鱼油导致鱼体蛋白质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肝脏与肌肉中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对鱼体、肝脏及肌肉中的水分及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氧化鱼油组肝脏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维生素E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氧化鱼油显著影响黑鲷肝脏内主要抗氧化酶活性,氧化鱼油组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学结果显示氧化鱼油组肝脏出现明显病变,细胞核多集中在肝细胞边缘,肝细胞变大。统计分析表明,氧化酸败油脂显著降低了黑鲷的生长性能,加重了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的程度,并导致肝脏组织发生病变。  相似文献   
50.
《科学养鱼》2007,(2):74-74
13日下午,在宜昌市渔政处的现场监督和宜昌市公证处的公证下,3.2万尾中华鲟幼鱼在宜昌市点军区樱桃园码头放流长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