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2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56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69篇
水产渔业   542篇
畜牧兽医   6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81.
为建立鳗鲡圆环病毒(Eel circovirus,EeCV)的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方法,根据EeCV复制相关蛋白(replication-associated protein, RAP)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并评价其灵敏性、特异性、重复性和应用效果。qPCR的阈值循环数(Cycle threshold value,Ct值)与标准品的拷贝数线性关系良好,且线性范围广(1.0×108~102拷贝数/μL);可特异性检测EeCV,而对鳗鲡疱疹病毒(Anguillid herpesvirus)、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鸭圆环病毒(Duck circovirus)无扩增;重复性强,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3%;灵敏性高于普通PCR法10倍。且qPCR检测后发现,在感染EeCV的鳗鲡体内重要器官均可检测到EeCV,其中鳃的病毒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对保存的44份疑似鳗鲡病毒性感染病料进行检测,阳性检出率为98%,而普通PCR法的阳性检出率为73%。  相似文献   
782.
为给花鳗鲡肉质营养评价及饲料研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分析依据,对花鳗鲡肌肉粗营养成分与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花鳗鲡肌肉的水分含量为68.79%,蛋白质含量为17.58%,脂肪含量为10.86%,其中C14∶0、C15∶0、C16∶0、C18∶0,C16∶0等饱和脂肪酸(SFA)的相对含量为27.6%,C16∶1、C18∶1、C20∶1、C18∶1等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相对含量为47.04%,C16∶3n-3、C18∶3n-3、C20∶5n-3、C22∶6n-3等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的相对含量为9.4%,C18∶2n-6、C20∶4n-6、C18∶2n-6等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PUFA)的相对含量为6.66%,多不饱和脂肪酸中DHA的相对含量为2.29%,EPA的相对含量为5.30%。分析结果显示,花鳗鲡肌肉中蛋白质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非常高,属于优质的蛋白和脂肪源。  相似文献   
783.
比较了长江口降海洄游的鳗鲡雌、雄鱼血清中的14项生化指标及卵黄蛋白原含量的差异,并利用血清生化指标建立了相应的性别判定函数。结果发现,鳗鲡雌鱼血清中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钙离子含量显著低于鳗鲡雄鱼(P0.05),白蛋白、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鳗鲡雄鱼(P0.05),而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总蛋白、肌酐、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磷酸根离子的含量在鳗鲡雌、雄鱼间无明显差异(P0.05)。此外,鳗鲡雌鱼的卵黄蛋白原含量显著高于鳗鲡雄鱼(P0.05)。根据不同生化指标,采用逐步选择法和全模型法分别建立了两个鳗鲡性别判定函数。  相似文献   
784.
为明确美洲鳗鲡“脱黏败血综合征”的病原,本研究采集福建省某养殖场的美洲鳗鲡病料组织样品制备病理切片,观察各组织病变,结果显示,病鳗的鳃、肝脏和肾脏呈现广泛性红细胞渗出和组织细胞变性、坏死。将病料样品接种鳗鲡肾脏细胞系(EK)进行病毒的分离,对分离病毒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接种病料样品匀浆液的EK细胞出现合胞体病变,可见细胞核内有大量直径约120 nm的病毒。提取病毒基因后作为模板,采用PCR鉴定,结果证实其为鳗鲡疱疹病毒(AngHV),将其命名为Ang HV-20713。进一步扩增分离病毒的ORF71基因并分析其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关系,结果显示,Ang HV-20713与其它Ang HV的同源性为93.6%~99.0%,且与分离自美洲鳗鲡的Ang HV亲缘关系最近。将分离病毒以106pfu/尾腹腔注射健康的美洲鳗鲡和欧洲鳗鲡,进行人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Ang HV-20713对鳗鲡具有致病性,感染鳗鲡可见体表黏液脱落、胸鳍出血等“脱黏败血综合征”症状,并导致美洲鳗鲡60%的发病率和20%的死亡率,而感染的欧洲鳗鲡死亡率高达56.7%。利用q PCR从感染病毒的美洲鳗鲡各组织内均可检测到...  相似文献   
785.
鳗鲡疱疹病毒病是美洲鳗鲡养殖中广泛发生,常引起"脱黏败血症"和"红肝症",致死率最高达60%以上.试验采用连续浸浴治疗方式,观察了3种复方药物对病原检测阳性、患有疱疹病毒症典型症状的美洲鳗鲡的疗效.结果表明,鳗疱康2号、鳗疱康3号对鳗鲡疱疹病毒症均有一定治疗效果,且鳗疱康3号疗效优于鳗疱康2号;3‰~6‰食盐对鳗疱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