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1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135篇
林业   28篇
农学   59篇
基础科学   11篇
  76篇
综合类   777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238篇
畜牧兽医   1573篇
园艺   71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269篇
  2022年   204篇
  2021年   176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85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采用三氯乙酸(trichloroacetic acid,TCA)法除去Paenibacillus bovis sp.nov BD3526来源的高分子质量左聚糖中蛋白质的同时制备得到低分子质量左聚糖,并用离子交换层析法对低分子质量左聚糖进行分离纯化,用凝胶渗透色谱(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法测定纯化后样品的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用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表征其化学结构,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表征其在水溶液中的构象,最后采用荷兰应用科学研究(The Netherlands Organization For Applied Scientific Research,TNO)组织建立的体外筛选平台评价其对人体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体外实验结果表明,此低分子质量左聚糖能促进双歧杆菌特别是婴儿双歧杆菌和长双歧杆菌的增殖,其促进作用优于低聚果糖(fructooligosaccharide,FOS).  相似文献   
992.
试验旨在研究鼠李糖乳杆菌发酵中草药复合枯草芽孢杆菌对白羽肉鸡生长后期免疫性能及大肠杆菌感染的影响。选取体重相似、健康状况基本相同的360只1日龄肉鸡随机分成3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35 d。试验Ⅰ组为阳性对照组,试验Ⅱ组为阴性对照组,均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Ⅲ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发酵中草药制剂,且试验Ⅱ、Ⅲ组在肉鸡35日龄时腹腔注射大肠杆菌菌悬液1 mL,连续攻毒2 d,测定肉鸡死亡率、免疫器官指数、盲肠菌群含量、免疫球蛋白水平和白介素含量。结果表明,腹腔注射大肠杆菌造成鸡大量死亡,试验Ⅱ组高达75.00%,显著高于试验Ⅰ、Ⅲ组(P < 0.05),使用发酵中草药微生态制剂后鸡死亡率显著下降(P < 0.05),仅有23.33%;注射大肠杆菌后试验Ⅲ组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显著升高(P < 0.05),但使用发酵中草药微生态制剂后脾脏指数接近于试验Ⅰ组,而法氏囊指数稍高于试验Ⅰ组,说明发酵中草药微生态制剂可以抵抗大肠杆菌感染,脾脏和法氏囊发育不受影响;注射大肠杆菌后试验Ⅲ组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下降(P < 0.05),但试验Ⅲ组由于饲喂发酵中草药复合芽孢杆菌制剂,肠道乳杆菌数量显著增加,抑制大肠杆菌的繁殖,从而大肠杆菌数量与正常饲喂状态下的试验Ⅰ组趋于一致;42日龄时,盲肠内容物sIgA含量试验Ⅲ组分别高出试验Ⅰ、Ⅱ组11.99%和36.56%(P < 0.05),血清IgG含量试验Ⅲ组分别高出试验Ⅰ、Ⅱ组14.68%和28.15%(P < 0.05);42日龄时,试验Ⅱ组IL-2含量最低,显著低于试验Ⅲ组(P < 0.05),试验Ⅲ组IL-6含量显著低于试验Ⅱ组(P < 0.05)。  相似文献   
993.
生物炭对黄淮麦区土壤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降低低温冻害发生时土壤温度对小麦植株的危害,通过2010、2011年生物炭在麦田应用,研究了生物炭对黄淮麦区土壤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炭与不施炭相比,施炭可以提高冻害天气下最低温度,降低最高土壤温度,增加土壤积温,对小麦提高抗霜性具有一定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两种疾病发生对养殖半滑舌鳎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为研究疾病发生情况下鱼类肠道菌群的结构变化,运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别对感染腹水病和皮肤溃疡病的工厂化养殖半滑舌鳎病鱼及同一养殖系统中健康鱼的肠道菌群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养殖半滑舌鳎肠道中的细菌种类要明显少于环境中的细菌种类,仅为养殖池进水和颗粒饲料中细菌种类总数的14.3%~44.7%。在疾病发生后,病鱼肠道中的细菌种类数量仅是同一养殖系统中健康鱼肠道细菌种类数量的45.8%和64.5%,病鱼肠道中细菌多样性下降非常明显。进一步分析肠道菌群结构的组成发现,虽然发病鱼和健康鱼肠道中超过60%的细菌种类不相同,但优势菌群的结构组成差异不明显,丰度最高的前10种细菌种类基本相同,其比例超过肠道相对总菌量的80%。不同疾病的发生对半滑舌鳎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也不同,腹水病会造成肠道中优势菌株的种类和相对丰度都发生比较明显的改变,而皮肤溃疡病发生前后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几乎没有变化。研究表明,养殖半滑舌鳎的肠道菌群结构相对比较保守,而且并不是所有的疾病种类都会引起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995.
本文着重介绍刺参肠道菌群组成和分布,以及肠道菌群和消化酶在机体代谢和抗病免疫调节过程中的作用,并对肠道菌群在生态养殖中应用研究进行了简要的回顾与总结。通过肠道有益菌群制备的菌剂调节刺参肠道,从生态学角度入手应用于刺参养殖,为刺参养殖业朝着绿色健康养殖的方向发展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6.
安晶  王晓  王新  郭刚  王雅春  俞英 《中国畜牧兽医》2014,41(10):213-218
本研究旨在检测并对比分析中国北方地区3个荷斯坦牛场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简称金葡菌)的流行情况及乳汁中总菌群的抗生素耐药性。试验采集北方地区3个荷斯坦牛场的生产群奶样、大罐奶样和临床型乳房炎牛奶样共181份,首先采用Baird-Parker选择性培养基对金葡菌进行分离纯化;再采用特异性PCR方法鉴定含金葡菌特异基因nuc的金葡菌菌株;最后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奶样中总菌群及金葡菌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发现,181份奶样带菌率为100%;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16.03%,分离纯化了48株金葡菌。奶样总菌群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中国北方地区3个荷斯坦牛场对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耐药性均较高,达89%以上;对红霉素、利福平、四环素、万古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性达80%以上;对氯霉素的耐药率过半;仅对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18%~58%)。对金葡菌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3个牛场金葡菌对环丙沙星、头孢西丁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有较高耐药性,但均对阿米卡星、氯霉素、加替沙星和万古霉素敏感。3个牛场绝大多数菌株都产生了多重耐药谱。研究结果为奶牛场乳源总菌群、金葡菌耐药性情况及科学用药提供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997.
张哲  孔艳  尹彦强  刘斌 《干旱区研究》2014,31(6):1115-1120
长耳跳鼠[WTBX](Euchoreutes naso)[WTBZ]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定义的濒危物种,对长耳跳鼠进行研究和保护极为重要,特别是其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对该物种有极大的保护价值。通过提取粪便样品总DNA,构建16S rRNA文库,基于核苷酸片段多态性的分析方法,利用内切酶Bsur I对262个克隆子进行酶切分型、测序后得到15种不同的可操作分类单元,对该可操作单元进行基本局部比对工具(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rch tool,BLAST)比对后,得到梭菌目(Clostridiales)、乳杆菌目(Lactobacillales)、肠杆菌目(Enterobacteriales)、芽孢杆菌目(Bacillales)、拟杆菌目(Bacteroidales)、支原体目(Mycoplasmatales)6个目的细菌种类。  相似文献   
998.
为了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对肥育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肠道菌群、屠宰性能、肉品质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将80头育肥猪随机分为4组,即A、B、C、D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01%、0.05%、0.10%的枯草芽孢杆菌,测定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肠道菌群、屠宰性能、肉品质、免疫功能等指标。结果表明:B、C、D组的末重、CP消化率、乳酸杆菌数、芽孢杆菌数、屠体重、IgG含量均高于A组,其中C、D组显著高于A组(P<0.05),B、C、D组大肠杆菌数、滴水损失率均显著低于A组(P<0.05)。C、D组的平均日增重、粗脂肪消化率、粗纤维消化率、屠宰率、瘦肉率、pH24 h、脾脏指数、IgA含量均较A组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沙门氏菌数、背膘厚、剪切力均较A组显著降低(P<0.05)。说明随着枯草芽孢杆菌添加剂量的增加,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肠道菌群、屠宰性能、肉品质、免疫功能逐步得到改善;适宜添加剂量为0.10%。  相似文献   
999.
微生态制剂是指在微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调整机体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人、动植物)健康水平或增进健康状态的生理活性制品及其代谢产物,以及促进这些生理菌群生长繁殖的生物制品。目前主要分为3大类,一是益生菌剂(probiotics),在动物微生态理论指导下,采用已知有益的微生物,经培养、发酵、干燥等特殊工艺制成的用于动物的生物活菌制剂称为益生菌剂;二是益生元(prebiotics),是指可以选择性刺激肠道中已定植的有益菌群的繁殖或活性的物质,它在通过  相似文献   
1000.
本研究旨在探明发酵床饲养模式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腹泻、肠道菌群和畜舍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为发酵床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选择84头体重在(7.5±0.2)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并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采用发酵床饲养,对照组采用传统水泥地面饲养,基础日粮完全相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饲料增重比和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盲肠和结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数量明显降低(P<0.05),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发酵床饲养模式中猪舍的环境得到显著改善,舍内温度明显升高(P<0.05),氨气浓度和悬浮颗粒浓度均显著低于(P<0.05)传统水泥地面猪舍,无论对照组还是试验组,在猪只的新鲜粪便、发酵床垫料及水泥地面中均未检测到寄生虫的存在,本研究说明发酵床养殖可提高断奶仔猪日增重和降低饲料增重比和腹泻率,具有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和畜舍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