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8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2篇
  66篇
综合类   165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187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1.
从南蓝鳕鱼糜中提取肌动球蛋白,对肌动球蛋白进行凝胶层析,测定各收集组分中L型组织蛋白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组织蛋白酶L依然存留于肌动球蛋白样品中,多次漂洗以及稀释-沉淀处理亦不能有效将其除去。凝胶层析图谱分析表明,该酶可能是肌动球蛋白非结合型酶。对凝胶层析所得粗酶液进行酶学性质分析,结果得知该酶最适温度为45℃,正好落在鱼糜凝胶劣化发生范围之内。专一性底物及酶激活剂、抑制剂影响研究表明,该酶为内含巯基的半胱氨酸型组织蛋白酶。该酶最适pH为5.5,在近中性pH范围内依然有较高的残留活性,表明该酶具有潜在凝胶劣化能力。  相似文献   
512.
目前杀菌剂分子设计多依赖于已知的靶标蛋白,但重复针对相同靶标使用杀菌剂,无疑会增大有害生物对药剂的交互抗性风险。因此,基于新的作用靶标开发新型作用机制的杀菌剂,可以有效解决病原菌对现有杀菌剂的抗性难题。漆酶是二羟基萘黑色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目前许多研究表明其缺失可使真菌生长发育及致病侵染受到影响,可作为农用杀菌剂潜在靶标进行系统研究。本文介绍了漆酶的结构与功能,并着重介绍了近几年有漆酶抑制活性的化合物作为潜在杀菌剂的研究进展,可为更多新型漆酶抑制剂作为杀菌剂的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13.
辣椒叶中含有在小肠中延缓糖分分解吸收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以辣椒叶粉为原料,乙醇为提取溶剂,在单因素(液料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试验的基础上设计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工艺,并探索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在提取后真空浓缩过程中的温度、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温度、强酸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辣椒叶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10∶1、乙醇体积分数35%、提取温度26℃、提取时间5 h;提取液在真空浓缩过程中温度控制在50℃以下相对稳定,而在加工特性研究中发现,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对高温比较敏感,而在pH 2.0~6.0范围内稳定性良好。研究结果可为辣椒叶资源的高值化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14.
为降低草甘膦用量,减缓抗性杂草产生,扩大其杀草谱,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了温度、光照及模拟降雨等环境因子对草甘膦和新型PPO抑制剂X18002 [化学名称:3-(2-氯-5-(3,5-二甲基-2,6-二氧代-4-硫代-1,3,5-三嗪-1-基)-4-乙基-氟苯基)-5-甲基-4,5-二氢异噁唑-5-羧酸酯]除草活性的影响,同时研究了2种药剂在杂草体内的吸收传导性,比较两种药剂的差异性并探究其复配的必要性,通过复配配比筛选试验确定最优配比后开展混配田间试验,明确使用剂量和应用技术。结果表明:在高(30~35℃)、中(20~25℃)温条件下,草甘膦(有效剂量600.0 g/hm2)和X18002 (有效剂量37.50 g/hm2)对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和牛筋草Eleusine indica (L.) Gaertn.的鲜重抑制率在83.48%~100.0%之间,显著高于其在低温(10~15℃)条件下的鲜重抑制率。在照度0~22 000 lx范围内,X18002在37.50 g/hm2下对马齿苋和牛...  相似文献   
515.
唐冲  杨劲松  姚荣江  王胜  王相平  谢文萍 《土壤》2021,53(2):291-298
为研究生物质炭及硝化/脲酶抑制剂对滨海盐渍土土壤盐碱、氮素有效性、作物氮素吸收利用以及土壤氮平衡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共设9个处理:不施氮肥、常规化肥、生物质炭+常规化肥、常规化肥+硝化抑制剂DCD、常规化肥+脲酶抑制剂NBPT、常规化肥+DCD+NBPT、生物质炭+常规化肥+DCD、生物质炭+常规化肥+NBPT、生物质炭+常规化肥+DCD+NBPT,以典型耐盐作物大麦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各施氮肥处理均增加了盐分的淋洗,各生物质炭处理显著增加了10~20 cm土层的土壤电导率。土壤电导率高的土壤p H较低,生物质炭处理对土壤p H略有降低的作用。(2)NBPT和DCD添加增加了大麦籽粒产量,配合生物质炭的施用增产更多,但是却降低了秸秆的产量。NBPT和DCD添加均增加了大麦植株的吸氮量,其中NBPT添加增加了大麦秸秆和籽粒的全氮含量,但是配合生物质炭施用又有降低作用,其余抑制剂处理均降低了大麦籽粒和秸秆的全氮含量。(3)DCD和NBPT添加均提高了氮肥利用效率,配合生物质炭施用对各指标的增加更明显。(4)对作物收获后土壤残留无机氮含量,添加DCD处理相比常规化肥处理有所降低,添加NBPT处理相比常规化肥处理有所增加。添加DCD和NBPT处理均降低了氮的表观损失。因此,在滨海盐渍土中,通过在尿素中添加DCD和NBPT,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其中同时添加生物质炭、DCD和NBPT处理在产量提升、氮素高效利用及减少氮损失等方面表现更好。  相似文献   
516.
陈子菱  董丹 《现代农业科技》2023,(6):136-140+145
本文以潮土为研究对象,向土壤中添加脲酶抑制剂和生物炭,探讨抑制剂和生物炭不同施用方法对潮土活性氮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 g样土(干重)中,与添加尿素32.60 mg的处理相比,添加尿素32.60 mg+NBPT 0.07 mg的处理可以使NH3累计排放量减少33.33%,添加尿素32.60 mg+生物炭2.00 g的处理可以使NH3排放量显著增加133.33%;与尿素32.60 mg+生物炭2.00 g的处理相比,尿素32.60 mg+生物炭2.00 g+NBPT 0.07 mg的处理可使土壤NH3累积排放量减少47.25%。NH3排放通量与土壤铵态氮含量密切相关。在N2O排放方面,添加尿素32.60 mg+NBPT 0.07 mg的处理对N2O排放无显著影响。与添加尿素32.60 mg+生物炭2.00 g的处理相比,添加尿素32.60 mg+生物炭2.00 g+NBPT 0.07 mg的处理能使N2O累积排放量降低71.64...  相似文献   
517.
本文探究了脲酶或硝化抑制剂在茭白施肥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基础上,每667 m2添加脲酶抑制剂105 g,硝化抑制剂300 g。能显著提高茭白产量21.60%,提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等品质,降低硝酸盐含量,调整养分占比,提高收获指数,抑制护茭白用浮萍的过度生长。因此,在黄岩区茭白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可施用含这两种肥料添加剂的缓释肥。  相似文献   
518.
筛选出具有产脲酶抑制剂功能的芽孢杆菌菌株并验证其对鸡粪便氨减排的效果。采用以硫酸铵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从鸡粪便中富集、分离高效利用氨氮的芽孢杆菌。利用尿素酚红培养基平板与尿素培养基摇瓶培养相结合,筛选不能利用尿素生长的菌株。通过比较各菌株发酵液对大豆脲酶的抑制率,获得对大豆脲酶抑制活性最高的菌株。分析该菌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观察其菌落菌体形态,测定其生理生化特征,以鉴定其种属。将该菌株以1.0×107 CFU/g的接种量接入新鲜鸡粪,30℃静置5 d,评价对鸡粪中芽孢杆菌含量、脲酶活性、氨氮、尿素、尿酸含量、pH、氨气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筛选到氨氮利用芽孢杆菌菌株共562个,其中氨氮利用率85%以上的菌株218个;初筛得到不产脲酶菌株23个;复筛得到对大豆脲酶活性抑制较强的菌株(抑制率>50%)6个,其中J530菌株抑制率达99.3%。经鉴定菌株J530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株5d内可使鸡粪便中芽孢含量增加50.83倍(P<0.01),使鸡粪中脲酶的活性和氨氮含量分别降低83.86%(P<0.01)和44.41%(P<0.01),尿素含量和尿酸含量分别提高28.80%(P<0.05)和1.51%(P>0.05),pH降低1.15(P<0.05),5 d氨气释放量减少67.88%(P<0.01)。筛选得到了产脲酶抑制剂的枯草芽孢杆菌J530菌株,该菌株可显著降低鸡粪便氨排放。  相似文献   
519.
旨在探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复制的影响,以确定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在PPRV复制过程中的作用。采用RT-qPCR法检测PPRV感染后Vero细胞HDACs(HDAC1~11)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用针对不同类型HDACs的抑制剂处理感染PPRV的Vero细胞48 h,Western blot筛选影响PRPV N蛋白表达的抑制剂;应用筛选出的抑制剂处理感染PPRV的Vero细胞,通过RT-qPCR、Western blot和TCID50法进一步分析抑制剂对病毒RNA、蛋白和病毒滴度的影响。结果显示,PPRV感染后,Vero细胞HDAC2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SAHA、TMP269、MGCD0103处理后,PPRV N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降低,且呈剂量负相关;SAHA、TMP269、MGCD0103也显著降低PPRV N RNA表达水平(P<0.05,P<0.05,P<0.01)和病毒滴度(P<0.05,P<0.05,P<0.01)。这表明Ⅱa类HDACs抑制剂和Ⅰ类HDACs抑制剂能抑制PPRV的复制,Ⅰ类HDACs (HDAC1~3)和Ⅱa类HDACs (HDAC4~5、HDAC7、HDAC9)可能参与调控PPRV的感染。  相似文献   
520.
采用溶液萃取法提取成熟水蜜桃果实香气成分,通过气相色谱-火焰离子检测器法(GC-FID)分析。比较成熟水蜜桃果实中的7种主要特征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以研究二氯甲烷和正戊烷2种有机溶剂的提取效果及CaCl2、NaCl和(NH4)2SO4这3种饱和盐溶液对成熟水蜜桃果实中活性酶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二氯甲烷对成熟水蜜桃果实香气成分的提取效果优于正戊烷,而对果肉组织中活性酶的抑制作用从大到小分别为NaCl、CaCl2和(NH4)2SO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