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95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229篇
园艺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1引言目前,优质断奶仔猪饲粮受到广大养殖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的关注。断奶仔猪消化功能发育不完全的生理特征决定其饲粮中必须使用优质高效的饲料原料,以适应其消化道的发育特征,满足断奶仔猪采食、消化和生长的需要。高氨基酸水平和高消化率的血浆蛋白粉因具有提高采食量和促进生长等特点而在断奶仔猪饲粮中使用。然而,学术界对血浆蛋白粉的作用机理并不十分确定。有一种学说认为血浆蛋白粉之所以能够提高采食量,是因为相比于其他蛋白质饲料,血浆蛋白粉中含有异常丰富和高消化率的色氨酸。已知色氨酸是下丘脑合成5-羟色胺的前体物质,而5-羟色…  相似文献   
352.
石敏 《饲料广角》2008,(22):25-26
选择48头杂交仔猪随机分为6组。前3个处理组(1~3组)日粮色氨酸含量分别为0.09%、0.16%、0.24%:另外3个为选择性日粮组,每个组的色氨酸均有两个水平:0.09%或0.16%(4组),0.09%或0.24%(5组),0.16%或0.24%(6组)。处理4和5组的仔猪在试验初期对两种日粮的自由采食量是均等的,经过一段时间后,它们都对高色氨酸日粮表现出偏好,并在试验后期只吃高色氨酸日粮。与此不同的是,整个试验过程中,处理6组的0.16%和0.24%色氨酸日粮的消耗量大致相近。得出的结论是.仔猪能够区别出不同色氨酸浓度的日粮,这种日粮选择和仔猪的需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53.
为了减少粪臭素在猪体外的污染,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剂量的外源L-色氨酸、果聚糖和酪蛋白对猪粪发酵液中粪臭素及相关合成物浓度的影响.将80头体重为(50.0±0.5)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10头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和添加0.2%枯草芽孢杆菌的试验饲粮.6周后,每组随机选取8头猪,采集其新鲜粪便,配制粪水厌氧发酵液用于发酵试验.发酵试验采用3×3正交设计,发酵液中外源L-色氨酸、酪蛋白、果聚糖的添加剂量分别为0、0.05%、0.10%,0、0.125%、0.250%,0、0.75%、1.50%.色谱法测定发酵液中色氨酸、吲哚、吲哚-3-乙酸、粪臭素浓度,荧光标记单链构象多态性及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与毛细管电泳技术结合测定空白对照组和空白试验组发酵液中微生物的种群结构.结果表明:1)对照组色氨酸、吲哚、吲哚-3-乙酸、粪臭素浓度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2)外源L-色氨酸为发酵液中色氨酸、粪臭素的主要影响因素,酪蛋白为对照组中吲哚的主要影响因素,果聚糖为发酵液中吲哚-3-乙酸的主要影响因素.3)外源L-色氨酸、果聚糖与饲粮中的枯草芽孢杆菌无互作(P>0.05).4)空白对照组猪粪发酵液优势菌以芽孢杆菌(CWBIB 1434)为主,含量为26%;空白试验组发酵液以非解乳链球菌(AF201899)为主,含量为36%.由此得出,降低猪粪中色氨酸的含量及在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有助于减少猪粪发酵液中的粪臭素浓度.  相似文献   
354.
色氨酸对应激诱导鱼类皮质醇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明江  周小秋 《水产科学》2007,26(7):420-422
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而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性反应。随着水产养殖的迅猛发展,养殖条件日益恶化,水产养殖动物经常处于应激状态,从而导致其疾病抵抗能力降低,生产性能下降。因此,研究水产养殖动物应激反应及其作用机制,寻找消除或缓解应激影响的途径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色氨酸作为一种必需氨基酸,  相似文献   
355.
色氨酸是动物体内必需氨基酸之一,动物对色氨酸需要量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热点。文章介绍了猪体内色氨酸的分解代谢途径以及色氨酸在体内与其他营养成分的相互作用。文章综述了国内外猪对色氨酸需要量的研究结果,并总结出不同生长阶段猪对色氨酸的需要量。  相似文献   
356.
热应激是影响畜禽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损害畜禽健康、生产性能和产品品质。家畜和家禽由于新陈代谢快、生产性能高、散热性能差等原因,极易受到高温应激、环境缺氧的影响。色氨酸(Trp)是畜禽必需氨基酸之一,在营养代谢和消化吸收方面必不可少,作为一系列生物活性物质的前体,可通过微生物-内脏-脑轴的信号传递,在调节机体免疫、肠道屏障功能和肠道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热应激产生的机理及对畜禽的影响和色氨酸对热应激的调节作用进行综述,重点探讨色氨酸影响热应激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57.
[目的] 建立微波水解—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快速测定饲料中色氨酸含量的方法。[方法] 以奶牛全混合日粮饲料(TMR)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筛选微波碱水解最佳条件,联合氨基酸自动分析仪LCAK06/Na(4.6 mm×150 mm)色谱柱分离及快速测定饲料中色氨酸含量。[结果] 水解温度是影响饲料色氨酸含量的最主要因素。微波碱水解测定饲料中色氨酸含量的最佳条件是:水解温度170 ℃、水解时间30 min、碱浓度5 mol/L,通过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TMR饲料色氨酸含量为0.14%。色氨酸在0.025~0.600 μmol/mL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 7。定量限(LOQ)为0.05%,色氨酸回收率93%~104%,精密度RSD为3.58%。[结论] 该方法高效、准确,检测结果与国家标准《饲料中色氨酸的测定》(GB/T 15400—2018)中的常规碱水解法对比无显著差异,对于饲料中色氨酸含量测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58.
采用正交设计对L-色氨酸生产菌TQ2223的种子培养基进行优化,并得到最优配比,同时对种子生长的温度、通风条件等进行研究,最终确定该菌株的最佳种子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359.
为了研究tRNAs被相应的氨酰酶识别的种属特异性,构建了7个水稻线粒体tRNA^Trp 3个碱基(G73,U72,A68)的单点或多点突变的突变体.突变基因,经体外转录后分别用枯草杆菌(B.subtilis)和人色氨酰tRNA合成酶(TrpRS)进行氨酰化反应,并测定动力学常数.结果表明:与野生型水稻线粒体tRNA^Trp相比,7个突变体的转录产物被B.subtilis TrpRS氨酰化的活力分别下降了53.33%~99.79%;被人TrpRS氨酰化的活力则提高了4~330倍,其中以pMPH7的氨酰化活力改变最大.识别位碱基G73,G1/U72,U5/A68对水稻线粒体tRNA^Trp的种属特异性识别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60.
<正>1高赖氨酸玉米的营养价值高赖氨酸玉米除了含有与普通玉米相同的氨基酸外,其赖氨酸的含量特别高,一般在0.4%以上,比普通玉米差不多高1倍。由于高赖氨酸玉米含有人体和动物不能合成的赖氨酸和色氨酸,而这两种氨基酸又是人和动物不可缺少的,因此,高赖氨酸玉米的营养价值和生物利用率比普通玉米高得多。高赖氨酸玉米具有以下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