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44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141篇
农作物   134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田间研究了不同大豆品种对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SCN)的发育及繁殖的影响不同。结果表明,辽K89102为抗侵入型品种,Peking、PI90763、应县小黑豆、磨石豆和Franklin等的根内线虫从J2向J3或J3向J4发育过程中受到抑制,这些品种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线虫发育特性;不同品种对其根内SCN的雌雄分化有较大影响,感病品种根内SCN雌雄比远大于抗病品种,辽豆10根内线虫雌雄比例最高,为11.5:1.0,Peking根内线虫雌雄比例最低,为0.1:1.0;不同品种根围SCN最终群体量有较大差异,辽豆10根围土壤中胞囊量增加了331.5%,Peking和磨石豆的增幅最小,为16.7%。SCN侵染后,不同品种产生的组织病理学反应不同,抗病品种产生明显的组织病理学反应,表现在品种Peking和PI437654的根内线虫虫体附近根组织细胞有坏死现象,而感病品种辽豆10和开育10则没有坏死现象。  相似文献   
102.
殷玉生 《植物检疫》2007,21(1):63-63
2006年10月6日,美国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USDA)和加拿大食品检疫局(CFIA)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为了防止马铃薯胞囊线虫(指马铃薯金钱虫马铃薯白线虫)的扩散为害,双方同意共同监测该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等相关情况,并恢复因马铃薯胞囊线虫而中断的马铃薯贸易。目前,美、加两国主要在爱达荷州魁北克省发现马铃薯胞囊线虫。这项监测工作是基于2006年在爱达荷州发现了马铃薯白线虫、在魁北克省发现了马铃薯金线虫的科研的基础上进行的。对马铃薯胞囊线虫的监测的目的是为了恢复双方的马铃薯正常贸易并对防治上述有害生物提供科学的依据。USDA和CFIA同意基于科学的基础上划定马铃薯胞囊线虫的管制区域,这有助于减少因贸易原因而使得上述有害生物的广泛扩散分布。美、加两国对马铃薯胞囊线虫的监测有助于在全球范围内控制其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03.
连作土壤中大豆胞囊线虫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对双河、宝泉岭和白城3个大豆胞囊线虫病抑制性土壤样品土质、定殖于大豆胞囊线虫上真菌以及土壤特性(土壤抑制性、传导性、杀真菌剂处理)的研究,表明多年连作会引起大豆胞囊线虫种群数量的减少。在此类土壤中胞囊数量一般小于100个/100g土,且空胞囊率达80%以上。胞囊上真菌分离频率高,种类较单纯,其中宝泉岭土样中定殖真菌有明显的优势种-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大豆胞囊线虫衰退土壤中具有抑制因子,经物理灭菌和杀真菌剂多菌灵处理后,原有抑制特性丧失,3个土样大豆根部胞囊数量分别增加140.0%、165.5%、68.2%和141.9%、215.2%、139.3%。大豆胞囊线虫抑制性土壤具有传导特性,当抑制土与无菌土按1:9混合后胞囊数量较灭菌土分别减少70.0%、26.5%和51.8%。本文证明了连作土壤中引起大豆胞囊线虫种群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生物因子,并初步确定为食线虫真菌的作用,同时证明土壤状况与大豆胞囊线虫的衰退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4.
刘广阳 《作物杂志》2007,23(6):64-65
利用采自黑龙江省胞囊线虫病区的野生大豆与丰产性好、综合性状优良的栽培大豆品种(系)进行单交和三交,创新出农艺性状优异、中抗大豆胞囊线虫病的新种质。结果表明,利用野生大豆资源是拓宽抗源的有效途径。并探讨了利用野生大豆创造新种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5.
大豆胞囊线虫病(Heterodera glycines,Soybean cyst nematode,SCN)是世界性大豆病害之一,具有致病力 强、传播范围广、休眠体(胞囊)存活时间长等特点。因此,大豆胞囊线虫病极难防治。筛选并利用抗病基因是加快 大豆抗线育种进程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东农L-10为材料,克隆GmRSCN-6 基因并分析GmRSCN-6蛋白的性 质,同时对该基因在抗感病品种进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GmRSCN-6 在SCN3号生理小种侵染10 d内逐渐上调表 达。3 d时表达量出现小高峰,推测GmRSCN-6 基因响应SCN3号生理小种入侵信号,10 d时GmRSCN-6 基因的表达 量达到最大,且抗病品种中的表达量远高于感病品种,表明GmRSCN-6 基因参与大豆胞囊线虫病3号生理小种抗性 反应。  相似文献   
106.
丛枝菌根(AM)真菌能诱导植物抗病性,而且已有迹象表明该真菌在植物根内形成的丛枝结构与降低土传病害有关。为了进一步探索丛枝发育在AM真菌诱导植物抗病性中的作用,作者于温室盆栽条件下播种大豆(Glycine max)"鲁豆11号"同时接种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G.e)、大豆胞囊线虫(SCN,Heterodera glycines)3号生理小种、并在其丛枝发育初期、盛期和消解期分别接种SCN二龄幼虫(4000个/株),同时设置对照。重点测定AM真菌不同发育阶段丛枝对SCN和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G.m或G.e丛枝发育初期、盛期和消解期均能有效地降低根上或根围土壤中的胞囊数量、根内线虫数以及病情指数,其中,G.e的效果优于G.m,其丛枝发育的3个阶段的病情指数分别为37.9、25.4和31.1,显著低于对照53.7。表明AM真菌发育盛期的丛枝抑制SCN、降低病害程度、提高植物抗病性的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107.
为研究大豆根系分泌物与大豆对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性的关系,以CBL黑豆(抗)和品75-14(感)为试材,收集其不同处理的根系分泌物,测定根系分泌物对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卵孵化的影响和对二龄幼虫的趋化性,并测定了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成分及含量,分析了其与大豆对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CBL黑豆根系分泌物能抑制线虫卵的孵化,而品75-14根系分泌物能刺激卵的孵化。品75-14根系分泌物对二龄幼虫趋化性影响显著大于CBL黑豆。在供试材料大豆根系分泌物中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无论接种与否,品75-14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总量高于CBL黑豆,是CBL黑豆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总量的2倍多。与不接种对照相比,接种后CBL黑豆和品75-14根系分泌物氨基酸总量都表现为增加,且品75-14增幅大于CBL黑豆,品75-14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总量增加了297.29μg·g-1FW,而CBL黑豆增加了191.15μg·g-1FW。根据氨基酸增幅及变化规律,将氨基酸分为3类:第一类为苯丙氨酸,与大豆对胞囊线虫4号小种的抗性呈正相关;第二类包含3种氨基酸,分别为苏氨酸、丝氨酸和蛋氨酸,与抗性不相关;第三类包含其余13种氨基酸,与抗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8.
大豆胞囊线虫病又叫黄萎病,俗称火龙秧子,是由线虫侵染大豆根部引起的,是我国东北、华北等大豆产区最主要的病害之一.根系染病后,线虫胞囊撑破根皮,根液外渗,致土传病害加重,还可造成根腐.  相似文献   
109.
在室内离体条件下研究了低温预处理、植物根分泌物(包括寄主和非寄主)、溶液的pH值以及干燥等条件对燕麦胞囊线虫孵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处于滞育期的胞囊经5℃低温预处理4周后,再置适宜的孵化温度(15℃)即有幼虫孵出,低温处理的时间越长,孵化量越大;过低温度预处理(-10℃)后,其孵化量明显低于5℃的处理.根分泌物既不能打破燕麦胞囊线虫的滞育,对处于孵化期胞囊内幼虫的孵出也无明显的刺激作用.在供试条件下,保湿液pH6时的孵化量最大,pH12对幼虫的孵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干燥不利于幼虫孵化.  相似文献   
110.
NEB—SO(恩益碧-SO)是美国高科技生物技术产品,能促进有益微生物群落大量繁殖。使作物根系发达,抑制有害菌及胞囊线虫,抵抗由于重茬种植所引起的病害,让重茬作物增产,让正迎茬作物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