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44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141篇
农作物   134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12.
李浩  郑安明  毛福群 《植物检疫》2001,15(2):111-113
马铃薯胞囊线虫包括马铃薯金线虫(Globoderarostochiensis (Wollenweber )Skarbilovich)和马铃薯白线虫 (Globoderapallida(Stone)Mulevy&Stone) ,是马铃薯等茄科植物上危害极严重的植物寄生线虫。该线虫起源于南美洲山区 ,目前已扩散至世界 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我国尚无分布 ,口岸检疫部门亦长期没有该线虫的截获报道。就在马铃薯胞囊线虫行将被人们“遗忘”之际 ,不久前江苏的南京、江阴、常州口岸连续3次截获该线虫。短短 1个月内 ,马铃薯胞囊线虫 3次…  相似文献   
13.
寄生麦类作物的胞囊线虫种类、分布及其鉴定特征郑经武,林茂松,方中达(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210095)很多属的植物寄生线虫可在麦类作物上寄生及危害,影响麦类作物的产量及品质。其中以胞囊线虫属HeteroderaSchmidt,1871的胞囊线虫发生最普...  相似文献   
14.
青岛口岸截获的马铃薯白线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来自俄罗斯籍轮船携带的带土马铃薯样本中分离线虫,通过胞囊的阴门区和2龄幼虫的形态特征和测量数据,将截获线虫鉴定为马铃薯白线虫(Globodera pallida Behren,1975)。分离到的线虫胞囊内部为奶油色,雌虫阴门和肛门间角质脊数目为10~12,Granek’s ratio为1.95±0.8;2龄幼虫口针长度为23±1.2μm,口针基球剖面的前表面尖,口针锥部占整个口针长度的52.5%;头区深度骨化,六角放射状,口盘及唇部轮廓为矩形,轻微缢缩,有4~6个环纹。马铃薯白线虫是中国一类进口植物检疫对象,该线虫为青岛口岸首次截获。  相似文献   
15.
办大豆胞囊线虫病是大豆生产上危害最大、发生最普遍的病害之一。其特点是分布广、危害重、寄主范围宽、传播途径多、休眠体(胞囊)存活时间长,是一种极难防治的土传病害。在我国东北和黄淮海大豆产区发生较普遍。一般可使大豆减产5%~10%,严重的可达30%以上甚至绝产。1症状识别大豆胞囊线虫病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受到大豆胞囊线虫侵染的大豆植株明显矮化,叶片褪绿变黄,  相似文献   
16.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大豆抗胞囊线虫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影响大豆产量与品质的重要病害,利用DNA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是一种新的育种途径.概述了几种DNA分子标记技术在大豆抗大豆胞囊线虫病研究中的进展,并阐述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小黑豆抗源和具有优良农艺性状黄豆品种为试材,利用43个随机引物对其总DNA进行扩增,其中15个引物没有扩增产物,28个引物在供试品种的DNA扩增中产生多态性,11个引物产生特异性片段,将不同品种产生的特异性片段与品种抗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进行综合分析,表明不同品种产生的特异性片段可能与该品种抗胞囊线虫的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8.
正一、栽培方式大豆栽培形式多种多样,演变复杂,单作、间作、套作与混作并存,因地而异,黄淮海夏大豆主产区多实行单作,亦有部分以间作为主。二、轮作倒茬轮作倒茬是大豆的增产措施之一。连续两年年以上夏季种大豆会造成减产,减产的原因在于,土壤养分的非均衡消耗,土壤中水解氮和速效钾明显减少,锌、硼成倍降低,土壤酶活性下降等;一些病虫害加重,如根腐病、胞囊线虫病、霜霉病、地老虎、蛴螬等;并且大豆根系分泌的毒素会积累,土壤的理化性质会恶化等。因而播种前应选好地块,避免夏季大豆连作。  相似文献   
19.
大豆胞囊线虫(SCN,Heterodera glycines)在世界很多地方,能够引起大豆产量和质量的明显降低。自然生物控制在大豆胞囊线虫种群调解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该研究中,调查了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寄生细菌群落结构与不同大豆连作年限的关系。在2010年和2011年采集了来自6个田块的大豆连作2年到41年的土样,测定了大豆胞囊线虫的种群密度,并通过微平板KBiolog和PCR-DGGE方法研究了来自于大豆胞囊线虫胞囊细菌的群落。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黑龙江省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发生规律并探讨其防治技术,对不同品种、品种混播、不同耕作方式胞囊线虫病进行了田间鉴定。利用烘干称重法等对干物质积累、叶面积、单株胞囊数量和产量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选用抗线品种可有效地减少大豆植株根际胞囊的数量;品种混播对防治大豆胞囊线虫没有明显的效果;不同耕作方式中,原垄卡种产量高于其它方式。表明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大豆胞囊线虫病可以通过应用抗线品种、不同耕作方式等防治措施进行有效控制,对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