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660篇
  免费   2250篇
  国内免费   5557篇
林业   1726篇
农学   6224篇
基础科学   633篇
  2931篇
综合类   27122篇
农作物   3905篇
水产渔业   2321篇
畜牧兽医   21073篇
园艺   3012篇
植物保护   1520篇
  2024年   598篇
  2023年   1958篇
  2022年   1867篇
  2021年   2118篇
  2020年   1985篇
  2019年   2444篇
  2018年   1242篇
  2017年   2014篇
  2016年   2437篇
  2015年   2337篇
  2014年   2936篇
  2013年   2957篇
  2012年   4217篇
  2011年   4450篇
  2010年   4163篇
  2009年   4355篇
  2008年   4400篇
  2007年   3641篇
  2006年   3091篇
  2005年   2763篇
  2004年   2087篇
  2003年   1913篇
  2002年   1372篇
  2001年   1417篇
  2000年   1109篇
  1999年   970篇
  1998年   746篇
  1997年   636篇
  1996年   662篇
  1995年   592篇
  1994年   591篇
  1993年   427篇
  1992年   457篇
  1991年   489篇
  1990年   339篇
  1989年   325篇
  1988年   127篇
  1987年   75篇
  1986年   56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5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4篇
  1963年   8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981.
【目的】探究狂犬病病毒HEP-Flury M基因重排对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揭示病毒在小鼠神经母细胞瘤(NA)细胞中的表型变化与M基因重排的相关性。【方法】通过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以及病毒在NA细胞中的生长和扩散试验,对亲本毒株rHEP-Flury和M基因重排毒株M2、M4在NA细胞中的基因转录、表达、生长和扩散进行比较。【结果】狂犬病病毒结构基因的转录和表达主要受病毒基因组RNA合成的影响,但是在一个完整转录过程中单个结构基因的转录比例与其所在位置相关,M基因重排病毒的Leader RNA (LeRNA)和L mRNA的转录比例显著高于亲本毒株rHEP-Flury。M基因重排病毒在NA细胞中的生长和扩散都劣于亲本毒株rHEPFlury。【结论】狂犬病病毒亲本毒株rHEP-Flury具有狂犬病病毒原始的基因组顺序,在NA细胞中的生长和扩散都明显优于M基因重排病毒。结构基因在基因组中的位置主要决定其在一次转录过程中的转录比例,进而影响病毒在NA细胞中的生长和扩散。  相似文献   
982.
为探索miR-378在牛不同组织中表达量差异及其靶基因的调控功能,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其在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同时将实时PCR中获得的数据用Realplex软件进行基因相对表达差异分析。在牛不同组织中,miR-378表达量在大脑和小肠中的表达量约为肝脏的3倍和4.5倍,而在脾脏中的表达量约为肝脏的8倍。从miR-378的表达规律可以推测其对牛大脑、小肠、脾脏功能及代谢有一定调节作用。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miR-378候选靶基因及其功能,并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验证SLC26A9为miR-378靶基因,证明miR-378可能通过靶向调控其靶基因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83.
《中国兽医学报》2019,(6):1070-1074
为建立塞内卡谷病毒(SVV)和口蹄疫病毒(FMDV)的快速鉴别检测方法,本试验根据SVV 3D基因序列和FMDV 3D基因序列,分别设计探针和引物,建立了可同时检测SVV和FMDV的双重荧光RT-PCR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强,能准确检测出SVV核酸和FMDV核酸,与水泡性口炎病毒(VSV-IND和VSV-NJ)、猪水泡病病毒(SVD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以及猪瘟病毒(CSFV)等病原核酸无交叉反应;灵敏度高,本试验中最低可检测到SVV和FMDV核酸质量浓度分别为1.35×10~(-5),1.68×10~(-5) mg/L。重复性好,Ct值变异系数小于4%。利用所建立方法对116份已知的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与参比方法一致。本试验建立的方法可用于SVV和FMDV的鉴别检测,为塞内卡病毒病和口蹄疫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84.
《中国兽医学报》2019,(5):919-924
为了调查兔脑炎原虫引起脑组织细胞的凋亡情况,本研究用特殊染色、TUNEL染色、凋亡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对40只家兔的脑组织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病兔的脑组织中均检出了肉芽肿和脑炎原虫。脑炎原虫所引起的脑细胞凋亡主要发生于脑血管的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和上皮样细胞,其次为病变所累及的神经细胞。用TUNEL的免疫酶-荧光染色和抗凋亡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凋亡细胞均呈强阳性反应,被染成棕褐色。对脑组织蛋白提取物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病兔脑组织中P~(53)、Bcl-2、Bax和c-Myc凋亡基因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兔,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果表明,兔脑炎原虫在脑组织细胞内寄生时可以引起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85.
中亚天然气C线管道属于典型的输送压力高、流量大、管道跨度大、压气站数目多、输送工艺复杂的输气管道。为研究中亚天然气C线管道正常工况和事故工况下水热力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各种事故下管道的自救时间,采用SPS软件建立了中亚天然气C线管道仿真模型。模拟了正常工况下管道全线压力和温度参数,模拟结果与实际运行数据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1.90%和12.24%,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环境温度和管道粗糙度变化对全线输气效率的影响规律,确定了各种事故工况下管道最长的自救时间,可为中亚天然气长输管道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6.
为研究FOXL2基因对鸡的性成熟及产蛋性能的影响,试验以优良地方品种静原鸡为研究对象,利用PCR技术成功克隆了静原鸡心脏FOXL2基因的CDS区,其序列长度为918 bp。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结果显示,静原鸡FOXL2基因编码了305个氨基酸,分子式为C1491H2267N425O432S15。FOXL2蛋白是亲水性蛋白质,但不存在跨膜区域,不含信号肽。FOXL2蛋白含有28个丝氨酸(Ser)磷酸化位点,含有4个苏氨酸(Thr)磷酸化位点,含有16个酪氨酸(Tyr)磷酸化位点。FOXL2蛋白在第46~132位氨基酸之间只有1个Forkhead结构。FOXL2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的结构形式为α-螺旋与无规则卷曲。在SWISS-MODEL中建立FOXL2蛋白的三级结构,模型以2ef0.1.A(Ornithine Carbamoyltransferase)蛋白为模板,模板的序列同源性高达99.34%。与其他禽类FOXL2基因CDS区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使用MEGA 7.0软件构建进化树。静原鸡与环颈雉亲缘关系较近,与原鸡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987.
988.
目的:通过原核表达科尔沁牛防御素BNBD5获得纯化产物,研究其对牛乳腺炎致病菌的抑菌活性。方法:从牛外周血中分离中性粒细胞,提取牛总RNA,将克隆的牛抗菌肽BNBD5基因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经IPTG诱导原核表达,SDS-PAGE鉴定表达结果,并通过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验证抑菌生物活性。结果:成功构建了pET-30a-BNBD5重组载体,经IPTG诱导,pET-30aBNBD5融合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0 ku,与预期的多肽分子质量大小相符,证实已得到重组表达产物,通过抑菌试验可知其对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菌性。结论:获得科尔沁牛防御素BNBD5基因体外表达产物,其对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89.
动物免疫接种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将有效的生物制品引入动物体内,激发动物机体产生特异性抵抗力,从而对某一病原微生物易感的动物变为对该病原微生物具有抵抗力,避免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免疫失败是指经某病疫苗接种的动物,在该疫苗有效期内仍发生该疫病,或在预定的时间内经检测免疫力达不到预期水平,即预示着有发生该疫病暴发的可能。2013年12月,我县某养殖户发生一例猪瘟免疫失败造成仔猪死亡,由于及时处理,指导对其他刚出生的仔猪应在吃初乳前进行免疫,每头仔猪注射1-2头份猪瘟细胞苗,30-40日龄时进行二免,每头接种4头份。经后期观察没有再发生仔猪死亡,将养殖户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990.
畜牧生产中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及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畜牧生产中由病毒引起的疾病越来越多,抗病毒药物的使用也越来越多。虽然病毒的构造十分简单,但其个体微小,危害极大,在活细胞内即可复制增加,这就给养殖业中的病毒性疾病防治带来了许多困难。1病毒的感染途径一般认为,病毒的感染途径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吸附。是指病毒对动物细胞的感染,这种感染主要发端于宿主细胞表面和病毒的蛋白外壳结合处,导致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第二阶段是侵入。即病毒一旦吸附到宿主细胞表面后就会把自身的核酸注入到宿主细胞内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