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4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211篇
林业   25篇
农学   117篇
基础科学   7篇
  45篇
综合类   738篇
农作物   50篇
水产渔业   318篇
畜牧兽医   665篇
园艺   40篇
植物保护   55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51.
研究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Mitoquinone(MitoQ)对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的线粒体功能与抗氧化基因表达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犬BMSCs的临床应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以犬BMSCs为材料,添加MitoQ预处理48 h,采用荧光定量PCR、荧光探针等方法评估BMSCs线粒体功能以及抗氧化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BMSCs线粒体融合明显增强,线粒体分裂明显减弱;线粒体膜电位与ATP含量均显著下降;抗氧化基因的表达显著下调。添加MitoQ预处理后,BMSCs线粒体融合基因Mfn2的表达略有上调,且线粒体分裂基因Drp1和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基因PGC-1α的表达显著上调;线粒体膜电位与ATP生成显著增加;抗氧化基因SOD1、SOD2、CATGSH-Px的表达显著上调。结果表明,MitoQ可改善犬BMSCs线粒体功能,增强BMSCs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952.
953.
本研究以线粒体COI基因全序列为分子标记分析了台湾光唇鱼(Acrossocheilus paradoxus)和武夷光唇鱼(A. wuyiensis)的物种有效性。光唇鱼属6个种76尾样本的COI基因全序列共获得21个单倍型,采用最大简约法(MP)、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法(BI)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台湾光唇鱼和武夷光唇鱼构成单系群。K 2-P遗传距离分析显示台湾光唇鱼与武夷光唇鱼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仅为0.853%,远小于COI条形码在物种间的2%遗传距离阈值。以ASAP物种界定法分析结果显示台湾光唇鱼和武夷光唇鱼为同一物种。因此,闽江分布的武夷光唇鱼与台湾光唇鱼应为同一物种,武夷光唇鱼为台湾光唇鱼的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954.
 大多数学者认为脊椎动物的线粒体DNA遗传是严格的母系遗传,因而mtDNA分析成了动物进化研究中广泛采用的分类工具,为了和严格母系遗传相一致,以至于“精子线粒体被删除丢失”的说法被人视为存在而得以传播,因为这种说法支持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非洲夏娃”理论模式。而且线粒体母系遗传模式在假说争论中从未受到真正挑战。本文通过阐述动物线粒体DNA母系遗传假说在动物进化研究中的不严谨性,推测脊椎动物的线粒体DNA的遗传可能不是严格的母系遗传,而是一种随机性的遗传方式。  相似文献   
955.
运用电镜及电镜细胞化学等方法对大波斯菊小孢子发生时期,即小孢子母细胞到四分休的整个发育过程中的线粒体动态进行了观察。实验表明: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线粒体要经受一个复杂的反分化过程。在减数分裂前期的早期阶段,线粒体的数量增加很快;与此同时,一些空白的被称作”spherical inclusion”的细胞器(STs)也随之产生,它们代表着新产生细胞器的退化。造成退化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细胞器缺少核密码的调控。推测减数分裂后线粒体围核现象可能与ATP、信息大分子及其他物质的传递有关。  相似文献   
956.
利用特异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从家鸽(Columbalivia)肝脏组织的总DNA中扩增到目的片段,并将扩增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中,经菌落PCR与酶切鉴定、序列测定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得到了家鸽ATPase8-ATPase6基因842 bp及COII的部分序列共861 bp.用DNA分析软件对家鸽ATPase8和ATPase6基因与Genbank中的5种鸟类的ATPase8和ATPase6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表明家鸽与其他5种鸟类的ATPase8和ATPase6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88.1%~75.0%),其中与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88.1%和86.5%.家鸽ATPase8和ATPase6基因核苷酸序列的组成中,(A+T)含量分别为55.95%和54.68%,与其它5种鸟类的(A+T)含量(53.5%~60.12%)和(51.9%~54.24%)相近,说明鸟类ATPase8和ATPase6基因序列组成对A+T核苷酸的偏倚程度比较低;而且家鸽该片段的基因组织结构与其他鸟类的基本一致,显示鸟类线粒体基因排列的保守性.家鸽与其他5种鸟类的ATPase8和ATPase6基因序列同源性的分子进化树聚类结果表明家鸽与山斑鸠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957.
目的由于烟草烟雾中游离脂肪酸可与二价铁形成亲脂性复合物并输送铁到哺乳动物细胞,故其可能是重要的有毒成分。尽管早已发现这种铁负载增加了细胞膜不饱和脂肪酸氧化易感性,但脂肪酸:铁络合物的其他毒性所知甚少。方法利用酿酒酵母研究脂肪酸和铁的协同毒性和突变作用,同时观察了线粒体中脂肪酸介导铁沉积、脂质过氧化和活性氧产生。结果单纯铁和游离脂肪酸对酵母的活性及突变无明显影响,但二者联用有明显毒性。把酵母悬浮液在氮气中孵育可防止这种毒性,表明线粒体代谢生成的活性氧可能参与其中。呼吸缺陷酵母可对抗铁:脂肪酸诱导的毒性,具有增强铁储存能力的CCC1过表达酵母也有类似的保护作用。因维生素E或拉扎洛依(多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反应抑制剂)可防止其杀伤作用,铁+脂肪酸的细胞毒性作用很可能是由膜多不饱和脂肪酸氧化损伤介导。结论铁:脂肪酸络合物所致铁超负荷的毒性作用可能涉及线粒体代谢。如果酵母中这些结果与吸烟相关的渐进性肺损伤有关,意味着烟草中看似无害的脂肪酸可能在微量"松散"铁存在情况下成为重要的有毒成分。  相似文献   
958.
为了更有效地保护、管理和繁育缅甸蟒(Python bivittatus)濒危物种,有必要利用分子技术对地方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研究。试验采用TA克隆双向测序方法对来自海南的37条缅甸蟒和来自越南的28条缅甸蟒部分控制区II序列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个地理群体共分为25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Hd)为0.877±0.025,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04 76±0.000 41,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2.676,显示缅甸蟒整体遗传多样性不高;通过比较两群体遗传多样性,发现海南缅甸蟒的单倍型多样度要高于越南缅甸蟒,但核苷酸多样性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低于越南缅甸蟒;基于控制区构建ML树和Network网络分析显示,两群体均各自形成了明显的两大分支;通过计算得到两群体的固定指数(Fst)为0.201(P0.001),显示海南缅甸蟒与越南缅甸蟒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59.
[目的]为中华大蟾蜍野生种群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中华大蟾蜍线粒体控制区的部分序列进行测序分析,研究江苏沿海地区中华大蟾蜍不同地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结果]在江苏省沿海滩涂的3个地域检测到中华大蟾蜍种群的6个单倍型类型,东台种群、大丰种群和射阳种群的个体间享有共享的单倍型类型,其余单倍型均是各种群独享.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中华大蟾蜍3个地域种群没有形成明显的地理分布格局.[结论]各地域种群间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基因交流,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960.
嫩度是决定肉食用品质的重要指标。宰后肉的嫩度发生不连续变化,严重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因此阐明宰后嫩化机理一直是肉品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自“凋亡”的概念引入至宰后肌肉嫩化过程后一直广受关注,动物被屠宰放血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大量累积,ATP(adenosine triphosphate)逐渐耗尽,必然导致细胞死亡。宰后肌细胞死亡和肌肉嫩化都是在一系列调控因子作用下激活肌肉内源酶,并由内源酶水解蛋白质破坏细胞结构,因此这两个生化过程被认为高度相关。本文综述了宰后肌细胞主要以凋亡的形式死亡,分析了除凋亡外,宰后早期产生少量ROS时细胞会通过自噬启动自身防御系统,宰后后期ATP逐渐耗尽肌细胞可能从凋亡转变为坏死;明确了线粒体通路是宰后肌肉中细胞凋亡酶激活的关键路径,线粒体死亡因子释放是细胞内死亡级联反应的总开关,其开放状态直接决定着细胞以何种途径进行死亡,并进一步从线粒体膜通透化和内膜嵴重构两方面,讨论了宰后线粒体损伤诱导凋亡因子的释放机理;综述了线粒体损伤变化及其对嫩化过程的影响,并从线粒体通过参与能量代谢影响肌肉pH以及通过释放凋亡因子调控细胞凋亡酶活性两方面分析了其潜在机理;探讨了宰后肌肉线粒体与内质网间相互作用以影响Ca2+信号传导以及细胞凋亡过程,或与溶酶体相互作用,破坏溶酶体膜稳定性,使其释放组织蛋白酶以激活线粒体Bax和Bid而加速线粒体膜通透性;综述了细胞凋亡酶在宰后早期被激活,并参与部分肌原纤维蛋白的有限降解,但随着宰后时间的延长,ATP逐渐耗尽等因素导致细胞凋亡酶失活,因此细胞凋亡酶只参与宰后早期的嫩化过程。综述内容可为完善宰后肌肉嫩化过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