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91篇
  免费   1059篇
  国内免费   1286篇
林业   4422篇
农学   1610篇
基础科学   1171篇
  2603篇
综合类   14444篇
农作物   897篇
水产渔业   2986篇
畜牧兽医   6219篇
园艺   1617篇
植物保护   867篇
  2024年   280篇
  2023年   935篇
  2022年   890篇
  2021年   953篇
  2020年   929篇
  2019年   1121篇
  2018年   517篇
  2017年   809篇
  2016年   939篇
  2015年   1163篇
  2014年   1919篇
  2013年   1788篇
  2012年   2374篇
  2011年   2385篇
  2010年   2110篇
  2009年   2346篇
  2008年   2403篇
  2007年   2136篇
  2006年   1952篇
  2005年   1647篇
  2004年   1299篇
  2003年   1153篇
  2002年   849篇
  2001年   685篇
  2000年   589篇
  1999年   387篇
  1998年   331篇
  1997年   281篇
  1996年   271篇
  1995年   243篇
  1994年   205篇
  1993年   145篇
  1992年   148篇
  1991年   132篇
  1990年   116篇
  1989年   100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6篇
  1973年   5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4 毫秒
21.
热解温度对玉米秸秆生物炭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热解温度对生物炭稳定性的影响,选用玉米秸秆作为生物质原料,分别在300、500、700℃条件下热解制备生物炭。利用元素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仪(TGA)表征生物炭的结构和性质,采用H_2O_2和K_2Cr_2O_7氧化法测定生物炭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生物炭的C含量随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加,H和O含量以及H/C和O/C之比则随热解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说明了生物炭的芳香化程度增加,稳定性增强。FTIR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生物炭中的—OH、C—O—C和—CH等不稳定性集团减少甚至消失。TGA分析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增加,生物炭质量损失由42.9%降低至14.67%,其700℃制备生物炭热稳定性最强。H_2O_2和K_2Cr_2O_7抗氧化结果表明,500℃条件下制备的生物炭的碳损失量最低,分别为7.19%和6.02%,其抗氧化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22.
本文阐述了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物多样性现状,并分析了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3.
24.
为探讨生物炭长期施用对酸化茶园土壤改良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分析了按生物炭用量0、2.5、5、10、20、40 t·hm-2施用5年后的茶园土壤性状和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5年后的茶园土壤pH提高了0.16~1.11,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提高了52.6%~92.3%,而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以10 t·hm-2处理最高。施用生物炭5年后的土壤性质变化,进一步影响了真菌群落结构,表现为Chao指数、ACE指数和Shannon指数随生物炭用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提高生物炭施用量对茶园土壤次要作用的真菌(LDA值<3.50)丰度的增加效果高于优势真菌(LDA值>3.50)的效果,其中被孢霉属、木霉属、毛壳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黑盘孢属的相对丰度降低。  相似文献   
25.
《作物学报》2021,(2):F0004-F0004
《作物学报》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作物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学术期刊。前身可追溯到1919年1月创办的《中华农学会丛刊》,1962年改为现名《作物学报》。主要刊登农作物遗传育种、耕作栽培、生理生化、生态、种质资源、谷物化学、贮藏加工以及与农作物有关的生物技术、生物数学、生物物理、农业气象等领域以第一手资料撰写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简报以及专题综述、评述等。读者对象是从事农作物科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和具有同等水平的专业人士。《作物学报》从2001年起连续18年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授予“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  相似文献   
26.
从动物消化道、土壤和其他来源分离的发酵食品或饲料中常见的微生物证实了微生物是适用于霉菌毒素降解的主要生物。但迄今为止取得的成果可能只是可实际应用技术的第一步,因为大多数研究是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在许多情况下,培养物和微生物混合通常不是食品或饲料中微生物区系的一部分,因此不具备应用性。动物消化道中存在的霉菌毒素降解微生物的活性可能会增加,它们可能被用于体内降解霉菌毒素或作为益生菌。因此,本文综述了食品和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及生物降解方法,从经济角度出发,为开发和控制霉菌毒素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饲料|食品|霉菌毒素|降解|生物法  相似文献   
27.
克隆获得桃蚜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基因cDNA序列,明确钠离子通道的典型特征,为研究桃蚜抗性分子机理奠定基础。采用实验技术主要有RT-PCR和PCR,克隆桃蚜钠离子通道基因cDNA序列,利用相关软件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克隆得到两段cDNA序列MpNav-1(NCBI登录号:MN124170)和MpNav-2(NCBI登录号:MN176136)。MpNav-1长度为2945 bp,包括2877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共编码958个氨基酸;MpNav-2长度为3546 bp,包括3486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共编码1161个氨基酸。MpNav-1和MpNav-2共同组成桃蚜的钠离子通道α亚基,MpNav-1包含同源结构域Ⅰ和同源结构域Ⅱ,MpNav-2包含同源结构域Ⅲ和同源结构域Ⅳ。同源比对发现,桃蚜与豌豆蚜和高粱蚜钠离子通道基因相似度分别高达97.67%和97.65%,所克隆序列包含昆虫钠离子通道α亚基典型特征,具有MFM模块,并含有蚜虫类钠通道特有模块DENS。成功地克隆桃蚜钠离子通道基因,为阐明其对拟除虫菊酯类药剂产生靶标抗性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8.
通过对某退役化工企业场地61个土壤监测点样品分析,项目组研究了该场地锑化合物分布特点及形态特征。结果表明:该场地土壤中锑不同形态含量分布特征为:残渣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可交换态。其中生物可利用态含量范围为0.43~8.15mg/kg,占总量的0.2%~1.9%,生物难利用态含量占总量的91%~99.1%。硫酸硝酸法浸提提取液中锑的浓度范围为0.03 mg/L ~0.81mg/L,平均提取率达1.5%。土壤中锑主要以五价锑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29.
30.
以玉竹为研究材料,通过重茬地与非重茬地的施用,探究生物有机肥不同配比及施肥量对玉竹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比对三种菌影响最大;生物有机肥处理与CK相比均能提高非重茬地与重茬地的细菌数量、微生物总数量;以非重茬地的2:1:2、重茬地2:1:4的差异最为显著;重茬地中,真菌的数量减少;非重茬地中,1:1:2配比与2:1:2配比的三个施肥量微生物区系特征趋近"细菌型",重茬地各个处理均符合这一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