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3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5篇
  68篇
综合类   101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21.
基于SVM分类的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959--2009年逐月74项大气环流特征量序列、500hPa月平均高度场和月平均海温场,计算与预报对象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量相关系数,选取预测因子;用主分量分析方法组合预测因子。用支持向量分类机方法分别建立山东淮河流域、河南淮河流域、江苏淮河流域、安徽淮河流域共4个区域夏季降水短期气候预测模型。对2007--2009年夏季降水量SVM分类预测,4个区域的训练集回预测正确率为85%~99%,平均训练集回预测正确率91%;预测结果误差最大不超过1级,绝对值平均为0.4级。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和推广前景,可在气候预测业务中使用。  相似文献   
122.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人工灌水及雨水对西藏河谷农区高产青稞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材料为西藏青稞品种 ‘藏青 25’ , 水分处理 8个: 全生育期正常水分、 轻度水分胁迫、 中度水分胁迫和重度水分胁迫理, 以及灌浆前正常水分、 轻度水分胁迫、 中度水分胁迫和重度水分胁迫处理后灌浆期以后雨水灌溉。试验结果表明, 土壤含水量越大, 青稞耗水量越大, 拔节期及灌浆期是青稞耗水量最大的时期。全生育期土壤水分胁迫会降低青稞的生物量及产量, 轻度水分胁迫、 中度水分胁迫、 重度水分胁迫与正常水分处理相比生物量下降了 29.9%、 41.7%、 47.6%, 单株产量下降了 15.8%、 43.7%、 57.2%。但前期水分胁迫灌浆期后雨水灌溉对青稞的生长受到促进, 生物量和产量增大, 与长期水分胁迫相比生物量增长了 13%、 75.8%、 128.1%、 157.8%, 产量增长了 42.8%、 84%、 201.6%和 269.5%。雨水灌溉在后期对青稞进行了补偿生长, 水分利用率也相应提高。因此, 在适当的水分胁迫 (50%~65%土壤田间持水量) 下, 利用雨水补充灌溉, 可以提高西藏高产青稞 ‘藏青25’ 的水分利用率, 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23.
[目的]动态研究粮食连增及农业政策调整背景下淮河流域1990—2012年的粮食产量时空变化进程及影响因素,为淮河流域科学合理粮食安全政策构建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区域重心计算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技术。[结果](1)淮河流域粮食总产量及县域均值持续增长。高产县域集中在流域中游皖北地区,中高产县域逐步向中上游推进,低产县域日趋边缘化。(2)淮河流域粮食产量重心呈西进南移态势变动,西进速率减缓,南北波动幅度较小,空间格局趋向稳定。(3)县域粮食产量分布呈显著空间聚集性特征,且有持续增强趋势。高产县域聚集于流域中游豫皖交界及下游苏中沿海地区;低产县市逐步集中连片聚集于流域上游豫西北边缘地区;高—低与低—高聚集县域规模较小,空间分布变化剧烈。[结论]水土资源变化、农业新技术及政策倾斜、种粮比较效益等主导因素共同驱动流域粮食产量空间格局演进。  相似文献   
124.
基于GIS的淮河流域桐柏-大别山区生态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环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本文针对淮河流域桐柏-大别山区的自然条件和人为干扰状况构建该区域的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INFO的空间主成分分析功能,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对淮河流域桐柏-大别山区的生态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价.并运用ARCINFO的空间分析功能,得到不同生态脆弱性的面积与空间分布规律,为制定相应的治理与生态恢复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5.
【目的】分析流域地貌结构特征、土地利用/覆盖分类以及土壤物理性质对其多年平均径流系数的影响,确定影响流域多年平均径流系数的重要下垫面因子,为流域土地利用、水利工程建设、防洪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等人类开发活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淮河上游23个小流域为研究对象,使用ArcGIS10.3等软件处理得到坡度、面积高程积分、曲率、河网分形维数等流域地貌结构特征因子,使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NVI5.1处理得到流域土地利用分类结果,并在EXCEL中对流域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和各下垫面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流域地貌结构因子中,多年平均径流系数与平均坡度和面积高程积分关系最好,且均为正相关关系,确定性系数分别为0.485 7和0.478 6。在土地利用/覆盖方面,林地、耕地面积所占比例对多年平均径流系数有较大影响,其中林草地面积占比与流域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呈正相关关系,耕地面积占比与流域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呈负相关关系,确定性系数分别为0.292和0.262 3。在土壤条件方面,各因子与多年平均径流系数相关性均较为微弱。【结论】在研究区内众多地貌结构因子中,平均坡度和面积高程积分对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影响最大,林地、耕地面积所占比例影响较大,土壤物理性质则影响微弱。  相似文献   
126.
本文使用CMORPH地面卫星融合逐小时降水产品和2008—2012年淮河流域26个地面观测站春季降水资料计算降水量距平百分率(Pa指数)、Z指数和同期的验证指数,即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结果表明,CMORPH地面融合逐小时降水产品月累积降水数据资料可靠,与实测数据的相关系数r为0.94,显著相关;通过修正的Z指数和Pa指数与SPI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74、0.75,满足相关性检验。表明基于CMORPH地面卫星融合逐小时降水产品的Pa指数和Z指数对淮河流域春季的干旱监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7.
江淮丘陵区土壤侵蚀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掌握江淮丘陵区土壤侵蚀分布及其与土地利用类型、坡度、植被、土壤类型等环境因子的关系,为确定水土保持重点区域,开展水土保持规划、制定有针对性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淮河流域江淮丘陵区为研究区,以2015年15m分辨率的Landsat 8影像为基础信息源,基于"3S"技术平台,采用综合评判法和实地调查验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展土壤侵蚀空间分布及其与土地利用类型、植被、坡度、土壤类型等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结果](1)江淮丘陵区水土流失面积为1 409.60km2,约占总面积的10.20%,侵蚀强度以轻度侵蚀为主,局部以中度侵蚀为主。(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下垫面起伏度较大、条件较为恶劣的坡耕地,以及坡度相对较大、植被盖度较差的林地和荒草坡中;不同坡度下,主要发生在5°~15°的山区与平原的交界带;不同植被覆盖度下,主要发生在45%~75%的地区;不同土壤类型下,主要发生在暗色土、水稻土以及黄棕壤等土壤类型中。[结论]土地利用类型、坡度、植被、土壤类型等环境因子与淮河流域江淮丘陵区土壤侵蚀分布关系紧密,坡耕地、坡度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低、土壤抗蚀性较差等下垫面更容易发生土壤侵蚀。  相似文献   
128.
牛蒡又名白肌人参,属菊科,以其较长的肉质提供食用。其肉质含有蛋白质、淀粉和维生素c等,营养价值高,特别含有一种菊粉(菊糖),对糖尿病有辅助治疗作用。我国传统上利用种子作为中药称“大力子”。牛蒡原产我国,性喜温和比较湿润的气候。生长适合温度为20~25℃,但也比较耐寒耐热。夏季在气温达到35℃左右时仍能忍耐,冬季在气温达到-5℃左右时,肉质根在土中仍可安全过冬。在我国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均可种植。目前在我们临沂市苍山县庄坞种植较多。  相似文献   
129.
淮河流域大暴雨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实时观测资料和网格间距2.5°×2.5°、间隔6 h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5年7月淮河流域大暴雨发生的大尺度背景、环境场条件以及触发和维持机制及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低空急流的优势配置,耦合形势的建立以及高空急流右侧的强辐散场的存在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暴雨区中上升运动和水汽辐合均大于周围区域,中低层为对流不稳定层结;暴雨区位于湿位涡和湿相对位涡负值中心附近偏暖湿气流一侧,对暴雨落区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0.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淮河流域段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一项重大调水工程,其中,水环境质量问题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最大隐患.农业面源污染作为南水北调沿线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对其进行综合防治,是沿线生态环境和水质安全的重要保证,也是保证南水北调工程成功的关键因素.采用污染负荷估算法,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淮河流域段的农业面源污染负荷进行了估算,并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淮河流域内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的入河农业面源污染年负荷分别为:BOD5约3.6万t·a-1,COD约9.0万t·a-1.TN约1.4万t·a-1,NH 4-N约0.14万t·a-1.其中汛期负荷量占年总量的70%左右;湖东区单位面积面源负荷量比湖西区的相对较大,主要与地形地势等因素有关.研究结果可为沿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淮河流域段的水环境保护措施和污染控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