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11篇
  免费   306篇
  国内免费   488篇
林业   663篇
农学   484篇
基础科学   439篇
  885篇
综合类   4016篇
农作物   375篇
水产渔业   380篇
畜牧兽医   1700篇
园艺   417篇
植物保护   246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42篇
  2022年   237篇
  2021年   285篇
  2020年   243篇
  2019年   327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258篇
  2016年   294篇
  2015年   307篇
  2014年   455篇
  2013年   414篇
  2012年   515篇
  2011年   568篇
  2010年   530篇
  2009年   558篇
  2008年   577篇
  2007年   470篇
  2006年   427篇
  2005年   438篇
  2004年   291篇
  2003年   280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220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114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通过对北京鹫峰国家森林公园两种不同林分(油松栓皮栎混交林和栓皮栎纯林)的降水化学特征的定位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大气降水的pH值变化范围为6.13~6.97,没有出现酸雨;电导率(EC)平均为0.18 mS/cm,悬浮物含量平均为44.02 mg/L.但降水通过林木树干后,其pH值、EC值及悬浮物含量均发生了显著变化.树干茎流出现不同程度的酸化现象:油松的酸化栓皮栎的酸化.混交林中油松树干茎流的EC值平均为1.00 mS/cm,是林外降水的5.88倍,纯林和混交林中栓皮栎的EC值差别不大,分别为0.34、0.30 mS/cm,分别是林外降水的2.00倍和1.76倍;油松树干茎流的EC值随夏季降水量、降水次数的增加而降低.混交林树干茎流的悬浮物平均含量为116.95 mg/L,纯林的为87.14 mg/L,分别比林外降水的高出72.93、43.12 mg/L.   相似文献   
992.
皖北地区设施栽培土壤酸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群英  李孝良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279-2280
测定了皖北地区典型设施土壤的pH值和交换性酸,研究了旱地改为菜园土后,土壤pH值和交换性酸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普通农田改为菜园土后,土壤的酸化速度加快,在潮土上形成的菜园土10年左右变为酸性土壤,在砂姜黑土上形成的菜园土5年左右便开始酸化,种植蔬菜时间越长,土壤pH值下降越多。菜园土的酸化主要发生在耕作层,并产生一定数量的交换性酸。  相似文献   
993.
应用32、50、68周龄褐壳来杭型蛋鸡(1965年以来没有选育),ISA褐壳蛋鸡(商品褐壳蛋鸡)和巴布考克B-300蛋鸡(商品白壳蛋鸡)的鸡蛋共2123枚,研究了蛋白质量的测定值与蛋白功能特性之间的关系。样本为储存了5天、10天后的新鲜鸡蛋。将鸡蛋称重、打开,测定蛋白高度、pH值和搅拌80秒钟后的体积。此外,将蛋黄和烘干的蛋壳称重,蛋重减去蛋黄重和蛋壳重即为蛋白重。随着鸡龄增长,蛋重和鸡蛋3个主要组成部分的重量增加,并且蛋黄有成比例的更大增加。随着储存时间延长,蛋重和蛋白重减少,而蛋黄重则增加。褐壳来杭母鸡的蛋最小,但其蛋黄的比例最大。随储存时间延长,蛋白高度减小,蛋白pH值和蛋的搅拌后体积增加。各品系鸡之间的差异表明,通过选育,改变了蛋黄、蛋白和蛋壳的比例,增加了蛋白的高度。蛋白高度和搅拌后体积呈负相关。此外,各品系间的差异表明,通过选育可能还已降低了蛋白的发泡能力.而蛋白的发泡能力是将鸡蛋加入到许多种加工食品中的主要理由。  相似文献   
994.
针对无土栽培中使用的泥炭酸性较强、不适合绝大多数花卉生长这一特点,通过在泥炭中加入不同用量的白云质石灰石,在25℃±3℃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测定基质pH的变化,从而研究白云质石灰石对栽培基质pH调节的效果及pH与石粉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泥炭pH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前5 d(天),到15 d(天)后基本达到稳定状态.白云质石灰石用量与泥炭pHH2O、pHKCL之间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0.1341x 3.9856;y=0.11x 3.8309.  相似文献   
995.
利用SAR和pH分析脱硫石膏改良碱(化) 土壤的机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碱土和强碱化2种土壤施加不同数量脱硫石膏进行改良的大田试验研究,探讨了土壤N a+吸附比SAR以及土壤溶液pH值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年的大田试验后,2种土壤的在(0~15 cm的SAR以及pH值较对照均有了明显的降低,且不同处理的试验效果差异较大。1年的大田试验对15 cm以下土层的pH值影响甚微。这说明经过1年的大田试验后,根区活动层范围内的土壤钠碱化度明显降低,土壤理化性质在一定程度得到了改善。由于供试土壤的渗透性较差,经过N a+-C a2+交换后,0~15 cm土乘代换出的盐分不能全部被淋洗排出土体,在土体下层附集,这无疑说明了碱土改良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在改良的初始阶段,强度碱化土壤的改良效果要优于碱土区的改良效果,这是由土壤原有的碱化程度以及土壤的理化性质决定的。  相似文献   
996.
孙永泰 《广东饲料》2005,14(3):29-30
从1999年4月份开始.我们就开展了体外消化率法在水产饲料配方上应用的研究。通过大量的试验.我们找出了体外消化率方法的合理酶用量和模拟鱼肠道缓冲消化体系的pH值环境、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然后又通过大量的试验筛选出了标准鱼粉样.初步为鱼粉制定了体外消化率的质量指标,并从1999年7月份起作为友谊饲料公司鱼粉采购质量控制必检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97.
西藏降水化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典  师长兴  假拉 《干旱区研究》2005,22(4):471-475
1987-1988年及1997-2000年间,在西藏拉萨、定日、当雄、安多采集降雨样品及部分大气浮尘样品,分析测定了pH、电导率、CO2分压、总悬浮颗粒含量及10多种离子浓度。共测量了300场次降雨的pH值、电导率和其中60场次降雨的化学成分含量。结果显示:青藏高原降雨常呈弱碱性,1987-1988年间加权平均pH值为8.36,1997-1999年间为7.5。造成高原降雨呈弱碱性的主要原因是来自地面富含钙的粉尘。西藏是世界上空气污染最轻的地方,但是从20世纪80-90年代的降雨中,NO3^-与SO4^2-含量增加,pH值降低,表明保护这片脆弱环境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998.
肉类风味物质:肌苷酸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肉类风味物质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仅限于对非挥发性前驱物质,即滋味物质的研究。60年代和70年代,借助于现代仪器和分离技术,开始研究肉中的挥发性化合物,即气味物质。滋味化合物是具有滋味或触觉的非挥发性水溶性物质,它们可产生酸、甜、苦、辣、咸、鲜的味觉。  相似文献   
999.
测定了茂兰喀斯特森林内的荔波野生梅(Prunus mume Sieb.et Zucc)叶片的δ13C值,同时对不同生境的荔波野生梅叶片的δ13C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荔波野生梅叶片δ13C值的范围为-29.43‰~-26.50‰,平均值为-28.00‰±0.71‰,比典型的亚热带植物要高,δ13C值变化范围也较亚热带地区更大,但与报道的喀斯特山区植物的叶片δ13C值相近;不同生境的荔波野生梅叶片δ13C值存在显著差异,石面和石缝生境的平均值显著低于土面生境的平均值,但石面和石缝生境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土壤的含水量对植物叶片δ13C值的高低有较大的影响,它们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R值为-0.72.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探讨喀斯特次生林自然恢复过程中乔木层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的关系,在黔中开阳试验区调查了55个森林样地。样地按乔木层重要值划分为马尾松、杉木、马尾松-枫香、针阔和阔叶混交林5个类型。物种丰富度Margalef指数和信息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呈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其它森林类型、生态优势度Simpson指数的变化趋势相反,均匀度Pielou指数呈混交林单优势种纯林的趋势。土壤A层水解氮量和有机质量呈混交林单优势种纯林双优势种混交林,pH值和速效钾量呈混交林双优势种混交林单优势种纯林,有效磷量呈单优势种纯林混交林双优势种混交林。研究表明不同土层水解氮量同Margalef和Shannon-Wiener指数的正相关达显著水平、同Simpson指数的负相关达显著水平,增加乔木层物种数和多样性可提高土壤氮的有效性;不同土层有效磷量和速效钾量同乔木层植物多样性指数的单相关性不显著,乔木层植物多样性对土壤磷和钾的有效性影响无规律性。C层土壤有机质量同Margalef和Shan-non-Wiener指数的正相关达显著水平、同Simpson和Pielou指数的负相关达显著水平,B和C层土壤pH值同Margalef和Shannon-Wiener指数的正相关达显著水平、同Simpson指数的负相关达显著水平,这与乔木层植物根系对B和C层土壤的改良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