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0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9篇
  8篇
综合类   133篇
水产渔业   420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周羽英  张是 《河北渔业》2011,(7):39-39,50,60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态意识的增强,近几年市场上的生态、环保食品非常走俏。为了适应市场发展和需求,2001年,江苏省滨海市三中港开发区启动了近千亩稻田养鱼试点工程,将抗旱保水与发展绿色经济有机结合,既种稻谷  相似文献   
112.
有"江南第一名鱼"之称的松江鲈鱼,以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蜚声海内外。然而最近几十年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松江鲈鱼几近绝迹,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动物。近日从中国海洋大学了解到,由该校水产学院专家主持  相似文献   
113.
试验以Cr2O3为指示物,以70%基础饲料和30%的待测饲料原料组成试验饲料,在室内流水养殖系统中,采用虹吸法收集粪便,测定了初始体重为30±2.3 g的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对白鱼粉、血粉、虾糠、羽毛粉、双低菜粕、高筋粉和米糠中干物质、粗蛋白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鲈鱼对不同饲料原料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为98.71%~41.84%.其中白鱼粉为98.71%,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鲈鱼对白鱼粉和米糠的蛋白表观消化率很高,均在98%以上,双低菜粕也较高,为86.86%,血粉、羽毛粉和高筋粉在62.94%~71.08 9,6之间,虾糠仅为45.01%,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鲈鱼对不同饲料原料的能量表现消化率为95.24%~65.54%,对白鱼粉和高筋粉在90%以上,对血粉、羽毛粉、双低菜粕和米糠的能量表观消化率在74%以上.进行70 d的饲养实验后,取鲈鱼肝脏和肠道组织制作切片.观察到血粉、羽毛粉、双低菜粕、高筋粉和米糠对鲈鱼肝脏表现出肝损害所致的组织炎症反应、肝细胞水样变性和脂肪变性等病理特征.血粉、羽毛粉、双低菜粕组鲈鱼肠道皱襞出现顶端上皮细胞脱落、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症状.  相似文献   
114.
在半精制饲料中分别添加0、0.35%、0.70%、1.05%、1.40%、1.75%苏氨酸,制成苏氨酸实际梯度为1.05%、1.35%、1.65%、2.00%、2.42%、2.65%的6组等能等氮饲料(44.67%粗蛋白质,21.65 k J/g总能),对初始体重为(333.93±6.60)g的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在海水浮式网箱(1.5 m×1.5 m×2.0 m)中进行了70 d的喂养实验,研究其对苏氨酸的最适需求量。结果显示,鲈鱼成活率在89.58%–95.83%之间,各处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饲料中苏氨酸水平的升高,鲈鱼的特定生长率(SGR)显著增加(P0.05),且在2.00%苏氨酸饲料组出现最大值,但随着苏氨酸水平的继续升高,SGR呈减小的趋势;饲料效率(FE)随饲料中苏氨酸水平的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2.00%苏氨酸组的FE显著高于1.05%组及2.65%组(P0.05);随着饲料中苏氨酸水平的升高,蛋白质沉积率(PPV)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且于2.00%苏氨酸组出现最大值;肝脏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随饲料中苏氨酸水平的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饲料中不同水平苏氨酸对鱼体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无显著影响(P0.05)。以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及蛋白质沉积率为评价指标,经二次回归分析得出,鲈鱼对饲料中苏氨酸的最适需求量分别为占饲料干重的1.84%、1.87%及1.83%,占饲料蛋白质的4.11%、4.18%及4.09%。  相似文献   
115.
本研究通过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来探讨高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不同类型的水解蛋白对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幼鱼(初始平均体重为31.99 g)鱼体及组织脂肪含量的影响.实验设4个等氮等能的饲料处理组,对照组含有30%的鱼粉,通过在对照组饲料基础上分别添加水解猪血蛋白、水解豆粕蛋白和水解酵母蛋白替代10%的鱼粉来获得不同类型的实验组饲料,即水解猪血蛋白组、水解豆粕蛋白组和水解酵母蛋白组.养殖实验在近海浮式网箱中进行,每组饲料投喂3个重复的养殖网箱,每个网箱30尾鱼.实验结果显示,高植物蛋白饲料中水解猪血蛋白、水解豆粕蛋白及水解酵母蛋白并没有对鲈鱼幼鱼的鱼体、肝脏、肌肉和内脏的脂肪含量产生显著影响.但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水解酵母蛋白的处理组显著降低了鲈鱼幼鱼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P<0.05).水解酵母蛋白替代鱼粉显著提高了鲈鱼幼鱼肌肉中C20:1n-9的含量,而水解豆粕蛋白和水解酵母蛋白显著降低了肌肉中C22:5n-3的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水解酵母蛋白显著降低了血清中C20:5n-3的含量(P<0.05).在腹部脂肪组织中,与对照组相比,猪血、豆粕及酵母蛋白水解物替代鱼粉极显著提高了饱和脂肪酸、十八碳及十六碳单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及亚麻酸的含量,而极显著降低了C20:1n-9、C20:4n-6、C22:5n-3和C22:6n-3的含量(P<0.01).本研究表明,高植物蛋白饲料中猪血、豆粕及酵母蛋白水解物替代10%的饲料鱼粉并未有效调节鲈鱼幼鱼鱼体、肝脏、肌肉及内脏的脂肪累积,但水解酵母蛋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代谢.水解蛋白对鲈鱼幼鱼脂肪酸组成的调节因水解蛋白的类型及鱼体组织类型而异.本研究是国内外首次系统研究不同类型水解蛋白对养殖鱼类脂肪累积的调节作用,对该领域相关研究具有重要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6.
鲈鱼无公害稻田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鲈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食用药用价值都很高(图见彩中插2)。2009年,我们初步开展了鲈鱼无公害稻田养殖技术试验,现将试验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稻田条件试验田在川中蓬溪的天福、群利、鸣凤等乡镇626农户稻田实施,面积1488.3亩。试验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7~17.4℃,水温16.9~19.1℃。且选择的稻田,距水源近、水量充足、水质符合农业部NY5051标准。  相似文献   
117.
王友慧 《水产养殖》2005,26(3):19-20
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又称鲈子、海鲈、七星鲈鱼,属鲈形目、鮨科、花鲈属,是典型的凶猛肉食性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鲜美,是名贵经济鱼类之一,也是目前主要出口创汇的商品鱼之一。花鲈较耐低温,适温范围0℃~33℃,生长水温14℃-30℃,最适生长温度24℃~27℃;花鲈属广盐性鱼类,在0~38‰的盐度范围内均能生长。经驯化后能摄食配合饲料。  相似文献   
118.
以江苏省吴江市八坼镇区域养殖场加州鲈鱼病鱼的细菌性病原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离纯化,形态学观察,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检索,对该病原菌进行初步判断。同时进行药敏实验,了解该病原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和敏感程度。研究结果:分离纯化得到2株纯菌株L2F和L2P2,革兰染色均呈红色,阴性杆状菌。16S rDNA序列分析,L2F和L2P2菌株与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的同源性达99%。初步判断该菌为迟缓爱德华氏菌。药敏实验结果,该菌对磺胺异恶唑、链霉素和利福平等药物不敏感或耐药,对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恩诺沙星、强力霉素、氟苯尼考、头孢哌酮相对敏感。  相似文献   
119.
为了鉴定出一种寄生于松江鲈鱼(Trachidermus fasciatus)鳃表的车轮虫种类,采用显微镜活体观察的方法,并分别对车轮虫活体形态、运动状态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虫体侧面观为帽状,口面和反口面均为圆形,虫体以反口面的附着盘吸附于鳃丝表面,离开鳃表时以反口面向前作螺旋式游动;采用吉姆萨染色法观察了车轮虫的细胞核形态,结果显示大核为马蹄形;采用统一特定法和定位描述法对于银法染色标本的附着盘结构进行了描述和测量,结果表明该虫齿沟略弯曲,外缘光滑,齿锥嵌合紧密,具锥突,齿棘光滑平直,末端圆钝,附着盘中央有1个近圆形颗粒,主要形态学特征统计数据为:虫体直径(48.68±3.93)μm、附着盘直径(38.61±2.68)μm、齿环直径(24.31±1.84)μm、齿体数21~26个、辐线数6~8根、口围绕度360°~380°.通过与其他几种车轮虫进行形态差异比较,鉴定出本种车轮虫为小袖车轮虫(Trichodina murmanica Poljansky).  相似文献   
120.
《中国水产》2012,(10):41-42
宁德市官井洋大黄鱼养殖有限公司是福建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成立于1997年12月,企业注册资金7074万元,是专业从事水产育苗、海水网箱、滩涂、淡水养殖现代农业企业.公司占地面积33亩,建有高标准现代化省级优质育苗场一个,育苗水体6113m2.年育优质大黄鱼、香鱼、鲈鱼、真鲷等苗种3亿尾,二都蚶、牡蛎、蛏、青蛤等贝类优质苗种50多亿粒.2011年被国家农业部批准为国家级大黄鱼良种场扩建项目.公司网箱养殖大黄鱼、真鲷鱼、鲈鱼、鲍鱼、海参5600箱,年产成品鱼6500多吨.滩涂养殖二都蚶600亩,年产量300吨.淡水香鱼养殖场占地60亩,年产量500多吨.公司海上网箱养殖生产的大黄鱼、真鲷、鲈鱼、美国红鱼等水产品2006年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2009年12月(第三批)获得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