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29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15篇
  126篇
综合类   170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80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AIM2炎症复合体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机体抵御病原体的过程,研究其激活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构建AIM2炎症复合体的体外活化体系,本研究通过PCR方法从人单核细胞(THP-1细胞)中扩增AIM2、ASC、pro-Caspase-1、 pro-IL-1β基因片段后,构建重组质粒p3×Flag-AIM2、 p3×Flag-ASC、 p3×Flag-pro-Caspase-1和p3×Flag-pro-IL-1β,分别转染HEK293T细胞后采用western blot鉴定各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分别约在41.9 ku、34.1 ku、 48.5 ku、 24.6 ku处出现特异性条带,表明融合Flag标签的AIM2、 ASC、 Caspase-1和IL-1β蛋白在HEK293T细胞中获得了表达。除此之外,还可以在HEK293T细胞中检测到39 ku的内源性AIM2蛋白特异性条带,表明HEK293T细胞自身也表达内源性AIM2蛋白。将不同浓度比例的上述重组质粒转染或共转染HEK293T细胞,24 h后各组再转染poly(dA:dT),采用间接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中IL-1β的分泌水平。结果显...  相似文献   
482.
为了探究三峡水库消落带根土复合体抗剪性能的影响机制,以狗牙根根土复合体为研究对象,利用三轴试验,定量分析含水率、干湿交替次数以及含根量对根土复合体抗剪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干湿交替次数和含水率的增加,土壤抗剪性能逐渐劣化,含水率13%的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依次比含水率18%、含水率23%的土壤抗剪强度提高0.12%~14.76%,12.47%~21.14%;经历干湿交替6次与3次的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比经历1次的降低6.31%~14.71%与2.41%~8.19%。(2)根系含量能显著影响土壤抗剪性能,含根量为1.5 mg/cm3的土壤抗剪强度比含根量为0.5 mg/cm3的土壤抗剪强度提高0.86%~21.10%,内摩擦角增长0.09%~16.31%,黏聚力增长2.27%~30.55%。(3)含水率是影响土壤抗剪性能最主要的因素,对抗剪强度的贡献程度排序上为含水率(61.30%)>干湿交替次数(21.17%)>含根量(8.28%)。研究结果为消落带固土护岸的物种筛选、群落构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生态系统重建以及水库岸线管理...  相似文献   
483.
谭文峰  许运  史志华  蔡鹏  黄巧云 《土壤学报》2023,60(5):1297-1308
团聚体是土壤的基本组成单元,影响着土壤水、气、热及养分的保持和运移。胶结物质在团聚体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但不同类型胶结物质在土壤团聚体中所起作用与机理尚缺乏系统总结。本论文回顾了土壤团聚体相关的关键理论,梳理了不同地理环境与人为活动下土壤团聚体中胶结物质类型、形态、转化与作用机制,探讨了胶结物质对土壤团聚体结构与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胶结物质驱动的土壤团聚体自组织形成过程模型,阐明了土壤团聚体的形成与转化机制。最后对土壤团聚体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特别是在土壤团聚体的原位分析方法、土壤团聚体形成过程的定量化描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在景观尺度上的空间结构、良好土壤结构体培育的产品与技术研发等方面还有待加强。这些工作的开展将对培育良好土壤团聚体、揭示土壤物质循环与演化过程、提高土壤质量和生产力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生产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84.
为了降低稻茬地少耕免耕过程中的阻力,提高作业质量,同时为破茬开沟装置提供设计依据,采用自制的剪切试验装置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对水稻根茬-土壤复合体进行了剪切试验,对根茬-土壤复合体含水率、土壤容重、根茬-土壤复合体的当量直径、剪切位置、剪切速度、切刃刃角、切刀刃口形状7个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根茬-土壤复合体含水率、剪切速度、切刃刃角3个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极限剪切应力与复合体的含水率呈二次多项式函数关系,与土壤容重呈幂函数关系,与根茬-土壤复合体直径呈二次多项式函数关系,与剪切速度呈对数函数关系,剪切位置距离根茬中心越远极限剪应力越小,切刃刃角越小极限剪切应力也越小;在4种形状的刃口切刀中,凹圆弧切刃的极限剪切应力最小。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切割速度450 mm/min、含水率25%、切刃刃角15°时,极限剪切应力最小。  相似文献   
485.
西宁盆地黄土区荷载条件下植被护坡力学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西宁盆地黄土区边坡在荷载条件下植物根系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该项研究以西宁盆地西山长岭沟流域为试验区,在自建边坡上种植草本植物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灌木植物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通过在边坡坡顶施加载荷,边坡坡面布设位移计与土压力盒的方式,监测荷载条件下边坡坡面土体位移与土压力变化;在此基础上,对边坡植被根-土复合体开展剪切试验,分析荷载条件下边坡坡面不同位置处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及其变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在坡顶荷载条件下,在边坡相同位置处的根-土复合体粘聚力c值均大于施加载荷前;3种植物边坡的根-土复合体粘聚力c值均大于相同条件的未种植素土边坡;在荷载条件下,组合植被边坡的坡面土体位移量显著小于单一植被边坡和素土边坡,组合植被边坡在竖直和水平方向的位移量与草本植被边坡相比减小1.60~1.77 mm,与灌木植被边坡相比减小3.78和4.11 mm,与素土边坡相比减小7.39和6.29 mm。研究结果对防治高寒半干旱地区坡面水土流失、浅层滑坡等地质灾害,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86.
【目的】探讨末次间冰期以来平榛物种复合体(平榛、川榛、滇榛)的历史分布变迁,了解其地理分布对环境演变的响应机制,旨在为厘清3个物种的进化关系提供借鉴意义,也为资源保护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平榛物种复合体3个近缘种的分布数据及相应的筛选后的环境变量,利用MaxEnt模型及ArcGIS软件对平榛物种复合体在末次间冰期、末次盛冰期、全新世中期和现代的潜在分布区进行模拟,以探究其历史分布变迁,并划分适生区等级;将3个近缘种在不同时期的分布区域进行叠加,推测其避难所,并采用榛孢粉数据进行验证;最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探究3个近缘种的生态位分化情况,并对主要环境影响因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从整体来看,平榛和川榛的前2位主要环境因子贡献度相差不大,且滇榛前2位主要环境因子均与水分有关,相对于温度,水分对3种树种的分布有着更重要的影响。从适生区面积来看,平榛的适生区面积在冰期呈收缩趋势,进入全新世中期后面积又有所扩张,川榛和滇榛的适生区面积却与之相反;适生区区域重叠后得到的3个近缘种的避难所与孢粉信息较吻合。【结论】本研究较为准确地模拟了平榛物种复合体在4个时期的适生区分布变迁,探究了其生态...  相似文献   
487.
河岸带土体的抗剪性能直接影响河岸稳定性,冻融作用对高寒草甸土体的结构和抗剪力学特性的影响直接关系到黄河源区河岸的崩退频率和横向迁移。为探究冻融作用下,黄河源区曲流河岸带含根土体抗剪强度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产生机制,通过室内重塑土冻融直剪试验,开展不同含根量和冻融循环次数对土体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植物根系能显著增强土体黏聚力,且随根系含量增加,黏聚力增幅可达2.7%~77.9%;内摩擦角随含根量变化不明显;(2)冻融循环具有削弱土体黏聚力的作用,尤其冻融循环初期。3次冻融循环条件下,黏聚力下降最大,下降幅度达19.0%;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其变化基本趋于稳定,内摩擦角则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呈现略微增大的趋势;冻融作用对含根土体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较素土小,在同等冻融次数条件下,含根试样黏聚力降低幅度较素土试样小。(3)草甸植物根系能够在一定程度阻隔土体温差变化,减缓土体黏聚力下降幅度,且随含根量增加而增强,含根量达到11%时,其对土体黏聚力的削弱作用较素土小4.2%~27.7%。因此,黄河源区河岸带应加强保护滨河草甸植被,最大限度发挥根系增强河岸稳定性作用,保护河流生态。  相似文献   
488.
[目的]探究不同影响因素下紫穗槐根—土界面拉拔摩阻特性的变化规律,为研究区栽培植物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室内拉拔试验研究有无须根、根径、拉拔速率对紫穗槐根—土复合体最大拉拔力、拉拔摩阻强度、根土界面摩擦系数的影响。[结果]紫穗槐直根带须根—土复合体和直根—土复合体拉拔过程中的拉拔力—时间曲线以及拉拔力—位移曲线基本一致,但同径级紫穗槐直根带须根—土复合体的最大拉拔力、根土界面摩擦系数、拉拔摩阻强度较直根—土复合体均提高了1.3倍,须根明显提高了根段的固土性能。随根径增大,紫穗槐直根—土复合体的最大拉拔力、拉拔摩阻强度、根土界面摩擦系数呈指数正相关;随拉拔速率增大,紫穗槐直根—土复合体的根土界面摩擦系数、拉拔摩阻强度均呈增大趋势,即500 mm/min(0.74,40.11 kPa)>10 mm/min(0.65,35.58 kPa)。冗余分析表明根径、有无须根、拉拔速率与紫穗槐根—土界面拉拔摩阻特性指标均呈显著相关关系,其中贡献率最高的是根径(55.4%),其次是有无须根(23.7%),第三是拉拔速率(20.9%)。[结论]紫穗槐具有较强的固土性能,在承受大风拉拔、径...  相似文献   
489.
干旱威胁着全球农业生产,限制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植物叶表皮在生长发育、抵御逆境胁迫、与外界环境进行水分和气体交换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中,利用水稻(Oryza sativa) less pronounced lobe epidermal cell 2-1 (lpl2-1)和less pronounced lobe epidermal cell 2-2 (lpl2-2)突变体为研究材料,与野生型中花11(Zhonghua 11,ZH11)经干旱胁迫和不同浓度盐处理,发现lpl2-1和lpl2-2对逆境胁迫响应更敏感,复水后统计成活率极显著降低,低于对照1/2。相比ZH11,lpl2-1和lpl2-2株高变矮,根长变短,相同叶序气孔密度、气孔开度均极显著增加,且表皮扁平细胞边缘锯齿状凸出变平滑,嵌套不紧密,导致lpl2-1和lpl2-2比ZH11水分散失更多;离体叶片失水实验也证明了lpl2-1和lpl2-2叶片在等时间内失水更快,失水率更高;且过表达Os LPL2转入lpl2-1中,OE-Os LPL2/lpl2-1转基因阳性植株恢复了lpl2-1平滑表皮及对干旱和盐胁迫的...  相似文献   
490.
徐海蓉  洪志能  徐仁扣  俞元春 《土壤》2023,55(6):1306-1315
以高岭石、蒙脱土、针铁矿和三水铝石四种单一典型土壤矿物以及针铁矿-蒙脱石和三水铝石-蒙脱石(质量比为1:1)两种代表性土壤矿物复合体为吸附材料,采用吸附平衡实验、能谱分析((EDS)、红外光谱、扫描电镜、酸碱滴定和zeta电位测定等方法,研究了铁铝氧化物与层状硅酸盐矿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Cr(Ⅵ)和As(Ⅴ)吸附的影响及其机制。吸附平衡实验和EDS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复合体对Cr(Ⅵ)和As(Ⅴ)的吸附容量均小于其两种组成矿物单一体系吸附量的平均值,即铁铝氧化物与蒙脱石的互作降低了这些氧化物对Cr(Ⅵ)和As(Ⅴ)的吸附能力。表面性质表征结果表明,与蒙脱石复合后,针铁矿与三水铝石表面的正电荷均被完全中和,电荷符号发生反转。与理论值相比,三水铝石-蒙脱石复合体的表面位点总浓度无明显变化,比表面积减小。针铁矿-蒙脱石复合体的比表面积与理论值无明显差异,但矿物表面位点浓度减小,表面羟基红外吸收峰强度减弱。氧化物与层状硅酸盐矿物互作改变了矿物表面性质,这可能是导致氧化物对Cr(Ⅵ)和As(Ⅴ)的吸附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当评估污染元素在土壤中有效性时应当考虑土壤固相组分间的互作对离子吸附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