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1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5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01篇
水产渔业   517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41.
日本鳗鲡人工育苗及仔鱼饲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旭方 《水产科学》2005,24(4):24-26
日本通过40年对鳗鲡成熟控制技术的研究,特别是近几年来采用17,20β-dihydroxy-4-pregnen-3-one(DHP)的鳗鲡雌鱼成熟诱导技术,使高质量鳗鲡受精卵的取得具有相当高的把握性。日本水产厅养殖研究所采用以鲨鱼卵冷冻干燥粉末为主要成份并含有磷虾或其它鲜鱼虾抽提液的糊状饲料,喂食人工孵化的日本鳗鲡仔鱼取得举世嘱目的突破性进展,但柳叶状仔鱼全长达到30mm以后几乎不再摄食,出现生长停滞,并已变得十分衰弱。全面攻克日本鳗鲡人工育苗难题尚待时日,特别是研制能有效促进后期柳叶状仔鱼生长并变态的全价育苗饲料已成为目前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742.
本文研究了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胚后早期发育各阶段可观、可量和可数性状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水温为(23.0±1.0) ℃条件下,1 d出现胸鳍;4 d卵黄囊消失,鳔基和第1背鳍鳍基清晰可见;7 d油球消失,出现腹鳍;8 d第1背鳍鳍基和腹鳍出膜;9 d披透明圆形小鳞;12 d鳔和腹两侧后匙骨清晰可见;14 d出现第2背鳍支鳍骨和臀鳍支鳍骨;16 d披锥形小鳞,上、下颌出现锥形齿;19 d分化出第2背鳍鳍条和臀鳍鳍条;20 d尾柄下侧长出尾鳍鳍条;24 d时,第2背鳍、臀鳍和尾鳍的鳍条形态发育完全;27 d鳔大量充气。可量性状变化的曲线方程 R2 值均>0.90,第1背鳍鳍高,4~30 d呈指数递增;视囊0~11 和11~20 d为线性递增,0~11 d递增程度<11~20 d,21~30 d为指数递增;口裂4~13和22~30 d为线性递增,13~22 d为线性递减;全长、体长、体高和矢耳石直径等拐点前为线性递增,拐点后为指数递增,拐点集中在19~23 d。初孵仔鱼共27对肌节,头部6对,躯体21对;仔鱼末期,第2背鳍支鳍骨数为31~36根,臀鳍支鳍骨数为33~35根;稚鱼末期,第2背鳍和臀鳍鳍条数与支鳍骨数相对应,胸鳍鳍条数为15~18根,尾鳍鳍条数为12根;早期幼鱼45 d时,鳍条分节明显,第2背鳍鳍条2节,臀鳍鳍条3节,尾鳍鳍条为7~10节,50 d躯体4~5条黑色条带。研究较详尽地描述了绿鳍马面鲀胚后早期发育各阶段的形态特征,丰富了绿鳍马面鲀胚后早期发育基础资料,可为其苗种繁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43.
车轮虫病是鱼类常见的寄生虫疾病 ,主要发生在鱼苗和鱼种的培育阶段。 1998年 ,武汉滠口渔场在进行家鱼人工繁殖过程中 ,室内一孵化环道初孵仔鱼发生大批死亡的现象。经过调查观察 ,确诊为车轮虫病 ,经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制止了车轮虫病的继续危害。1999年 ,事先采取了严格的预防措施 ,彻底杜绝了该病的发生。鉴于刚出膜的家鱼苗严重感染车轮虫病的病例虽然很少见 ,但一旦发生 ,损失严重 ,故将其发病症状、病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一、病例滠口渔场共有 8个孵化环道 ,其中 1号环道位于室内 ,其它环道均建于室外。环道的容积为 13.2 m3,水源…  相似文献   
744.
池养广东鲂仔、稚鱼的生长和食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工饲养的广东鲂,其仔、稚鱼的体长与日龄呈直线相关;体重与日龄、体第和体重均呈幕函数相关。它们的生长与水温及放养密度的关系亦相当密切。初步提出生长的最适水温范围和适宜放养密度。此外还对仔、稚鱼阶段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  相似文献   
745.
本文对高体受精卵和早期仔色发育与盐度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受精卵在不同盐度下表现出不同的沉浮性,在盐度为30%。以下的海水,呈沉性;在32‰以上的海水,呈浮性;受精卵孵化的适盐范围为30-40‰,最适为32-35‰;仔鱼在不同盐度海水中的分布状态是:盐度低于30‰时,主要分布于中下层,活力差;盐度高于32‰时,主要分布中上层,活力好;在不同盐度和无投饵状态下,仔鱼生存指数SAI大小为:盐度25-40‰,SAI为10.20-18.80,其中在32-35‰时,SAI值最大(18.30-18.80)。从不同盐度下仔鱼的分布状态及仔鱼的生存指数综合分析,高体仔鱼培育的最适盐度范围为32-35‰。  相似文献   
746.
研究掌握乌原鲤(Procypris merus)仔鱼早期培育过程的摄食特点和饥饿耐受力,将为乌原鲤苗种规模化培育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本文在水温20-22 ℃条件下,选用乌原鲤初孵仔鱼进行饥饿试验,研究饥饿胁迫对乌原鲤仔鱼生长、发育、存活、卵黄囊消耗、初次摄食率以及摄食强度的影响,确定了乌原鲤仔鱼的饥饿不可逆点(PNR)。结果显示,乌原鲤仔鱼5-9日龄为混合营养期。乌原鲤仔鱼5日龄开口摄食,初次摄食率仅达15 %,8日龄仔鱼摄食率达最高水平100 %,维持7 d,19日龄达到不可逆点。饥饿胁迫对乌原鲤仔鱼全长、体长、体高、肛前长、眼径等生长指标有极显著影响(P < 0.01)。试验结果表明,乌原鲤仔鱼具有较强的饥饿耐受能力。掌握乌原鲤仔鱼初次投喂时机,提高仔鱼成活率,可为乌原鲤的大规模培育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747.
【目的】研究新疆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dybowskii)仔鱼的饥饿耐受能力及最佳投喂时间,为其仔鱼培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试验生态学方法,在水温15.2~16.4℃条件下,研究新疆裸重唇鱼仔鱼在饥饿胁迫下的形态发育、生长及存活率等的变化,通过记录饥饿组仔鱼每日的初次摄食率,测定其不可逆点(Point of no return,PNR)。【结果】新疆裸重唇鱼仔鱼7日龄开口摄食,12~13日龄卵黄囊消失,混合营养期5~6 d。仔鱼开口时初次摄食率仅为5%,11日龄达到初次摄食率的最大值100%;17日龄后下降至50%,到达PNR,仔鱼具有初次摄食能力的时间为10 d。9日龄前,两组仔鱼全长无显著差异(P>0.05),12日龄后饥饿组仔鱼全长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饥饿组仔鱼负增长并出现生理性萎缩。饥饿组仔鱼进入PNR后,因饥饿出现身体扭曲、畸形,死亡率逐渐升高,至25日龄死亡率达100%。【结论】在水温15.2~16.4℃下,新疆裸重唇鱼具有一定的耐受饥饿能力,其仔鱼最佳投喂时间为11日龄。  相似文献   
748.
钱勇  夏中斐 《现代农业科技》2009,(15):311-312,316
利用已处理的池塘水、地下水混合成盐度为4~6的咸淡水培育暗纹东方纯仔鱼,通过静水充气法培育,发现刚出膜3d的仔鱼能忍受从淡水至盐度6的突然变化,平均全长12mm的稚鱼能忍受从盐度6至淡水的突然变化,培育的稚鱼无毒或弱毒,处理后的咸淡水对河纯仔鱼和稚鱼无毒、安全,且提高其成活率,使稚鱼间的相互残食习性推迟和减轻.  相似文献   
749.
对初始孵化到孵化后26d(变态前)的圆斑星鲽(Verasper vazriegatus Temminck et Schlegel)仔鱼的消化系统发生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研究。研究表明,在水温为12.5~15.5℃时,初始孵化仔鱼消化道细而直,两端封闭,位于卵黄囊背方。随着仔鱼发育,消化道延长,肝胰脏出现。孵化后6d,仔鱼开口,消化道贯通,开始摄食。孵化后10d,消化道明显分为口咽腔、食道、胃、小肠、直肠,黏膜上皮褶皱增多。孵化后14d,卵黄囊消失,仔鱼完全依靠外源性营养。孵化后26d,胃壁较厚处出现胃腺,但不发达,幽门盲囊尚未出现。由结果可见,孵化后6d仔鱼开口,可开始投喂轮虫;孵化后26d,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逐渐完善,消化吸收能力增强,但由于胃的结构和功能尚不完善,此阶段还应以活体饵料为主,一方面可逐渐加大轮虫的投喂量,另一方面可适当投喂较大的卤虫无节幼体等。本研究旨为圆斑星鲽人工育苗中饵料种类及投喂时间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50.
大弹涂鱼仔鱼的摄食、生长和成活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其永  张杰 《水产学报》1988,12(3):203-212
本文主要论述大弹涂鱼仔鱼阶段有关摄食和生长发育,以及不同饵料对仔鱼生长和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孵化后3—5日龄即仔鱼危险期,正处于内源性(包括混合性)营养转入外源性营养。颗粒有机碎屑是仔鱼的开口饵料,培育期间以底栖硅藻分解后形成的颗粒有机碎屑为饵料,其后期仔鱼成活率高达42.04%。6日龄起逐渐加投桡足类幼体和成体,其16日龄后期仔鱼平均全长可达6.15mm,平均体重1.24m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