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6篇
水产渔业   14篇
  201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鲂(Megalobrama hoffmanni)属鲤形目、鲤科、鲌亚科,鲂属。俗称花(鱼边)、海(鱼边)、大眼(鱼边),广泛分布于珠江水系和海南岛水系,是该水系特有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它从肉质鲜美、细嫩丰腴,饮誉国内外市场。珠江渔谚称:“春(鱼边)、秋鲤、夏三犁”,意即在春季以(鱼边)鱼(广东鲂)、秋季以鲤鱼、夏季以三犁鱼(鲥鱼)为最美味可口。  相似文献   
2.
祁宝伦  谢刚 《水利渔业》1999,19(3):25-25
广东鲂是珠江水系特有的名贵鱼类,因其肉质细嫩、食味鲜美而深受群众欢迎。近年来由于人工繁殖取得成功,使池养苗种供应初步解决,养殖面积大增。作者将几年来对广东鲂的孵化和鱼苗培育结果简要总结如下。1受精卵孵化11孵化合适条件人工受精卵经脱粘剂处理后即可放...  相似文献   
3.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法对广东鲂、团头鲂及其杂交子一代肌肝眼 3种组织的 4种同工酶(EST、LDH、MDH、SOD)进行电泳 ,分析其酶谱组成和活性差异。结果显示父母本同种组织中大部分同工酶的表达酶谱较相似 ,尤其以眼组织的LDH、肝组织的MDH以及 3种组织的SOD同工酶的表型最为相似 ,表明两种鱼的亲缘关系较近 ,是本远缘杂交成功的遗传物质基础。同时父母本的某些同工酶谱又存在有稳定的种间差异 ,如肝组织的LDH。杂交子一代同工酶表型有些具有来自双亲的区带总和 ,有些则单独表达父本或母本的基因 ,更有些出现父母本没有的表型  相似文献   
4.
鳗鲡(Anguilla japonica)胚胎发育与水温和盐度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实验结果表明,鳗鲡胚胎发育与水温和盐度关系密切,在一定的水温范围内,胚胎发育所需时间与水温呈负相关关系,y=246.775e^-0.082x。其合适水温范围是20-26℃,临界水温上限30℃,下限16℃;胚胎发育的合适盐度范围是15-35‰,临界盐度上限40-45‰,下限5-10‰。胚胎孵化率与盐度呈二次曲线相关关系,y=36.93+0.23x-0.19x^2。  相似文献   
5.
广东鲂精子主要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广东鲂是珠江水系和海南水域特有名贵鱼类。有关广东鲂精子的主要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在国内尚为空白,本文对此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收稿日期:1998-11-07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实验鱼取于本所性成熟雄鱼,抹干鱼体生殖孔处的水分,后用干洁注射器吸取刚挤出的新鲜精液少量。观察精子活力的样品即取即用,供电镜观察精子构造的样品按电镜常规固定法和制片法进行,用JEM-T300扫描电镜和JEM-100CXⅡ透射观察和拍照。1.2 方法1.2.1 精子活力的观察 用干净注射器针头挑取微量精液于载玻片上,滴加实验…  相似文献   
6.
采用活体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制作了广东鲂(Megalobrama hoffmanni)(?)和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及其杂交子一代的染色体。广东鲂、团头鲂和其杂交子一代的染色体数目均为 2n=48,最大的染色体对均在 SM组。广东鲂的染色体组型为26m+18sm+4st,总臂数NF=92;团头鲂的染色体组型为26m+22sm,总臂数NF=96;杂交子一代的染色体组型及总臂数与母本广东鲂的相同。广东鲂和团头鲂的染色体组型较相似,从细胞遗传学的角度解释了广东鲂与团头鲂杂交成功、杂种后代可育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卷口鱼的临界水温和溶氧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卷口鱼 (Ptychidiojordani)俗名嘉鱼 ,是珠江水系特有的名贵鱼类 ,经济价值高 ,多年来一直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比较高档的河鲜之一 ,因其肉质嫩滑 ,味道鲜美而深受人们喜爱。近两年群众已有人工养殖卷口鱼的尝试 ,但苗种来源不易。因此 ,要发展该鱼的养殖业 ,一方面必须进行人工繁殖的研究 ,另一方面应深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本文对卷口鱼的耐寒能力和呼吸耗氧的某些特点进行了初步的试验观测 ,这一结果对卷口鱼的生产养殖将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1 材料和方法1 1 试验材料 试验鱼取自江河捕获的野生鱼 ,鱼体健壮无…  相似文献   
8.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法对广东鲂、团头鲂及其杂交子一代肌肝眼 3种组织的 4种同工酶(EST、LDH、MDH、SOD)进行电泳 ,分析其酶谱组成和活性差异。结果显示父母本同种组织中大部分同工酶的表达酶谱较相似 ,尤其以眼组织的LDH、肝组织的MDH以及 3种组织的SOD同工酶的表型最为相似 ,表明两种鱼的亲缘关系较近 ,是本远缘杂交成功的遗传物质基础。同时父母本的某些同工酶谱又存在有稳定的种间差异 ,如肝组织的LDH。杂交子一代同工酶表型有些具有来自双亲的区带总和 ,有些则单独表达父本或母本的基因 ,更有些出现父母本没有的表型  相似文献   
9.
常用化学消毒剂对罗氏沼虾的急性致毒试验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选用11种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对罗氏沼虾仔蚜和幼虾进行急性致毒试验。结果显示,罗氏沼虾虾苗对农药类的兴棉宝,敌百虫最敏感。对硫酸铜次之。对之最不敏感的药物为甲醛,其次为次氯酸钠和生石灰。不同的个体大小对药物的耐受能力朱同,大个体能忍受较高的药物浓度。根据24h半致死浓度TLm24的大小来判定药物对罗氏沼虾虾苗的毒性大小,可将其由高至低排列如下:兴棉宝〉敌百虫〉硫酸铜〉二氯异氰尿酸钠〉孔雀绿〉商锰酸钾》  相似文献   
10.
橘色双冠丽鱼胚后色素细胞发育与体色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物显微镜和体式显微镜等对橘色双冠丽鱼(Amphilophus citrinellus Günther 1864)早期发育过程中体色和色素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变化进行连续观察。结果显示,在水温为(27±1)℃,pH 8.3条件下,仔鱼期:初孵仔鱼体表已具有黑色素,2 dph(day post hatching,dph)黑色素增加,眼窝变黑,未有视觉功能;3dph卵黄囊尚未吸收完毕,黑色素细胞分支,形态多样;4 dph仔鱼有视觉功能,能自行游动;5 dph仔鱼开口,卵黄囊明显变小;7 dph仔鱼出现虹彩细胞;10 dph仔鱼体表出现黄色素细胞;12 dph各鳍被成鱼鳍膜所取代,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继续增多,视觉看到鱼体变黑。稚鱼期:19 dph有鳞片产生,各鳍条发育完全,30 dph发现红色素细胞;幼鱼期:35 dph幼鱼体表为黑色,初步形成7条色素带,全身布满鳞片;65 dph鱼体部分黑色素开始褪去;85 dph黑色素细胞全部褪去,鱼体变为亮黄色。研究结果为培育褪黑完全而且遗传稳定的橘色双冠丽鱼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