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3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223篇
林业   205篇
农学   503篇
基础科学   143篇
  401篇
综合类   2737篇
农作物   2082篇
水产渔业   27篇
畜牧兽医   134篇
园艺   98篇
植物保护   119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204篇
  2021年   337篇
  2020年   291篇
  2019年   262篇
  2018年   169篇
  2017年   256篇
  2016年   340篇
  2015年   285篇
  2014年   440篇
  2013年   369篇
  2012年   501篇
  2011年   465篇
  2010年   381篇
  2009年   347篇
  2008年   288篇
  2007年   249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Strongly acidic soil (e.g. pH < 5.0) is detrimental to tea productivity and quality. Wheat, rice and peanut biochar produced at low temperature (max 300 °C) and differing in alkalinity content were incorporated into Xuan‐cheng (Ultisol; initial pHsoil/water = 1/2.5 4.12) and Ying‐tan soil (Ultisol; initial pH soil/water = 1/2.5 4.75) at 10 and 20 g/kg (w/w) to quantify their liming effect and evaluate their effectiveness for acidity amelioration of tea garden soils. After a 65‐day incubation at 25 °C, biochar application significantly (< 0.05) increased soil pH and exchangeable cations and reduced Al saturation of both tea soils. Association of H+ ions with biochar and decarboxylation processes was likely to be the main factor neutralizing soil acidity. Further, biochar application reduced acidity production from the N cycle. Significant (< 0.05) increases in exchangeable cations and reductions in exchangeable acidity and Al saturation were observed as the rate of biochar increased, but there were no further effects on soil pH. The lack of change in soil pH at the higher biochar rate may be due to the displacement of exchangeable acidity and the high buffering capacity of biochar, thereby retarding a further liming effect. Hence, a significant 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reduced exchangeable acidity and alkalinity balance was found in biochar‐amended soils (< 0.05). Low‐temperature biochar of crop residues is suggested as a potential amendment to ameliorate acidic tea garden soils.  相似文献   
52.
通过模拟试验筛选出几种具有降低茶叶和茶汤中可溶性氟含量的食品添加剂,它们是活性钙、氯化镁、活性白土,在茶汤中使用时可溶性氟分别降低至原液的44.0%、46.3%和54.6%,当与茶叶原料混合时可使水溶态氟降低至原料的64.4%、71.1%和73.2%,因此在需要时适当使用这类材料可起到降低黑茶中可溶态氟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53.
周文劲 《茶叶》2012,38(1):59-62
中国饮茶方式历经了由唐以前的生煮羹饮、唐代的煎茶、宋代的点茶到明清瀹饮法的漫漫演进,中国饮茶方式的历史演变也是中华茶文化发展进程的缩影,也是中华茶文化的精华所在。  相似文献   
54.
韩晶  步畅  岳任  萸茗 《茶叶》2012,38(1):54-56
本文主要介绍了杭州四季茶会之春天的敬老茶会,包括茶会的缘起,历年茶会进行回眸,以及敬老茶会的特色。  相似文献   
55.
最新欧盟茶叶中农药最高残留限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茶叶杂志报道了我国对欧出口茶叶中农药残留严重超标状况,本文结合欧盟新修订的茶叶中农药最高残留限量(MRL),特别从2000年7月1日起对菊酯类和其它一些农药执行新的限量规定,如对氰戊菊酯现规定的MRL为0.1mg/kg比原先规定的10mg/kg下调了100倍等情况提出几项建议。  相似文献   
56.
茶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园生态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之一,茶树及其间作植物与环境既有矛盾的一面,又有统一的一面,两者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生物体必须与它的环境条件相适应才能生存和发展这一基本原理,无论自然生态系统或茶园生态系统都是一致的。人们认识到,茶园生态系统不仅向人类提供茶叶、其他的一些副产品,如水果、蔬菜、药材和家禽、家畜等,更重要的是它也维持了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即涵养水源、改良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减轻自然灾害、调节气候、净化环境、孕育和保存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以及具有观赏园林价值、展示传统文化、旅游休憩等社会功能。文中论述了茶园的生态服务功能、经济服务功能、社会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57.
茶多酚对朗德鹅产肝性能和血清脂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方案。将14周龄、体重相近的健康公朗德鹅1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30只,每只一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40、80、160、320mg/kg茶多酚,以研究茶多酚对朗德鹅产肝性能和血清脂类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160mg/kg添加组肥肝重、肝屠比,与对照组和320mg/kg添加组均差异显著(P<0.05),肝体比与对照组和320mg/kg添加组差异均显著(P<0.01)。2)320mg/kg添加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TG)与对照组和其他试验组差异均显著(P<0.05);320mg/kg添加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TC)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与其他试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各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结论:在玉米型日粮添加40 ̄160mg/kg均能提高朗德鹅产肝性能,添加160mg/kg茶多酚朗德鹅产肝性能最佳,添加320mg/kg茶多酚能显著降低血清TG和TC含量。  相似文献   
58.
贺鼎  王敏  解娟  薛红 《西南园艺》2006,34(4):23-25
为观察鉴定茶树新品系福选9号在重庆市巴南区的适应性及表现,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品种,于2002-2004年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福选9号表现出如下特性:(1)春芽萌动特早,较对照提早11~13d,春茶产量较高。(2)育芽能力强,生长势旺盛,秋梢休止期较对照晚5~7d,全年生育期较对照长16~20d,平均单产高20.5%。(3)抗逆性强,耐寒性和抗旱性与对照相当,抗病虫性稍强。(4)发芽整齐度高,适宜机械化作业。(5)制绿茶品质优良,适制性强。  相似文献   
59.
梁月荣  龚淑英 《茶叶》1999,25(4):202-204
探讨了利用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生产名优绿茶-“巴仙银尖”的加工工艺,证明通过合理嫩有,适度摊放,高温杀青,中温慢烘的技术措施,能生产出名优绿茶。文中同时介绍了“巴仙银尖”茶的品质,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60.
李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226-4226,4263
阐述了发展机制名茶的重要性,分析了安康发展机制名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