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9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2篇
  5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三七根际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YNUCC0233木聚糖酶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三七根际分离到一株产木聚糖酶链霉菌Streptomycessp.YNUCC0233。该菌所产生的木聚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7℃,最适pH为6.0,在pH5.0~9.0和60℃以下时相对稳定。Ba2+和K+对该木聚糖酶有较强的促进作用,Hg2+、Cu2+、Mn2+、Co2+、Ni2+和EDTA对该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Streptomycessp.YNUCC023316SrDNA的1105bp片段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Streptomycessp.YNUCC0233的16SrDNA片段与GenBank中所有已注册的链霉菌分类单位均不同。  相似文献   
12.
以白灵菇为出发菌株,研究该菌株在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的条件下产木聚糖酶活力大小,从中筛选出最佳培养基配方。通过测量菌丝干重,采用DNS法测定白灵菇产木聚糖酶活性大小,并根据碳源、氮源、无机盐对白灵菇产木聚糖酶的活性的影响,得出白灵菇最适培养基组成为:甘蔗渣5%、黄豆粉2%、MgSO40.15%、KH2PO40.3%、ZnSO40.01%、VB12粒。发酵液酶活力可达到60.50U/ml。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小麦基础日粮中添加国产酶(EⅠ)和进口酶(EⅡ)两种木聚糖酶制剂,研究木聚糖酶对肉仔鸡各段消化道食糜停留时间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试验将7日龄肉仔鸡随机分成5组:小麦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5%EⅠ(A1组)、0.02%EⅠ(A2组)、0.02%EⅡ(B1组)、0.05%EⅡ(B2组)、0%(C组),饲喂至21日龄。结果表明:在所有组中,食糜在空肠和回肠的停留时间最长。加酶组使腺胃、结肠、盲肠的停留时间延长,使其它消化道停留时间缩短(P>0.05),A1组、A2组、B1组、B2组使总停留时间分别比对照组减少15.2%、6.4%、13.6%、13.8%。与对照组相比,加酶组可显著提高干物质和粗蛋白的粪消化率。所有组中嗉囊、腺胃、十二指肠和盲肠消化率表现为负值,肌胃、空肠、回肠和结肠各段消化率为正值,且从空肠到结肠消化率有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土壤微生物DNA木聚糖酶基因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国产硅胶Gk254(60型)代替进口Glass bead的改良方法抽提土壤微生物DNA,然后设计了一对扩增木聚糖酶基因片段的新简并引物,对抽提的土壤微生物DNA进行PCR扩增。扩增片段连接pMD18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重组片段通过酶切进行RFLP分析后,测序分析得到10个木聚糖酶基因片段。对所得片段翻译的氨基酸序列进行BLAST分析表明有8个片段与来自放线菌的木聚糖酶具有较高的同源性,2个与假单胞菌的木聚糖酶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所得10个木聚糖酶片段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显示,第27个氨基酸均为天冬酰胺(N),暗示这些来自土壤微生物DNA的基因片段编码耐碱的木聚糖酶。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扩增的木聚糖酶片段之间的相似性均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玉米芯木糖-纤维素酶法分级工艺中的稀酸预处理、蒸煮预处理和木聚糖酶解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干燥的玉米芯为原料,先进行稀酸-蒸煮预处理,研究不同因素对木糖得率的影响,然后再对物料进行木聚糖酶酶解。[结果]得到的玉米芯酸预处理优化工艺为:固液比1∶10 g/ml,H2SO40.5%,水浴70℃,处理2.0 h,木糖的损失率为4.72%,木糖酶解得率为30.03%。酸预处理后玉米芯残渣蒸煮预处理条件为:固液比1∶10 g/ml加入水,在120℃预水解2.0 h,蒸煮液木糖得率为54.77%,总酶解得率为69.11%。酶水解条件:pH 5.0,加酶量2 800 IU/g玉米芯,50℃水解36 h,总酶解得率83.41%。[结论]玉米芯蒸煮预处理能提高木糖的得率,单一用稀酸预处理再酶解得到木糖的得率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通过肉鸡代谢试验考察木聚糖酶对玉米、小麦、麦麸和米糠的养分利用率和表观代谢能(AME)值的影响,确定木聚糖酶与不同能量饲料的定量关系.试验包括4个单因子试验,分别用玉米、小麦、麦麸、米糠进行代谢试验,每种饲料设5个处理,添加不同水平木聚糖酶,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鸡.试验结果表明:对于玉米,当木聚糖酶添加水平为1 500 IU/kg时,与对照组相比,干物质利用率提高了0.93%(P<0.05).对于小麦,木聚糖酶水平为3 000 IU/kg时,干物质、能量和蛋白质利用率提高幅度最大,分别提高了7.02%(P<0.01)、6.78%(P<0.01)和22.31%(P<0.05).对于麦麸,在木聚糖酶为6 000 IU/kg时,干物质和能量利用率提高幅度最大,分别提高10.14%和14.73%(P<0.01);在木聚糖酶为4 000 IU/kg时,蛋白质利用率提高157.31%(P<0.01).对于米糠,在酶水平为1 500 IU/kg时,米糠的蛋白质利用率提高了27.92%(P<0.05).适宜水平的木聚糖酶显著提高了小麦、麦麸的AME值.结果表明,玉米、小麦、麦麸、米糠中每克总木聚糖的适宜木聚糖酶添加量分别为35.38、27.01、30.21和18.27 IU,每克水溶性木聚糖的适宜木聚糖酶添加量分别为1 250、273.56、753.33和937.5 IU.  相似文献   
17.
培养条件对毛栓菌木聚糖酶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碳源、氮源、接种量、培养温度等培养条件对木聚糖酶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麸皮作碳源、(NH4)2SO4作氮源有利于木聚糖酶的分泌,接种量、培养温度、装液量、对木聚糖酶的分泌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木聚糖酶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GXC木聚糖酶的稳定性。结果发现:木聚糖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pH 稳定性,对金属离子不敏感,耐储存,对胰蛋白酶的耐受性大于胃蛋白酶。  相似文献   
19.
为获得较高的木聚糖酶产量,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方法,筛选氮源、碳源、无机盐、接种量、装液量、Na2CO3、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多个单因素,对产木聚糖酶的芽孢杆菌YS1069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豆饼粉25 g/L、麸皮40g/L、NaNO3 0.9 g/L、K2HPO43g/L、MgSO4·7H2O 0.6 g/L、接种量4%、装液量30 ml/250 ml(v/v)、Na2CO3添加量18 g/L、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96 h时,酶活性达到最高.再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对影响木聚糖酶产量的8个主要因素进行评价,确定Na2CO3浓度、麸皮浓度和MgSO4·7H2O浓度是影响产酶量的3个主要因素.利用中心组合设计及Design-Expert 8.05软件分析,获得了主要因素的最优条件,即Na2CO3浓度21.86g/L、麸皮浓度51.41 g/L、MgSO4·7H2O浓度0.59 g/L,实验最终酶活性比发酵优化前提高了5倍.  相似文献   
20.
黑曲霉木聚糖酶结构基因和5'调控区基因克隆及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A3的基因组DNA为模板,根据已报道的xynB基因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在合适的PCR反应条件下有效地扩增出了xynB的结构基因及其5'调控区序列片段,并克隆到pBS-T载体上,序列测定表明,该目的片段全长1 611 bp.通过序列分析:结构基因部分长744 bp,其中含有一个66 bp的内含子和18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序列;xynB基因的cDNA序列大小为678 bp,编码225个氨基酸,与GenBank上检索的木聚糖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达98%,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99%.在翻译起始点上游92 bp和118 bp处找到转录起始位点和类"TATA"box的核心启动子区特征元件以及"CAAT"box,表明所克隆的调控区序列具有真核生物启动子特点,这为构建木聚糖酶高效表达载体,用于工业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