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42篇
  免费   547篇
  国内免费   2300篇
林业   178篇
农学   1877篇
基础科学   96篇
  754篇
综合类   3744篇
农作物   2954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29篇
园艺   1782篇
植物保护   268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216篇
  2021年   260篇
  2020年   353篇
  2019年   214篇
  2018年   318篇
  2017年   412篇
  2016年   578篇
  2015年   551篇
  2014年   521篇
  2013年   552篇
  2012年   632篇
  2011年   690篇
  2010年   681篇
  2009年   631篇
  2008年   615篇
  2007年   697篇
  2006年   530篇
  2005年   498篇
  2004年   320篇
  2003年   249篇
  2002年   241篇
  2001年   245篇
  2000年   231篇
  1999年   172篇
  1998年   163篇
  1997年   144篇
  1996年   137篇
  1995年   130篇
  1994年   117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3年   6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4 毫秒
31.
津粉207是利用自交系09-163为母本、10-202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番茄杂交一代品种。无限生长类型,耐低温,早熟、果实粉红、果形美观,单果质量在220 g以上,产量高,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烟草花叶病毒病和番茄灰叶斑病等,适宜华北地区早春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32.
为探明华北地区山前平原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小麦合理的氮肥运筹。于2013-2015年2个小麦生长季,设置4个滴灌施氮量(N0-不施氮、N1-120 kg/hm~2、N2-240 kg/hm~2、N3-360 kg/hm~2)处理,研究滴灌水肥一体化下施氮量对小麦氮素吸收积累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N1、N2和N3处理的小麦干质量及产量较处理N0显著增加,N1、N2和N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施氮量对小麦茎秆的氮含量影响较大,但对籽粒氮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处理N3的小麦总吸氮量分别显著高于处理N0、N1和N2,但处理N1和N2之间无显著差异;氮肥收获指数以N2处理最高,氮肥当季回收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生产效率和氮肥利用效率均表现出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的趋势;施氮量超过240 kg/hm~2,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加,且随种植年限的延长更加明显。采用一元二次方程拟合,获得小麦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238.46~250.78 kg/hm~2,经济施氮量为174.28~207.18 kg/hm~2。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该条件下小麦滴灌经济施氮量以174~207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33.
以南方高海拔地区栽培的甜樱桃品种“美早”和“萨米脱”为试材,利用质构仪质地多面分析法(TPA)和整果穿刺法研究其贮藏过程中质地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过程中两个品种樱桃果肉的硬度与弹性、咀嚼性,咀嚼性与弹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且随贮藏时间的延长,果肉硬度、弹性、咀嚼性和果皮强度下降,果皮韧性增强,而果肉凝聚性和回复性则先上升后下降。贮藏42 d后,“美早”甜樱桃果肉的硬度、咀嚼性、凝聚性和回复性显著高于“萨米脱”甜樱桃,同时保持较低的果皮韧性,说明其更耐贮藏。  相似文献   
34.
利用5个锈病成株期抗性基因的KASP标记Sr2_ger9 3p、Lr34jagger、CSTM4_67G、Lr68-2、VPM_SNP和抗赤霉病基因Fhb1的KASP标记TaHRC-KASP,对云南省育成的42个小麦品种(系)进行检测,旨在筛选出含有目标基因的优异小麦种质,为云南省持久抗病小麦新品种(系)的选育提供材料。结果表明,4个材料含兼抗型成株抗锈病基因Lr34/Yr18/Sr57,频率为9.52%;6个品种(系)含兼抗型成株抗锈病基因Lr67/Yr46/Sr55,频率为14.29%;7个材料含抗慢叶锈病基因Lr68,频率为16.67%;含兼抗型成株抗锈病基因Sr2/Yr30和成株抗叶锈基因Lr37的材料各有1个,频率均为2.38%;未检测出含抗赤霉病基因Fhb1的品种(系)。云麦69、云麦75、云麦56、宜麦1号和宜麦3号等兼有2个成株期抗锈病基因,可作为今后云南持久抗锈病育种的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35.
Due to the growing interest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on cropping of wheat in optional late autumn terms, called facultative, genetic research and field evaluation were taken on four spring cultivars: Tybalt (NL), Monsun (DE), Ostka Smolicka (PL) and Bombona (PL), currently being recommended by breeders. The PPD gene analyze, expression level of dehydrine genes (WCS120 and WDHN13) in cooling test, and qPCR for RNA isolation and analyses of WCS120 and WDHN13 gene expression at the BBCH12 stage of wheat were estimated. Molecular analysis of PPD-D1 gene confirmed the presence of photoperiod sensitive allele ppd-D1b in all tested genotypes. The highest level of NRE WCS120 gene was detected in cultivars Tybalt and Bombona. Two-year field experimental study assessed the growth,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vity of facultative and spring crops of studied cultivars. Based on our results from field experiments and result of molecular analysis of alleles of PPD-D1 gene, the tested genotypes can be considered as potentially facultative genotypes.  相似文献   
36.
吴慧娟  刘艳  王锡锋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7):3337-3343
【目的】由异沙叶蝉(Psammotettix alienus)传播的小麦矮缩病毒病是近年来中国西北部麦区严重发生的小麦病毒病害之一。受侵染的小麦植株严重矮化,有效分蘖减少,产量损失严重。论文旨在明确小麦矮缩病毒(Wheat dwarf virus,WDV)侵染小麦植株后矮化症状形成与赤霉素代谢调控的关系,为该病害的防治打下基础。【方法】以小麦品种扬麦12为试验材料,以异沙叶蝉为传毒介体饲毒后转移到1叶期的健康幼苗(3头/株)上进行传毒,同时以无毒异沙叶蝉取食健康幼苗为对照。根据试验需要,不同时间取样备用。为保证试验的准确性,经PCR检测为阳性的作为处理组试验材料;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利用植物赤霉素(GA3)试剂盒测定分析侵染第21天取样的小麦叶片赤霉素含量;将带毒条沙叶蝉接种的小麦苗分为两个平行处理组,接种后第7天分别用GA3(浓度为50 mg·L-1)和H2O进行叶面喷施处理,每隔一周处理一次。以无毒叶蝉接种后长势一致的小麦苗作为对照组,根据株高统计结果分析外施赤霉素对受侵染小麦植株的表型变化;以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的内根-贝壳杉烯合成酶(ent-kaurene synthase-like 3,KSL3)的基因编码区序列为参考基因设计引物(KSL3-F:5′-ATGATGGTGAATCCGCCGC-3′;KSL3-R:5′-TTAATGGTTGATCTTTGTTT-3′),对扬麦12的KSL3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分别取接种后7、14和21 d的小麦植株叶片,提取RNA后反转录,以克隆得到的Ta KSL3基因序列设计引物(Ta KSL3-F:5′-GAGACATGTGCCATGGCGTTC-3′;Ta KSL3-R:5′-CGTGTCACTCAGATCGGTGGAG-3′),选择小麦翻译延伸因子1A(EF-1α)作为内参基因,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赤霉素代谢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经ELISA检测发现,接种21 d的发病植株赤霉素含量与健康植株相比降低了28.9%;通过施用浓度为50 mg·L-1的赤霉素后,发病植株的平均株高相比对照组显著增加35.9%;采用同源克隆得到了完整的小麦赤霉素合成途径关键酶KSL3的编码区序列,长度为1 827 bp,编码608个氨基酸,BLAST比对分析发现该DNA序列与山羊草KSL3编码区序列相似度为85.2%。经荧光定量检测发现受小麦矮缩病毒侵染后小麦KSL3表达量显著下降,接种14 d降低为对照组的35.7%,21 d降低为对照组的9.6%。【结论】小麦矮缩病毒的侵染导致赤霉素合成途径关键酶的表达量降低,可能使赤霉素合成受阻,赤霉素含量降低引发受赤霉素调节的细胞生物学过程异常,从而诱导矮化症状形成。研究结果为揭示小麦矮缩病毒侵染的致病机理和病害防控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7.
为进一步探究春化基因VRN1在小麦发育进程中的功能,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了VRN1基因在不同发育特性小麦品种新春2号、京841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VRN1基因在新春2号叶片和茎尖中表达量均呈上升趋势,VRN1基因在京841叶片中呈波动上升趋势,在茎尖中表达量趋于0;以p FGC5941载体为基础构建含有VRN1反向重复序列的RNA干扰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茎尖转化法转化新春2号获得了再生植株,并通过PCR法检测获得了转基因阳性植株,为从分子水平上实现小麦发育特性遗传改良和创育小麦新种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8.
小菊新品种‘枫林黄星’是以‘Branice Sunny’为母本,‘183’株系为父本经人工杂交选育而成,舌状花亮黄色,头状花序直径3.7 cm,冠幅63.8 cm,单株着花1 007朵。‘枫林红晕’是以‘388’株系为母本,从德国引进的多个品种为父本混合授粉选育而成,舌状花中上部粉色,下部白色,头状花序直径3.6 cm,冠幅60.2 cm,单株着花847朵。两个新品种冠幅大,株形紧凑丰满,呈半圆形,群体效果良好,适于北京地区秋季绿化。  相似文献   
39.
 ‘华雄’是在白蜡属种质资源收集过程中发现并选育出的绒毛白蜡新品种。雄株,干形较直,当年生枝和纸质叶片上下表面均被密毛,耐盐碱性强。  相似文献   
40.
普通小麦品种"南农9918"经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sulfonate,EMS)诱变获得一个矮秆、多蘖、长穗突变体"NM9",在该突变体中定位到一个新的矮秆突变基因Rht_NM9。内源激素在普通小麦株高建成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为了解析Rht_NM9致矮的生理机制,本研究以南农9918及其矮秆突变体NM9为材料,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ELISA)测定了不同生育期各节间内源赤霉素(GA)、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和玉米素核苷(ZR)的含量,分析小麦发育关键时期的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株高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孕穗期和抽穗期,矮秆突变体NM9中GA、ABA含量均显著高于南农9918,而ZR含量则显著低于南农9918,IAA含量在南农9918和突变体NM9之间无明显差异。此外,突变体NM9各节间中GA/ABA比值显著高于南农9918,而IAA/ABA、(IAA+GA)/ABA、ZR/ABA比值显著低于南农9918。以上结果表明小麦株高受多种激素调控,突变体中内源ABA含量升高,IAA/ABA和ZR/ABA比值降低会抑制植物株高伸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