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85篇
  免费   1224篇
  国内免费   4029篇
林业   109篇
农学   3713篇
基础科学   1075篇
  2834篇
综合类   10094篇
农作物   4617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370篇
园艺   202篇
植物保护   1700篇
  2024年   125篇
  2023年   450篇
  2022年   687篇
  2021年   775篇
  2020年   861篇
  2019年   823篇
  2018年   706篇
  2017年   922篇
  2016年   1197篇
  2015年   942篇
  2014年   1205篇
  2013年   1213篇
  2012年   1544篇
  2011年   1521篇
  2010年   1333篇
  2009年   1295篇
  2008年   1132篇
  2007年   1296篇
  2006年   992篇
  2005年   905篇
  2004年   643篇
  2003年   502篇
  2002年   433篇
  2001年   455篇
  2000年   436篇
  1999年   295篇
  1998年   268篇
  1997年   237篇
  1996年   236篇
  1995年   240篇
  1994年   174篇
  1993年   160篇
  1992年   146篇
  1991年   114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70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1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13篇
  1977年   16篇
  1963年   6篇
  1962年   20篇
  1955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利用5个锈病成株期抗性基因的KASP标记Sr2_ger9 3p、Lr34jagger、CSTM4_67G、Lr68-2、VPM_SNP和抗赤霉病基因Fhb1的KASP标记TaHRC-KASP,对云南省育成的42个小麦品种(系)进行检测,旨在筛选出含有目标基因的优异小麦种质,为云南省持久抗病小麦新品种(系)的选育提供材料。结果表明,4个材料含兼抗型成株抗锈病基因Lr34/Yr18/Sr57,频率为9.52%;6个品种(系)含兼抗型成株抗锈病基因Lr67/Yr46/Sr55,频率为14.29%;7个材料含抗慢叶锈病基因Lr68,频率为16.67%;含兼抗型成株抗锈病基因Sr2/Yr30和成株抗叶锈基因Lr37的材料各有1个,频率均为2.38%;未检测出含抗赤霉病基因Fhb1的品种(系)。云麦69、云麦75、云麦56、宜麦1号和宜麦3号等兼有2个成株期抗锈病基因,可作为今后云南持久抗锈病育种的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92.
Due to the growing interest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on cropping of wheat in optional late autumn terms, called facultative, genetic research and field evaluation were taken on four spring cultivars: Tybalt (NL), Monsun (DE), Ostka Smolicka (PL) and Bombona (PL), currently being recommended by breeders. The PPD gene analyze, expression level of dehydrine genes (WCS120 and WDHN13) in cooling test, and qPCR for RNA isolation and analyses of WCS120 and WDHN13 gene expression at the BBCH12 stage of wheat were estimated. Molecular analysis of PPD-D1 gene confirmed the presence of photoperiod sensitive allele ppd-D1b in all tested genotypes. The highest level of NRE WCS120 gene was detected in cultivars Tybalt and Bombona. Two-year field experimental study assessed the growth,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vity of facultative and spring crops of studied cultivars. Based on our results from field experiments and result of molecular analysis of alleles of PPD-D1 gene, the tested genotypes can be considered as potentially facultative genotypes.  相似文献   
93.
宁夏马铃薯脱毒种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宁夏自治区马铃薯种薯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介绍了宁夏马铃薯脱毒种薯产业的发展现状,详细分析了该产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4.
吴慧娟  刘艳  王锡锋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7):3337-3343
【目的】由异沙叶蝉(Psammotettix alienus)传播的小麦矮缩病毒病是近年来中国西北部麦区严重发生的小麦病毒病害之一。受侵染的小麦植株严重矮化,有效分蘖减少,产量损失严重。论文旨在明确小麦矮缩病毒(Wheat dwarf virus,WDV)侵染小麦植株后矮化症状形成与赤霉素代谢调控的关系,为该病害的防治打下基础。【方法】以小麦品种扬麦12为试验材料,以异沙叶蝉为传毒介体饲毒后转移到1叶期的健康幼苗(3头/株)上进行传毒,同时以无毒异沙叶蝉取食健康幼苗为对照。根据试验需要,不同时间取样备用。为保证试验的准确性,经PCR检测为阳性的作为处理组试验材料;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利用植物赤霉素(GA3)试剂盒测定分析侵染第21天取样的小麦叶片赤霉素含量;将带毒条沙叶蝉接种的小麦苗分为两个平行处理组,接种后第7天分别用GA3(浓度为50 mg·L-1)和H2O进行叶面喷施处理,每隔一周处理一次。以无毒叶蝉接种后长势一致的小麦苗作为对照组,根据株高统计结果分析外施赤霉素对受侵染小麦植株的表型变化;以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的内根-贝壳杉烯合成酶(ent-kaurene synthase-like 3,KSL3)的基因编码区序列为参考基因设计引物(KSL3-F:5′-ATGATGGTGAATCCGCCGC-3′;KSL3-R:5′-TTAATGGTTGATCTTTGTTT-3′),对扬麦12的KSL3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分别取接种后7、14和21 d的小麦植株叶片,提取RNA后反转录,以克隆得到的Ta KSL3基因序列设计引物(Ta KSL3-F:5′-GAGACATGTGCCATGGCGTTC-3′;Ta KSL3-R:5′-CGTGTCACTCAGATCGGTGGAG-3′),选择小麦翻译延伸因子1A(EF-1α)作为内参基因,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赤霉素代谢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经ELISA检测发现,接种21 d的发病植株赤霉素含量与健康植株相比降低了28.9%;通过施用浓度为50 mg·L-1的赤霉素后,发病植株的平均株高相比对照组显著增加35.9%;采用同源克隆得到了完整的小麦赤霉素合成途径关键酶KSL3的编码区序列,长度为1 827 bp,编码608个氨基酸,BLAST比对分析发现该DNA序列与山羊草KSL3编码区序列相似度为85.2%。经荧光定量检测发现受小麦矮缩病毒侵染后小麦KSL3表达量显著下降,接种14 d降低为对照组的35.7%,21 d降低为对照组的9.6%。【结论】小麦矮缩病毒的侵染导致赤霉素合成途径关键酶的表达量降低,可能使赤霉素合成受阻,赤霉素含量降低引发受赤霉素调节的细胞生物学过程异常,从而诱导矮化症状形成。研究结果为揭示小麦矮缩病毒侵染的致病机理和病害防控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5.
为进一步探究春化基因VRN1在小麦发育进程中的功能,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了VRN1基因在不同发育特性小麦品种新春2号、京841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VRN1基因在新春2号叶片和茎尖中表达量均呈上升趋势,VRN1基因在京841叶片中呈波动上升趋势,在茎尖中表达量趋于0;以p FGC5941载体为基础构建含有VRN1反向重复序列的RNA干扰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茎尖转化法转化新春2号获得了再生植株,并通过PCR法检测获得了转基因阳性植株,为从分子水平上实现小麦发育特性遗传改良和创育小麦新种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
翟宇  王哲  王悦 《蔬菜》2019,(2):65-67
依据对马铃薯价格的实时监控,以2018年河北省第三季度马铃薯价格为主要研究对象,阐明了2018年河北省马铃薯价格横向水平及纵向变化趋势,并对影响价格的因素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河北、山东、甘肃3大产区及全国,2018年第三季度河北省马铃薯价格处于最低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年同比增幅最大。分析表明:马铃薯库存、气候的变化以及马铃薯收获期是影响第三季度河北省马铃薯价格的主要因素。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调整种植结构、适时出售的建议。  相似文献   
97.
为了充分挖掘和提高作物抗旱性及水分利用效率,通过选用新品种是最有效且易行的技术措施,以期解决品种应用盲目和抗旱应对被动的问题。本研究在山西晋中盆地大田条件下,以生产上推广应用的11个不同基因型玉米新品种为试材,于拔节期设置3种不同水分处理,分析了其产量、抗旱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水分条件下,各品种产量、抗旱性排序不同,其中‘大丰30’、‘迪卡M753’的丰产性、稳产性和抗旱性综合表现最好,正常供水下,其产量分别可达13634 kg/hm2和14478 kg/hm2,抗旱指数分别达0.999和1.029;同时在分析水分利用效率和水分生产效率后,得出在拔节期补充灌溉45 mm时,既可获得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同时灌溉水分生产效率也最高,分别为29.77 kg/(mm·hm2)和30.92 kg/(mm·hm2)。因此,‘大丰30’和‘迪卡M753’可作为主干型品种在该区域进一步验证和应用,且在该区域运用非充分灌溉,对保护水资源和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
水分和氮素管理对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笔者研究尿素类型与灌溉管理对玉米节水保肥的影响以达到玉米高氮肥利用效率和高产田的生产目标。本研究在2016—2017年开展2年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讨论了尿素类型(普通尿素和控释尿素)及灌溉对玉米土壤和氮素利用的影响。每种尿素类型设置2种氮素水平,分别为75、150 kg N/hm 2,以不施氮肥为对照。水分设置2种灌溉水平,分别为全生育期不灌水和灌浆阶段灌水85 mm。结果表明:在灌溉与施氮水平相同下,0~40 cm土层应用控释尿素处理氮含量较高,但在更深的土壤层低于普通尿素处理;相对于不灌溉,灌溉增加了硝态氮的损失,但施用控释尿素的处理硝态氮损失低于施用普通尿素处理;灌溉条件下施用控释尿素可以提高玉米氮素吸收,并使更多的氮向籽粒中转移;与普通尿素相比,控释尿素提高了氮肥利用率,降低土壤对氮需求的依赖。控释尿素低氮的释放可以减少硝态氮在土壤中的存留时间而迅速被玉米吸收,从而降低硝态氮的损失风险,提高了土壤氮肥利用效率。综上,控释尿素与少量灌溉相结合适用于华北半湿润地区达到玉米高氮肥利用效率和高产田的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99.
我国玉米茎腐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来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30):130-134
玉米茎腐病是一种世界性土传真菌病害,该病害在我国玉米产区均有发生。近年来,受耕作制度(如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等)的改变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生产中使用的高抗茎腐病的玉米品种不多等因素,致使田间病原菌数量增加,我国玉米茎腐病有逐渐加重的趋势。针对玉米茎腐病危害逐年加重的现状,本文系统综述了玉米茎腐病致病菌、发病症状表现、病情分级标准、病害侵染规律、抗性鉴定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并提出了玉米茎腐病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00.
Current potato breeding approaches are hampered by several factors including costly seed tubers, tetrasomic inheritance and inbreeding depression. Genomic selection (GS) demonstrated interesting results regardless of the ploidy level, and can be harnessed to circumvent these problems. In this work, three GS models were evaluated using 50,107 informative SilicoDArT markers and 11 traits in two values for cultivation and use (VCU) potato trials. Two key breeding problems modelled included predicting the performance of (i) new and unphenotyped clones (cross‐validation) and (ii) a VCU using another as training set (TS). GS models performed comparably. Cross‐validation accuracy was high for D35, D45, DMW and BVAL, in ascending order. Prediction accuracies of the VCUs were highly correlated, but the best prediction was obtained for the smaller VCU using the bigger as TS. Cross‐validation and VCU prediction accuracies were higher when bigger TSs were used. The findings herein indicate that GS can be attractively integrated in potato breeding, particularly in early clonal generations to predict and select for traits with low heritability which would otherwise require more testing years, environments and resour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