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34篇
  免费   492篇
  国内免费   1105篇
林业   1522篇
农学   544篇
基础科学   2411篇
  1473篇
综合类   3541篇
农作物   406篇
水产渔业   177篇
畜牧兽医   605篇
园艺   157篇
植物保护   295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39篇
  2022年   355篇
  2021年   359篇
  2020年   314篇
  2019年   424篇
  2018年   233篇
  2017年   374篇
  2016年   471篇
  2015年   397篇
  2014年   497篇
  2013年   450篇
  2012年   716篇
  2011年   622篇
  2010年   500篇
  2009年   594篇
  2008年   518篇
  2007年   601篇
  2006年   545篇
  2005年   461篇
  2004年   374篇
  2003年   301篇
  2002年   223篇
  2001年   199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玉米脱粒破碎率关键影响因子及其最优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粒破碎率高是当前中国玉米机械收获子粒的重要限制因素,解析破碎率变化原因,建立其简便预测模型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采集7个玉米品种在3个种植密度下组合的果穗,在不同子粒含水率梯度条件下开展单穗脱粒试验。种植密度在6万~9万株/hm2范围内对子粒破碎率没有影响,品种、子粒的含水率、抗侧压碎力和穿刺强度等的影响均达到统计显著水平。品种对破碎率变化的偏贡献率为12.7%,且品种的偏贡献率子粒含水率的偏贡献率抗侧压碎力的偏贡献率穿刺强度的偏贡献率,种植密度的偏贡献率接近于零。破碎率的最优预测因子是穿刺强度,预测模型:破碎率=10.25×0.990穿刺强度,满足破碎率不高于5%约束的穿刺强度值不得低于60 MPa。研究结果可为玉米破碎率预测、宜机收玉米新品种培育与鉴定、脱粒机具设计与制造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2.
阐述了舒城县干汊河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取得的成效,指出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83.
84.
玉米是世界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收获是玉米生产的重要环节。设计一款适合偏远山区、丘陵地区等路况复杂、地块小且不规则地使用的青贮机有很好的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对设计内容的研究与分析,得出设计流程,为物理样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5.
农牧户作为退牧还草技术的实施者和重要利益相关者,其对技术的感知度和认可度对于调整和完善退牧还草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草地荒漠化典型区域——内蒙古鄂托克旗为例,采用主观层次分析法和客观熵权法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包括技术成熟度、技术应用难度、技术相宜性、技术效益和技术推广潜力5个方面的退牧还草技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农牧户视角对内蒙古鄂托克旗退牧还草技术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基于农牧户视角的鄂托克旗退牧还草技术综合评价结果为0.469 8,说明农牧户对于退牧还草技术的综合评价处于中等水平,技术满意度一般,技术可持续性较弱。具体表现为农牧户对于技术自身的草地生态系统退化修复功能持以肯定态度,生态效益评价较高;而对于经济效益和技术可持续性评价较低。2)分项退牧还草技术评价结果由高到低的排序为:技术相宜性、技术效益、技术成熟度、技术应用难度、技术推广潜力。3)分区域研究得出,鄂托克旗退牧还草技术综合评价的区域差异性较小。因此,退牧还草技术的综合评价结果能够反映农牧户对于该项技术的满意程度,为退牧还草技术的持续有效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
桃蚜作为世界范围内农作物主要害虫,在我国主要蔬菜种植区均有发生。因其繁殖能力强以及对蔬菜尤其是辣椒质量造成危害而成为重要防治对象。为了明确四川省成都主要辣椒种植区桃蚜空间分布格局,本试验运用2种回归方法和8个聚集度指标(K, C, CA, I, M*, m*/m, L*, L*/(1+m))对桃蚜盛发期种群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Iwao回归法和Taylor幂法计算桃蚜种群理论抽样数,Iwao和kuno序贯抽样技术拟合桃蚜的序贯抽样模型。结果表明桃蚜种群呈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且个体间相互吸引,其聚集原因是由桃蚜习性与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的,但8月下旬开始聚集原因主要有环境因素决定;通过种群密度与聚集度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用平均拥挤度(m*/m)、负二项分布指标(K),久野指数(CA)及L*/(m+1)分析桃蚜空间分布型更具说服力;并利用空间格局参数确定了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87.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模式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冬小麦生长期正处于华北平原降水较少的干旱季节,实现高产依赖于灌溉,是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的主导因素之一。随着国家地下水限采政策的实施,在地下水超采区如何稳定冬小麦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是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综述以往研究并结合典型地点田间试验结果,从冬小麦种植可减少休闲期土壤蒸发损失、具有的深根系系统可充分利用土壤储水、可利用微咸水替代淡水灌溉、通过限水灌溉发展优质麦生产、冬春形成覆盖层美化和防沙尘效应等方面论述了华北平原种植冬小麦的优势,提出华北平原冬小麦生产需要转变传统高耗水高产量理念,充分发挥冬小麦抗旱、耐盐能力强的特点,在不实施大规模压缩冬小麦种植面积条件下,通过冬小麦限水灌溉和微咸水利用满足对地下水压采需求,充分发挥华北平原冬小麦种植冬春防风沙、美化环境的生态功能,同时满足区域口粮安全的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88.
为保证机床夹具设计的可靠性,定位误差的计算是机床夹具设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为此从定位误差的产生机理出发,介绍了定位误差的概念、产生原因,并给出计算公式,有助于快速实现定位误差的求解。  相似文献   
89.
2001—2020年中国奶粉进口贸易发展呈现规模持续增扩与地位提升,产品结构趋于优化,进口来源有效拓展,进口均价持续攀升等特征。但也存在着进口增势迅猛,冲击国内产业;来源市场集中,均价不断高涨;假洋奶粉泛滥,扰乱市场秩序;走私花样繁多,海关监管困难等问题。提出新时期应积极扶持国产奶粉生产企业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拓展来源渠道,分散风险集聚;整顿行业乱象,规范市场秩序;从严海关监管,打击非法走私,实现国内奶粉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0.
朱千锋 《湖南农机》2011,(11):66-67
在很多的行业、部门中,都存在着因为现场与能够处理数据的管理机构隔着较远的距离,或者因为现场无人值守而导致取得的第一手数据无法及时的进行上传,但是,又必须要定时的对部分现场数据进行及时的了解和传送,这样的话对现场的情况就能够起到实时监控或者准时监控的目的。这时,各行业部门中就非常需要得到一种能够满足该项要求的单片机数据采集及远程通信系统来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