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25篇
  免费   477篇
  国内免费   925篇
林业   780篇
农学   1456篇
基础科学   131篇
  1009篇
综合类   4934篇
农作物   1187篇
水产渔业   196篇
畜牧兽医   1407篇
园艺   550篇
植物保护   277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201篇
  2022年   322篇
  2021年   353篇
  2020年   335篇
  2019年   368篇
  2018年   236篇
  2017年   376篇
  2016年   514篇
  2015年   507篇
  2014年   629篇
  2013年   616篇
  2012年   828篇
  2011年   832篇
  2010年   741篇
  2009年   844篇
  2008年   692篇
  2007年   746篇
  2006年   570篇
  2005年   439篇
  2004年   296篇
  2003年   245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ROOT UV-B SENSITIVE4 (RUS4)是拟南芥DUF647蛋白家族的一个功能未知的成员。RUS1和RUS2曾经报道和根UV-B-感应途径相关联,并在拟南芥早期幼苗形态发生和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探究RUS4的分子功能,本研究对RUS4蛋白进行了亚细胞定位分析。首先,我们通过Gateway TOPO载体系统,构建了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MDC83-RUS4;然后,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花苞转化法,获得了转化pMDC83-RUS4的转基因拟南芥株系;对转基因植物叶肉原生质体的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RUS4-GFP信号与叶绿体的自发荧光共定位,说明RUS4蛋白定位叶绿体中。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RUS4的分子功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2.
以圣安德瑞斯、波特拉和蒙特瑞3种四季草莓为材料,在茂县进行夏季栽培比较试验,通过各品种的农艺性状及果实内、外在品质等指标进行分析对比以及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圣安德瑞斯的长势最好;圣安德瑞斯的果实虽然大而重但糖酸比较低,口感较差,风味偏酸,蒙特瑞的固酸比最高,风味最好; 3个品种加权关联度排名依次为蒙特瑞、圣安德瑞斯、波特拉。结论:在茂县及相应高原区域栽培条件下,蒙特瑞的综合适应性最佳。  相似文献   
83.
经过查阅历史档案、询问当事人及外业核查、调查,结果表明:九峰地区现有39块试验现场,面积124.7hm^2;实施各类科技项目53项,项目规模面积140.25hm^2,涉及裸子、被子等植物73科,150属,194种(类),已形成科技植物群体;在九峰森林植物本底调查、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林木品种遗传改良及繁殖技术等13个学科方向及近120个植物品种开发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创新;鉴于九峰科技植物资源现状,本文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84.
Wheat grain damaged by wheat bug (Eurygaster spp.) contains the bug salivary secretion which hydrolyses the gluten needed for the dough quality of breadmaking due to its proteolytic activity. Since the protease inhibitors are widespread throughout the plant kingdom,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some plants, especially food and feed legumes to decrease the proteolytic activity of flours milled from bug damaged wheats was investigated. The proteolytic activity was considerably inhibited by pefabloc-SC and EDTA-Na2, suggesting that bug protease(s) included serine and metallo proteases. Extracts from cones of hops, seeds of grass pea, red kidney bean and sunflower caused reduction in the activity of bug protease(s). Effects of hop extract on electrophoretic,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high protease activity flours milled from different bread wheat cultivars damaged by the bug were also studied. The dough development time and stability values of high protease activity flours increased considerably with hop extract at the lowest addition level (10:1, flour to hop extract ratio). The doughs supplemented with the hop extract had higher maximum resistance and lower extensibility values as compared to their controls.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hop extract had improving effects on high protease activity flours due to the bug damage.  相似文献   
85.
以超高产大豆品种为砧木嫁接不同年代育成品种,旨在明确超高产品种砧木对农艺性状的影响,从而揭示根系改良在大豆育种中的重要作用。以来自相同的祖先亲本(Williams和Amsoy)且地理纬度相同的美国俄亥俄州和中国辽宁省不同年代育成的代表性大豆品种为接穗,分别与超高产大豆品种辽豆14和中黄35进行嫁接,成熟期测定植株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嫁接处理对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存在显著影响。自身嫁接的植株与不嫁接植株相比,其农艺性状没有显著变化。与品种自身作砧木的植株相比,嫁接到超高产品种辽豆14或中黄35砧木上时,不同年代育成品种的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等性状没有显著变化,但单株荚数、百粒重、粒茎比和单株粒重会显著提高。其中,与品种自身作砧木的植株相比,嫁接到超高产品种砧木上,共同亲本、俄亥俄中期、辽宁中期、俄亥俄当代、辽宁当代的大豆品种单株产量分别提高了4.5%、6.9%、9.4%、15.7%、19.9%。由此说明,根系改良会带来大豆品种产量的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86.
为挖掘峨眉山野生茶树和群体种中的优良资源,利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感官审评等方法,对峨眉山40份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资源评价。结果表明,峨眉山茶树种质资源丰富,且多以灌木型为主;18个芽叶形态性状的变异系数为7.70%~60.99%,变异系数最大的性状是芽叶色泽(60.99%)。因子分析表明,18个芽叶形态性状综合为6个公因子,前6个公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且累计贡献率达80.74%,主要代表性指标为叶片大小、叶片锯齿和叶面特征等。聚类分析将研究材料分为5个大的类群,显示了复杂的亲缘关系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适制性研究表明,初步筛选的11份种质资源制绿茶适制性较好,感官审评总分在92分以上,大体表现为香气鲜香带花香、清香高长带花香或栗香浓郁带花香,滋味鲜爽、鲜甜或鲜浓醇。  相似文献   
87.
为了更好的聚类植物种质资源耐贮藏和培育免晒植物新品种,研究植物种子脱水耐性的获得、基因表达、调控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意义。笔者归纳了植物种子脱水耐性的形成假说、生理基础、脱水耐性差异等,重点分析了种子脱水耐性在全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方面的分子机理研究,指出运用全基因组学方法系统定位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地区的不同类型的品种脱水耐性的遗传多样性和相关基因,挖掘种子脱水敏感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88.
袁欣捷  方荣  周坤华  雷刚  黄月琴  陈学军 《核农学报》2020,34(12):2658-2672
为了发掘辣椒株高、始花节位、单果质量、果纵径、果横径、果形指数和果肉厚度等重要农艺性状的关联位点和优异等位变异,本研究以194份辣椒核心种质为试验材料,利用广义线性模型(GLM)和混合线性模型(MLM)两种方法,基于分布于辣椒12条染色体的58个SSR标记,对上述7个农艺性状开展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GLM方法检测到20个SSR关联位点,解释的表型变异率为2.09%~21.91%;MLM方法检测出17个SSR关联位点,能解释2.07%~7.24%的表型变异;有12个位点被两种方法同时检测到;基于关联位点各等位变异的表型效应,发掘出TC7268Sa、CAMS-327a、HpmsE132a、ge35-141pmH0135Ca、CAMS-454c和Hpms2-24a等优异等位变异,筛选出B003、B010、B015、B020、B022、B042、B048、B052、B097、B111、B134、B138、B166、B178、B351、B352、C005、C014、V06C0007、V06C0295、V06C1082、V06C1088、V06C1187、V06C1321、V06C1600、V06C1707、V06C1719和V06C1898等28份优良农艺性状典型种质材料。本研究结果为辣椒相关农艺性状优异基因的发掘、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聚合育种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89.
气候变暖对我国乃至世界小麦育种和生产有很大影响。为了研究我国不同生态麦区小麦品种(系)农艺性状适应气候变化调控机理,本研究以黄淮冬麦区北片和南片及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20个当前大面积推的小麦品种、新审定品种和新选育品系为试验材料,在黄淮冬麦区北片河北省石家庄市种植,在返青期前对其抗旱抗冻性、根冠比和叶片干重与鲜重比进行调查;收获后对株高、穗长、穗下节间长、分蘖数、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单株生物量、单株粒重、经济系数等10个农艺性状进行了考种和相关、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麦区小麦品种(系)苗期的抗旱抗冻性为黄淮冬麦区北片黄淮冬麦区南片长江中下游冬麦区。三大生态麦区的单株粒重与分蘖数、穗粒数、单株生物量、经济系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黄淮冬麦区南片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呈显著和极显著的农艺性状相对较多,说明这两个生态麦区的品种有很大的相似性;但不同生态麦区其他农艺性状正负相关各有一定差异。在欧氏距离20处,20个小麦品种(系)被聚类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南片品种(系)(第Ⅰ类)及黄淮冬麦区北片品种(系)(第Ⅱ类)两个大的生态型;在欧氏距离6处,Ⅰ类又分为分别以‘百农207’‘济麦22’和‘西农979’为代表的3个亚类,Ⅱ类是以‘长旱58’为代表。产量、穗长、株高和经济系数4个主成分因子对10个农艺性状表现型变异累计贡献率为76.39%。‘济麦22’等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品种(系)综合得分在前20株中占95%。以上研究结果为小麦适应气候变暖育种和引种示范推广提供了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90.
为了系统分析云南籽粒苋种质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采用遗传多样性指数、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对104份云南籽粒苋种质资源的30个表型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分别是主花序形状(1.68)和主花序长度(2.07)。前10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3.944%,单株鲜体重与第3、第6、第9主成分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粒重与第9主成分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将104份种质划分为5类,第Ⅰ类群可为间套种亲本材料,第Ⅱ和Ⅲ类群可为大粒亲本材料,第Ⅳ类群可为优质饲用亲本材料,第Ⅴ类群可为观赏类亲本材料。云南籽粒苋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