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63篇
  免费   562篇
  国内免费   846篇
林业   565篇
农学   815篇
基础科学   289篇
  1102篇
综合类   2798篇
农作物   1696篇
水产渔业   267篇
畜牧兽医   2251篇
园艺   1060篇
植物保护   328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224篇
  2022年   408篇
  2021年   458篇
  2020年   413篇
  2019年   552篇
  2018年   505篇
  2017年   370篇
  2016年   598篇
  2015年   883篇
  2014年   906篇
  2013年   892篇
  2012年   850篇
  2011年   566篇
  2010年   448篇
  2009年   424篇
  2008年   322篇
  2007年   369篇
  2006年   444篇
  2005年   336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喷施钾钙硅制剂改善高温胁迫水稻叶片光合性能提高产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喷施钾、钙和硅制剂对高温热害下水稻光合作用及产量的调控效应,以水稻品种陵两优268为研究对象,持续3 d对叶片分别喷施22.04 mmol/L KH2PO4溶液(T1)、20.0 mmol/L CaCl2溶液(T2)和2.5 mmol/L Na2Si O3·9H 2O溶液(T3),以喷施蒸馏水为对照(CK),测定了3种制剂预处理后对高温胁迫(日均气温35℃)下水稻剑叶光合、荧光参数和产量的影响,并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钾、钙和硅制剂处理的水稻剑叶光合作用抗高温能力。结果表明:喷施钾、钙、硅制剂均能提高高温胁迫下水稻的产量,T1、T2和T3分别比CK增产42.67%、29.70%和20.01%(P0.05)。与CK相比,在高温胁迫处理第5 d和高温结束后的第5 d,喷施钾、钙、硅制剂皆可提高水稻剑叶光饱和点、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P0.05)、光适应下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0.05)、光系统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coefficient, NPQ)(P0.05),叶片光合活性高;钾、钙、硅制剂对提高水稻剑叶光合性能抗高温的能力大小依次为T1T2T3,以喷施22.04mmol/LKH2PO4溶液效果最好,喷施20.0 mmol/L CaCl2溶液次之。  相似文献   
992.
园地主要经济作物氮磷钾与PH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古田县果园作物土壤氮、磷、钾养分状况,探讨了果园土壤氮、磷、钾含量与土壤pH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古田县园地土壤pH的平均值为5.07,处于酸性水平;全氮的含量均值为1.20g/kg,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供试园地土壤碱解氮均值为143.4mg/kg,处于中等水平;供试土壤有效磷均值为29.90mg/kg,处于丰富水平;速效钾含量均值为59.2mg/kg,处于严重缺乏水平。土壤中的氮、磷、钾养分状况与土壤中的pH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改良土壤酸度是供试果园土壤改善氮、磷、钾养分供应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93.
大豆α-生育酚的遗传与QTL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对大豆α-生育酚进行遗传和QTL分析,研究其遗传机制,定位其主效QTL,为高α-生育酚含量的大豆品种选育奠定遗传学基础。【方法】 以栽培大豆晋豆23为母本、山西农家品种大豆灰布支黑豆(ZDD02315)为父本杂交衍生的447个RIL作为供试群体构建遗传图谱,试验群体及亲本分别于2011年、2012年和2015年夏季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原阳试验基地种植,冬季在海南省三亚南繁基地种植。田间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2次重复。从6个环境中每个家系选取15.00 g籽粒饱满,大小一致的大豆种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定量测定样品中的α-生育酚含量。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离分析法和WinQTLCart 2.5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大豆α-生育酚含量进行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和QTL定位。【结果】 基于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离分析法,α-生育酚受4对主基因控制,遗传基因分布在双亲中。4对主基因间加性效应值中3对为正值,表明这些基因来源于母本晋豆23;1对为负值,表明该对基因来源于父本灰布支黑豆;4对主基因之间相互作用的上位性效应表现为正值和负值的各有3对,说明不同基因间上位性效应对α-TOC的影响方向并不完全一致。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为0.13%—4.05%。表明α-TOC主要受4对主基因影响,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采用WinQTLCart 2.5复合区间作图(CIM)共检测到17个影响α-生育酚的QTL,分布于第1、2、5、6、8、14、16、17共8条染色体中,单个QTL的贡献率8.35%—35.78%,QTL主要表现为加性效应。qα-D1a-1同时在2011年原阳、2012年原阳和三亚、2015年原阳4个环境下检测到,且均定位在第1染色体Satt320—Satt254标记区间19.79 cM处,解释的表型变异分别为12.55%、12.01%和11.89%、12.61%,加性效应值0.119-0.132,增加α-TOC含量的等位基因来自母本晋豆23;qα-A2-1同时在2011年原阳和三亚、2015年原阳3个环境下检测到,且均定位在第8染色体Sat_129—Satt377标记区间44.53 cM处,解释的表型变异分别为23.18%和22.56%、23.01%,加性效应值-0.195—-0.180,增加α-TOC含量的等位基因来自父本灰布支黑豆。qα-D1a-1和qα-A2-1 2个QTL能够稳定遗传。【结果】 α-生育酚最适遗传模型符合4MG-AI,即4对具有加性上位性效应的主基因遗传模型。其遗传主要受4对主基因影响,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检测到α-生育酚的2个稳定主效QTL,Satt320—Satt254和Sat_129—Satt377是共位标记区间。  相似文献   
994.
建立了香蕉中吡虫啉和高效氯氰菊酯多残留分析方法。样品经1%乙酸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和石墨化炭黑(GCB)净化,以甲醇和2mmol/L乙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分离,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源模式(ESI+),多反应监测(MRM)采集数据,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吡虫啉和高效氯氰菊酯在0.001~0.1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 0.9991,方法检出限(LOD)为1 pg,定量限(LOQ)为0.01 mg/kg。在0.01、0.05、0.10 mg/kg3个添加水平下,吡虫啉和高效氯氰菊酯在香蕉中的回收率为84.91%~104.7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3%~9.69%。该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香蕉中吡虫啉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残留量测定。  相似文献   
995.
本研究通过反转录PCR方法克隆了巨尾桉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简称GR)基因,该基因定位于巨尾桉细胞质、长度为1485 bp,在NCBI申请基因注册(GenBank Accession Number KU904639)。构建了pET-EuGR1原核表达载体,酶活检测表明转化菌株GR活性较高。利用实时定量 PCR分析巨尾桉EuGR1的时空表达特性,结果表明:EuGR1的表达量随着巨尾桉叶片的成熟而降低,在幼叶中表达量最大,近根部的叶片表达量最低;在巨尾桉组培苗中,EuGR1在茎中表达量最大,叶中表达量较低,根中表达量最低。通过转基因抗寒巨尾桉温室苗研究EuGR1基因在低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发现常温和低温胁迫下耐寒性强的株系其EuGR1的表达量较高(如P40、P41、P52),耐寒性弱的株系其EuGR1的表达量较低(如P36、F44、F76),说明巨尾桉EuGR1的表达量与植株的抗寒能力具有相关性。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EuGR1的表达量在36 h后出现降低趋势,表明EuGR1在桉树耐低温胁迫的前期发挥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996.
琯溪蜜柚品质综合评价及优质高产的营养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302个代表性蜜柚果园的品质成分和叶片营养状况进行系统分析,探讨琯溪蜜柚果实品质评价中的主要影响因子以及对不同区域和土壤类型果园的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确定高产优质果树叶片养分元素适宜含量,并采用诊断施肥综合法(DRIS)对蜜柚果园进行了营养诊断研究。结果表明:经因子分析,提取出3个特征根>1的公因子,累积贡献率为69.7%,第1公因子中起主要作用的指标是固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方差贡献率为36.8%;第2公因子中起主要作用的指标是粒化率和开裂瓣数,方差贡献率为20.3%;第3公因子中起主要作用的指标是单果重和可滴定酸,方差贡献率为12.7%;东半县的果实品质综合评价得分要优于西半县,山地红壤的果实品质综合得分要优于水稻土;琯溪蜜柚优质高产生产的叶片元素含量的适宜范围分别为:N 2.15%~2.80%,P 0.12%~0.17%,K 1.25%~1.85%,Ca 2.10%~4.25%,Mg 0.25%~0.55%,S 0.25%~0.40%,Mn 20~145 mg/kg,Zn 25~50 mg/kg,B 35~135 mg/kg;通过DRIS营养诊断表明,东半县山地红壤果园最缺乏的元素是B、Mg和Ca,东半县水稻土果园最缺乏的元素是Mg、N和P,西半县山地红壤果园最缺乏的元素是Zn、Ca和Mg,西半县水稻土果园最缺乏的元素是Zn、K和S。因此,为满足人们对果实品质的更高要求,亟需根据新的营养诊断标准和区域的差异性调整施肥策略,实现琯溪蜜柚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协同提高,促进琯溪蜜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7.
龚向胜  黄璜 《作物研究》2019,(5):497-499
稻鳖鱼虾鳅生态种养关键在于选择优质水稻品种及优质水生动物品种.从水稻种植、稻田管理、水生动物养殖、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稻鳖鱼虾鳅生态种养技术.  相似文献   
998.
为探讨花生脂肪酸中低芥酸含量的原因,从花生中克隆了脂肪酸延长酶FAE1及其启动子序列,并进行了功能分析。结果表明,AhFAE1全长cDNA为2 202bp,含有441bp的5?非翻译区及201bp的3?非翻译区,编码蛋白含519aa,分子量58.17Da,理论等电点9.15,AhFAE1与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ALB76796.1)、黄麻(Corchorus capsularis OMO87584.1)、拟南芥AtKCS4亲缘关系较近。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AhFAE1定位于内质网。qRT-PCR结果显示,AhFAE1在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种子中随着种子的发育成“钟”型变化,花后60d表达量最高。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拟南芥研究启动子功能,利用GUS组织化学染色研究其表达特征,在任何组织中未发现GUS活性。推测AhFAE1可能参与了花生长链脂肪酸的合成,但是该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弱可能是造成花生中低芥酸含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9.
花生主要品种出仁率和百果重的生态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高产稳产广适性的花生品种,连续2年对60份花生品种4个生态区种植的出仁率和百果重进行了考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出仁率(SP)和百果重(HPW)以及不同年份不同地点间差异均极显著,不同环境中出仁率稳定性高的品种,其百果重相对较小。进一步分析表明,不同环境下花生百果重与出仁率之间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通过2年4点共8个环境的重复鉴定,筛选得到出仁率稳定性较强且百果重相对较大的品种5份,分别是中花5号、中花16号、豫花7号、中花10号和皖花8号。结合SSR多样性分析结果,这5份稳定性强且高产的花生品种属于不同的类群,遗传差异相对较大。该结果为花生高产品种的应用提供了材料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绥粳28是以绥粳4号为母本、绥粳1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利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集优质、抗逆、香型等诸多优点于一身的水稻新品种,2018年通过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并对该品种未来在黑龙江省的推广应用前景进行分析,为今后寒地优质粳稻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