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7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53篇
林业   107篇
农学   162篇
基础科学   121篇
  203篇
综合类   621篇
农作物   75篇
水产渔业   59篇
畜牧兽医   153篇
园艺   36篇
植物保护   4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61.
通过探索LED光源在草菇栽培上的精准化应用,为工厂化草菇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草菇V23为材料,设置LED光质6个处理:对照白光(CK)、红/蓝=1∶1、红/蓝=1∶2、红/蓝=2∶1、单红光、单蓝光,研究不同光质对草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红光与蓝光的比为1∶1 菌丝长势表现为较强,对其他指标影响不明显。不同LED光源的光质对菌丝生长速度影响很大,从结果可以看出,红蓝光比例为1∶2对菌丝的生长有显著(P<0.05)的作用,并且持续保持领先有促进作用,其次是红蓝光比例为1∶1,并且LED光源的光质对菌丝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前期,到菌丝后期作用不大。对草菇菌丝生物量的影响最大的是红/蓝光的比例分别为1∶2和1∶1,其分别比CK提高了28.29%和19.97%,呈极显著(P<0.01)差异;同时菌丝分支距离相对较小,分别比CK的菌丝分支距离减少了16.03%和15.13%,整体表现菌丝浓密,且长势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62.
潘虹  唐魏  郑源  于洋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21,39(10):1014-1019
局部均值分解(local mean decomposition, LMD)在分析非线性、非平稳信号时具有特有的分析能力,特别适合泵站机组摆度信号的分析.但是在信号分解为固有旋转分量的过程中,由于局域均值和包络估计函数在数据端点存在误差,会产生端点效应,严重时导致信号分解结果失真.针对这一问题,从全面考虑曲线幅值和几何形状相似性出发,提出基于灰色B型关联度和欧氏距离的端点效应抑制方法.为评价该端点效应抑制方法的抑制效果,提出分解前后的信号能量变化的评价标准.通过与原始局域均值分解算法、镜像映射法和波形匹配法等传统方法相比,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仿真信号和泵站主轴摆度实测信号的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抑制端点效应,提高LMD分解过程中重构信号精度,更好地提取泵站机组摆度信号故障特征.  相似文献   
63.
坦布苏病毒鸡源分离株全基因组及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引起鸡产蛋骤降的坦布苏病毒全基因组分子特征,本试验运用RT-PCR技术克隆测定了2株坦布苏病毒鸡源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其基因组为10 990nt,包含1个10 278nt的开放阅读框架,与GenBank数据库中登录的坦布苏病毒参考株一致,与2010年以来的坦布苏病毒毒株核苷酸及推导氨基酸同源性均在98%以上,与2010年前的坦布苏病毒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仅分别为88%和96%左右。基于坦布苏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分子系统进化分析,发现2株鸡源坦布苏病毒与2010年以来分离的各种禽源坦布苏病毒株均处于同一大的进化分支,且相互间的遗传距离均小于2%。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坦布苏病毒鸡源分离株与其他禽源病毒分离株的基因组差异不明显,各分离株亲缘关系非常近。  相似文献   
64.
采用淀粉凝胶电泳方法,对由日本海溯河洄游到中国境内绥芬河的三块鱼(Tribolodonbrandti)和珠星三块鱼(Tribolodon hakonensis)繁殖群体的生化遗传结构及变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选取的12种同工酶中共检测出27个基因位点,三块鱼和珠星三块鱼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22.22%和18.52%,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0670和0.0695;除了三块鱼的Gpi-1和珠星三块鱼的Est多态位点外,两种鱼的Ldh—1、α—Gpd-1、Sdh—1、Aat—1及三块鱼的Est多态位点上的基因型分布都显著地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表现出杂合子明显缺失或过剩现象;三块鱼和珠星三块鱼种群间相同基因位点上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出现显著的分化,遗传相似度和遗传距离分别为0.6912和0.3693。结论认为,三块鱼和珠星三块鱼的遗传多样性已达到种的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65.
甘容    李丹丹    杨峰  左其亭   《水土保持研究》2022,29(4):150-158
为了探究出山店水库上游流域近65 a来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基于出山店水库上游流域13个雨量站1952—2017年的逐日降水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和反距离权重IDW插值法等多种方法,研究了降水的年际变化、周期性与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流域1952—2017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 028.3 mm,年降水量的气候倾向率为-20 mm/10 a(p<0.05),呈显著下降趋势,从季节上看,春、夏、冬降水随时间变化呈现减少趋势,秋季的降水呈现增加趋势;(2)年降水量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而年降水量的气候倾向率的变化趋势则与之相反;(3)流域降水量变化呈现20 a左右的第一主周期,同时流域的周期性变化也存在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近65 a来,出山店水库上游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减少,在整个时间域上有显著的下降趋势,并呈现20 a左右的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66.
童珊      曹广超    张卓      闫欣      刁二龙     《水土保持研究》2022,29(4):18-27
土壤侵蚀是威胁人类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的重要因子。为实现土地资源更加有效的保护与治理,基于RUSLE模型和GIS/RS空间信息技术,分析和讨论了祁连山南坡2000—2019年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及土壤侵蚀重心迁移特征。结果表明:祁连山南坡土壤侵蚀模数在空间变化上整体呈现出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趋势,土壤侵蚀模数平均值由2000年的1 966.63 t/(km2·a)增加至2005年的3 228.51 t/(km2·a),最后下降至2019年的2 299.06 t/(km2·a); 草地土壤侵蚀量最大,为2.65×107~4.25×107 t/a,虽侵蚀较为严重,但土壤侵蚀重心并未发生较大的迁移,五县中祁连县土壤侵蚀最为严重且重心迁移距离最大,侵蚀量为3.01×107~4.83×107 t/a,共迁移351.89 m,迁移速率为17.59 m/a,说明祁连县土壤侵蚀不稳定,土壤低级侵蚀更容易向高级侵蚀转化; 土地利用类型中冰川迁移最大为367.78 m,迁移速率为18.39 m/a。综合得出,对于土壤侵蚀较轻且重心迁移不大的区域可以采取定点治理,对于祁连县应长时间监测,全力推进祁连县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缓解水土流失; 相较于其他生态系统,对于草地与林地应加强治理。  相似文献   
67.
以吉林省镍矿区作为污染中心,调查周边1~5 km不同距离玉米农田中铬、镍、镉、砷和铅共5种重金属的含量及其在玉米体内的蓄积量和分配规律,为合理评价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制定治理措施提供借鉴和参考。结果表明,镍矿区周边不同距离农田中,镍、镉含量超标1.3至8.9倍,砷含量接近标准上限,铬、铅不超标;在漂移性方面,镍和镉较弱,而砷、铬和铅较强。重金属含量高的农田,玉米子粒生物量呈显著下降趋势,降幅可达15.8%~31.7%。玉米对镍、铬和砷的富集量较多,对镉和铅的富集量较少,且倾向于砷、铬富集于子粒,镍、镉、铅富集于营养器官。吉林省镍矿区周边不同距离农田重金属污染和转移规律存在显著差异,玉米适合做镍的修复植物,在砷或铬含量高地区不宜种植食用玉米。  相似文献   
68.
通过对菱蜡蝉科Cixiidae菱蜡蝉亚科Cixiinae 9属17种昆虫的mt DNA COI基因序列进行研究,探讨DNA条形码在菱蜡蝉亚科昆虫中快速识别和准确鉴定的可行性.采用MEGA 5对序列进行比对和遗传距离分析,基于COI基因序列构建ML、MP、NJ、ME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属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133,介于0.102 ~0.147之间;属内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47,介于0.025~ 0.079之间;地理种群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39;介于0.024~0.064之间.系统发育树显示:同属物种聚为一小支,分支置信度高达97% ~ 100%;同一地理类群聚为一支,分支置信度高达98% ~100%.结果表明应用基于COI基因片段的DNA条形码对菱蜡蝉亚科昆虫分类鉴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9.
为了探究杨十斑吉丁虫的基本飞行能力,本试验利用飞行磨吊飞结合野外测定,探究了性别、光照对杨十斑吉丁虫飞行能力的影响并对杨十斑吉丁虫野外单次飞行距离和活动场所进行了研究.吊飞结果显示:雌、雄虫的平均飞行距离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平均飞行时间、平均最大飞行速度之间差异不显著,杨十斑吉丁虫个体之间飞行能力差别较大,其中,雌虫的平均飞行距离为2.6172 km,平均最大飞行速度为2.0108 km/h,平均飞行时间为1.7674 h;雄虫的平均飞行距离为2.1385 km,平均最大飞行速度为1.7801 km/h,平均飞行时间约为1.8732 h.个体飞行能力最强为雌虫,其飞行最远距离为5.2 km,飞行最大速度为2.91 km/h,最长飞行时间约为2.9 h.野外研究结果显示:杨十斑吉丁虫主要在树木的树干部位进行活动,单次飞行距离最远可达18.3 m.结果表明:杨十斑吉丁虫有较强的飞行能力,且在光照条件下杨十斑吉丁虫的飞行能力要显著高于黑暗条件下.  相似文献   
70.
徐西林  向妍  张永生  周玮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469-10471,10502
[目的]了解世界各地EV71病毒的亲缘关系。[方法]下载了NCBI数据库所有EV71全基因组序列,以常用的Kimura 2-parameter距离和E距离进行距离矩阵邻接法建树。[结果]基于E距离和Kimura 2-parameter距离构建的进化树结果一致,2种方法均支持EV71进化树反映出的基于全基因组的病毒亲缘关系。[结论]E距离是病毒系统发育应用中另一种颇具潜力的新距离,能为鉴定EV71病毒亲缘关系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