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9篇
林业   19篇
农学   154篇
  3篇
综合类   197篇
农作物   120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7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本研究采用黄芥(Brassica juncea L.)与两个不同来源的褐籽类型芥菜型油菜杂交,研究黄芥黄色种皮的遗传。结果表明:黄芥的粒色主要受母体基因型控制,褐色对黄色为显性;F2和BC1世代株间乃至株内颜色不尽一致,但黄色单株和褐色单株能够明显区分,褐色和黄色的比例分别符合3:1和1:1的分离比例,证明黄芥的粒色主要受一对主效基因控制,同时受修饰基因和环境的影响。黄籽和褐籽杂交F2代粒色与几个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证明除含油量与粒色密切相关外,其脂肪酸组分的平均值与种皮颜色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2.
将两个杂交组合后代,采用两种处理方法:(1)一粒传方法形成F2-F6各自世代混合群体,(2)混休群体F2-F5世代分别随机抽取单株形成F2.3(F2衍生的F3系统,以下类推)、F3.4、F4.5、F5.6统计分析了混合群体F2-F6各世代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变异及分离分布,对不同世代F2.3-F5.6系统内的变异情况与亲本一起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明确杂种后代蛋白质含量分离或相对稳定世代。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两组合一粒传处理形成的F2-F6代间,平均蛋白质含量基本一致,而其变异系数、方差及总变异幅度,在随世代提高逐渐缩小的趋势,这可能是 随世代推进,非加性效应减少所致;(2)两组合分别于F3或F4形成的F3.4、F4.5世代系统内蛋白质含量的变异均呈下降趋势,并且趋于稳定。即至F3.4或F4.5之后,蛋白质含量的标准差、变异系数、总变异幅度基本稳定,与其亲本相似,其变异基本属于环境条件引起的非遗传变异。这表明蛋白质含量的分离变异幅度至F4或F5系统内已很小,因此,蛋白质含量分离不大的杂交组合后代的选择可于F3或F4代一次完成。  相似文献   
103.
甘蓝型油菜胞核雄性不育材料H90S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油菜生态型胞核不育材料H90S与甘蓝型油菜品种、隐性胞核不育和显性胞核不育材料的可育株、胞质不育保持系等测交及回交后代育性分析 表明,H90S不育性受3对独立遗传的重叠隐性基因a1,a2,a3共同控制,3对基因同时为隐性即表现不育。  相似文献   
104.
甘蓝型油菜抗菌核病扩展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核盘菌菌丝体接种11个油菜品种(系)的离体叶片,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病斑大小差异显著,病斑随接种后时间延长呈逻辑斯蒂曲线增长,抗、感品种之间抗病斑扩展的差异显著,条件方差分析表明,草酸浸根处理第3d到第4d,油菜抗毒素的条件广义遗传力达0.784;草酸浸叶柄处理第3d到第4d,加性方差占总方差23.1%,处理第4d到第5d加性方差下降为0,表明条件加性效应值和条件显性效应值在不同的时段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5.
早籼品种苗期耐冷性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应用人工气候箱低温处理.研究了早籼品种的苗期耐冷性。根据3叶期在6℃下处理48小时,3O℃/25℃ 24小时恢复生长后的叶片黄化程度及48小时恢复生长后的死苗情况,发现3个早籼品种的耐冷性均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品种耐冷性愈差,电导率愈高,以此评价的耐冷性遗传也可能由一对主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06.
普通野生稻对水稻白叶枯病抗性的评价及遗传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重复评价了48份普通野生稻对3个白叶枯病菌系P1、HB84-17和T1的抗性。6份材料抗所有3个菌系,其中1个材料RBB16的抗性是相对稳定和纯合的。遗传研究表明RBB16对菌系P1、HB84-17和T1的全生育期抗性分别受制于2和3对显性基因,它们与显性基因Xa-4非等位,是否为新基因尚待进一步测定。抗性转育表明RBB16的抗性遗传效应较强。  相似文献   
107.
侯巨梅  刘铜  左豫虎 《大豆科学》2007,26(6):918-921,929
大豆疫霉菌引起的大豆疫病是大豆上危害严重的毁灭性病害之一.采用经典遗传学方法研究大豆疫霉菌单孢后代的菌丝生长速率、菌落形态、产孢量以及同宗配合性状的遗传变异,以期为有效控制大豆疫病的发展和蔓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菌落形态、生长速率和同宗配合性状在单孢后代可稳定遗传,控制上述性状的遗传因子是纯合的;大豆疫霉菌的游动孢子产生能力在单孢后代发生连续性变异,表明这种性状可能是数量遗传性状,也可能控制这种性状的基因为杂合基因或细胞质遗传因子.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大豆疫霉的遗传特征、遗传多样性及多样性产生的遗传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8.
以杂交组合科丰 1号× 1138- 2为材料 ,从其P1、P2 、F2 :3、以及由F2 衍生的 2 0 6个重组自交系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 :广谱抗源科丰 1号对新发现的大豆花叶病毒SC - 8强毒株系群的抗性受单个显性基因控制 ,从而扩展了对科丰 1号这一广谱性抗SMV材料抗性遗传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09.
分析了城特232、嘉23和浙湖8号等3个粳稻品种对稻瘟病菌ZD_1、ZE_1和ZF_1及白叶枯病菌8810-1的抗性遗传。结果表明,3个抗病亲本对ZD_1和ZF_1的抗性都带有2对显性重复基因,等位性测定表明其中至少有1对是等位的。对ZE_1小种的抗性均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等位性分析三者的抗性基因各不相同。城特232和嘉23对白叶枯病抗性是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而浙湖8号为2对显性互补基因控制。等位性测定表明城特232和嘉23的1对基因是等位的,但与浙湖8号的2对抗性基因是不等位的。推断了抗病亲本的可能的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110.
转基因小麦外源基因在主栽小麦种质中的遗传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转基因小麦中外源品质基因1D x 5在我国主栽小麦种质中的遗传规律,以转基因小麦B 72-8-11b为父本,主栽品种川89-107和鄂麦18为母本进行杂交,采用SDS-PAGE技术检测并分析各组合亲本、F1、F2、BC1F2、BC2F1、BC2F2代的HMW-GS组成。结果表明,外源基因有效地整合到主栽小麦的基因组中,并能够遵循孟德尔遗传模式稳定地遗传给下一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