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6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81篇
林业   67篇
农学   360篇
基础科学   92篇
  61篇
综合类   1071篇
农作物   353篇
水产渔业   46篇
畜牧兽医   153篇
园艺   31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优质高产杂交香稻新组合“宜优673”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宜优673”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引进的优质三系不育系“宜香1A”与自育的强恢复系“福恢673”配组而成的杂交香稻新组合。该组合在多点试验、示范中,表现出米质优、穗大粒多,丰产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2006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介绍了“宜优673”的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2.
蚁蚕期个体形体特征在蚕种杂交率检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验蚕种杂交率是蚕桑生产的重要工作,但生产上还没有一种理想的方法。【方法】采用体视显微镜(解剖镜)放大观察蚁蚕。【结果】不同蚕品种具有不同的蚕体颜色、斑纹、斑纹颜色和形状、体型等形体特征,这种形体特征与4、5龄大蚕的形体特征不同,据此发明了一种根据蚁蚕期形体特征检验蚕种杂交率的方法。该方法是采用体视显微镜和摄影设备首先建立每一个家蚕品种蚁蚕期个体形体特征的图文数据库;然后将待鉴别家蚕品种的形体特征与数据库中已知品种的形体特征进行一对一的比较分析,按照概率分布理论和抽样推断方法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推断;为了同时减少将不合格蚕种误判为合格蚕种及将合格蚕种误判为不合格蚕种的鉴定风险,拟采用2次抽样检验方法,2个样本组成都为1 000个个体,当第一检和第二检检出纯种数分别小于等于38和79时判为合格蚕种。【结论】本方法可达到简便、正确、快速、低成本、早时期的检验蚕种杂交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3.
新质源籼型优质水稻不育系“东6A”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新质源籼型优质水稻不育系“东6A”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繁殖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4.
甘蓝型杂交油菜农艺性状分析及育种主攻目标确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甘蓝型杂交油菜各性状的相关分析 ,比较杂交油菜与常规油菜各性状差异 ,确定了杂交油菜育种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155.
我国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及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我国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胞质类型、克服不育系微量花粉方法、不育机理及其在品质育种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56.
氮素营养对赣油14号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不同氮肥处理的田间试验 ,研究氮素营养对赣油 14号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施纯氮 2 2 5kg/hm2是三系杂交油菜赣油 14号的最佳施肥水平 ,产量达到 2 396 .6kg/hm2 ;产量构成因素以单株有效角果数对产量影响最大 ,其次是千粒重 ,每角粒数对产量影响较小 ;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各处理平均株高明显降低 ,单株一次有效分枝数明显增多 ,每角粒数变化较小 ,千粒重和单株有效角果数呈先增后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7.
特早熟双低甘蓝型油菜杂交种的选育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采用优质早熟甘蓝型品种与特早熟白菜型油菜品种门源小油菜进行甘白种间杂交的方法,创造出了一批优质特早熟甘蓝型遗传资源,用这些资源作为亲本转育出了3个优质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1个恢复系,在这些不育系和恢复系配置的杂种中E144表现最突出,它不仅能在海拔2800~3000m的白菜型产区正常成熟,而且芥酸含量小于1%、硫甙含量小于30μmol/g,产量比白菜型油菜主栽品种青油241高30%以上。  相似文献   
158.
“先农 10号”是用优质不育系“中 9A”与自育的强恢复系“R254”配组育成的晚籼中熟品种。该组合 2003 ~2004年参加江西省晚稻中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7026. 9kg/hm2;熟期、产量、抗性、米质均优于同类对照组合“汕优 46”,具有高产、稳产、株型适中、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制种产量高等特点,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二晚种植。  相似文献   
159.
从蛋白质指纹和DNA指纹两个方面,综述了杂交水稻品种指纹鉴定研究的进展和不足。对SSR标记在品种指纹鉴定上的应用前景,单一特异标记的筛选和实验室标准检测技术的建立作了探讨和展望,以利于加快杂交水稻品种指纹鉴定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0.
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选育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回顾了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15年来的选育实践,总结了选育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的经验与体会:一是对理想不育系的模型进行了有益的构思;二是B×B遗传改良不育系效率高,但多个优良性状难以有效整合;三是新质源和新类型材料的挖掘与利用,既可改良米质,又可扩大亲缘关系,增强杂种优势;四是应在现有基础上,关键抓品质、产量与抗性三者协调的理想不育系选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