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51篇
  免费   1144篇
  国内免费   3506篇
林业   498篇
农学   3736篇
基础科学   970篇
  3323篇
综合类   10638篇
农作物   2661篇
水产渔业   126篇
畜牧兽医   673篇
园艺   528篇
植物保护   2048篇
  2024年   138篇
  2023年   360篇
  2022年   594篇
  2021年   657篇
  2020年   692篇
  2019年   702篇
  2018年   612篇
  2017年   854篇
  2016年   1025篇
  2015年   913篇
  2014年   1093篇
  2013年   1302篇
  2012年   1515篇
  2011年   1435篇
  2010年   1256篇
  2009年   1239篇
  2008年   1066篇
  2007年   1214篇
  2006年   1020篇
  2005年   994篇
  2004年   736篇
  2003年   702篇
  2002年   544篇
  2001年   577篇
  2000年   502篇
  1999年   426篇
  1998年   405篇
  1997年   327篇
  1996年   343篇
  1995年   299篇
  1994年   254篇
  1993年   248篇
  1992年   253篇
  1991年   182篇
  1990年   172篇
  1989年   143篇
  1988年   111篇
  1987年   83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27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12篇
  1976年   16篇
  1962年   13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作为我国玉米的主要产品类型,子粒用玉米收获时含水率是决定玉米子粒机械化直收质量、储藏安全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收获期子粒含水率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机械化粒收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影响玉米及其制品质量与安全生产、限制玉米产业提质增效发展的重要经济与技术问题。对国内外促进玉米子粒脱水的农艺措施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与分析,认为未来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过程中,在选用适宜子粒机械化直收优良品种的前提下,应结合各区域不同熟期品种的精细化布局,通过不断改进种植模式、优化养分和水分精准运筹方式,创新适时冠层结构调控措施,研发高效促脱水化学调控产品等关键栽培技术途径,建立生育后期子粒灌浆和脱水动力学协同关系,营造通透群体微区环境,加速子粒水分散失;收获时间调节方面,除了依据不同品种生理成熟前后的子粒脱水动力学进程、种植规模、市场供需格局和农机调度管理等因素外,还应充分考虑田间倒伏、落穗、穗腐、虫害及野生动物破坏导致的产量损失;此外,应加强与关键技术措施相配套的轻简化农机装备的有效研制,将农艺农机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玉米子粒机械化直收技术应用,促进我国玉米及其制品质量与安全,提升玉米生产竞争力,实现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2.
优化施肥对春小麦产量、氮素利用及氮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 ~ 2010年,在宁夏引黄灌区分别以宁春11号和宁春16号小麦为供试作物,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优化施肥(OPT)和习惯施肥(CON)对春小麦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表观评估了土壤—小麦体系氮素平衡.结果表明,相对于CK处理,OPT和CON都显著提高春小麦籽粒产量地上部生物量,并促进籽粒N和地上...  相似文献   
103.
为明确新型尿素在冬小麦的应用效果,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普通尿素(Urea)、控失尿素(LC Urea)、海藻酸尿素(H Urea)、聚能网尿素(N Urea)、含锰尿素(Mn Urea)、控失尿素一次施肥(LC Urea 1)、普通尿素+等量锰(Urea+Mn)和不施肥(CK)对冬小麦产量、叶片SPAD、叶片光合生理特性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LC Urea和H Urea处理较Urea处理的小麦拔节期叶片SPAD分别显著提高1500%和1300%,灌浆期净光合速率分别显著增加3304%和2076%,气孔导度分别显著提高2609%和2174%,氮素积累量分别显著增加1439%和1236%,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4575%和3902%。N Urea和Mn Urea处理与Urea处理的产量无显著差异,LC Urea和H Urea处理较Urea处理显著增产1449%和1333%。控失尿素和海藻酸尿素能够有效提高穗数,改善冬小麦光合生理特性,促进氮素吸收利用,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可在豫北潮土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4.
为探明拔节期氮肥运筹对不同滴灌量下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在大田滴灌技术条件下,以‘新冬4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4种拔节期氮肥运筹处理[N0(0 kg/hm2)、N1(90 kg/hm2)、N2(180 kg/hm2)、N3(270 kg/hm2)]对3种不同滴灌量[W1(1500 m3/hm2)、W2(3000 m3/hm2)、W3(3450 m3/hm2)]下冬小麦叶绿素含量(SPAD值)、叶面积指数(LAI)、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滴灌量下各氮肥处理冬小麦拔节至乳熟期叶片SPAD值均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规律,最大值均在灌浆期;LAI呈现“先增后降”的变化规律,在孕穗期达最大。在同一施氮水平下,滴灌量增加,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增加,而胞间CO2浓度(Ci)则降低。滴灌量较低时(W1处理),增加拔节期施氮量能有效提高滴灌冬小麦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和收获系数;水分充足时(W2、W3处理),增加拔节期施氮量反而不利于产量的提高。综合考虑各项产量指标及氮肥利用效率得出,在滴灌量3000 m3/hm2条件下,拔节期施氮量180 kg/hm2时,滴灌冬小麦籽粒产量较高,氮肥利用率最大,可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05.
小麦淀粉颗粒蛋-1(starch granule protein 1,即SGP-1)突变体是选育高直链淀粉含量、高抗性淀粉小麦品种的重要基础材料。SGP-1突变缺失,使胚乳中支链淀粉侧链的延伸受阻,从而使胚乳表观直链淀粉含量相对升高,所制食品的抗性淀粉含量也相应提高,具有重要的保健意义。本研究主要是利用SDS-PAGE方法,检测307份国内外农家种、育成种、高代品系及国内外黑小麦材料的SGP-1(SGP-A1、SGP-B1和SGP-D1)蛋白组成,进而发掘SGP-1突变体;并对突变体材料进行相关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特点的分析,为育种利用及品质改良提供参考。结果共检测到4份SGP-1突变体,均为冬性材料,其中国外材料3份(CH62444、EAP74961和Amigo)、高代品系1份(05黑初8),分别为SGP-A1单缺体,SGPA1和-D1双缺体,SGP-A1和-B1双缺体,以及SGP-A1单缺体。在主要农艺性状方面,EAP74961、05黑初8和Amigo抽穗期与石4185(CK)相近,而CH62444则抽穗较晚,并且3份国外材料植株均较高。这4份突变体材料麸皮中的非水溶性戊聚糖含量相对于水溶性戊聚糖占绝对优势,而胚乳中非水溶性戊聚糖含量与水溶性戊聚糖含量则较为接近,但CH62444、Amigo和05黑初8麸皮中的总戊聚糖含量较高(分别为14.33%,15.20%和12.91%),而EAP74961面粉中的总戊聚糖含量(1.34%)较高。在淀粉组分含量方面,4份突变体材料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06.
早熟薄皮甜瓜新品种香瑞1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艳霞 《中国瓜菜》2011,24(3):29-31
香瑞1号是黑龙江省青冈县瑞雪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以NY-99为父本、RX-99为母本选育的早熟薄皮甜瓜新品种.全生育期68d,果实发育期27 d.子、孙蔓均可结瓜.果实长圆形,果皮黄白色,果实大小整齐,外形美观,不裂果;中心可溶性固形物14%,品质优.单果质量500~600g,667m2产量3 500 kg左右.田间表现对...  相似文献   
107.
本试验引进了沪绿68、沪绿88和沪绿118共3个西兰花新品种,与当地主栽品种——耐寒优秀进行比较试验,试图筛选出适应当地种植的西兰花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沪绿68花球紧实度不高且蕾粒容易掉;沪绿118植株侧枝很多且花球有空心;沪绿88品种长势好、商品性好,适宜在如东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8.
经过多年多点示范,总结出高山秋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即秋种马铃薯以选择排灌水方便的沙壤土或黄壤土为宜,忌与茄科作物连作;8月上中旬,采用单垄双行双三角形播种,密度5.25万~6.00万株/hm2;合理施肥,注意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109.
ABSTRACT

Calcareous soils typically suffer from zinc deficiency and zinc sulfate is incorporated in many cultivated soils. Utilization of ZnSO4 has some kinds of interaction with soil particles and organic matter. In this study, the efficacy of two znic(Zn)-amino acid chelates (Zn-ACs) i.e., Zn-alanine (Zn-Ala) and Zn-glycine (Zn-Gly) on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cv. N91-8)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zinc concentration in wheat was examined under greenhouse conditions and compared to the a commercial ZnSO4. Results showed that Zn-Ala and Zn-Gly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dry weight and shoot length of wheat in comparison to ZnSO4 treatment. Soil application of Zn-Amino acid chelates proved to be the most influential source of zinc in increasing wheat growth and yield indices. Number of fertile spikelet and grain yiel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ZnSO4 treatment. Zn concentration and protein content of wheat grain in Zn-ACs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ZnSO4 treatment. Soil application of Zn-ACs caus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grain phytic acid (PA) concentration and also phytic acid to zinc molar ratio in comparison with ZnSO4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Zn-ACs could be utilized as a zinc fertilizer source for improving the zinc bioavailability in wheat.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