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73篇
林业   56篇
农学   181篇
  54篇
综合类   478篇
农作物   10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6篇
园艺   79篇
植物保护   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不同因素对农杆菌介导的杉木转化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杉木试管苗靠近茎尖的茎段为受体材料,研究6个影响杉木遗传转化效果的因素,初步确定杉木茎段较为合适的转化体系为:预培养1~3 d,OD600 nm为0.1~0.4的菌液浸染10~15 min,共培养3~5 d,共培养基附加乙酰丁香酮(AS)80 μmol·L-1,共培养后延迟3 d筛选.在初次筛选培养基上共得到186个卡那霉素(Km)抗性芽,在二次筛选培养基上获得39个Km抗性芽.PCR检测有2个Km抗性芽呈稳定阳性,初步证明外源天麻抗真菌蛋白(GAFP)基因已整合到这2个Km抗性芽的基因组DNA中.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外源冷调节基因Cbcor15a导入甘蔗愈伤组织,建立快速、高效的甘蔗遗传转化体系,为培育具抗寒性甘蔗品种奠定基础。【方法】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材料,通过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生根等培养基进行优化,筛选出外源基因转化甘蔗的适合激素种类与用量、PPT用量、抗生素种类与用量;利用甘蔗转基因二元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0-Cbcor15a-bar,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目的基因Cbcor15a导入甘蔗愈伤组织。【结果】当农杆菌菌液OD600为0.4、侵染20 min时有利于愈伤组织分化;甘蔗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培养阶段的最佳PPT为0.50mg/L。侵染后在共培养中添加500.00 mg/L抗生素Cef能有效抑制农杆菌,添加300.00 mg/L抗生素Cef能促进愈伤组织分化成苗,添加200.00 mg/L抗生素Cef能促进幼苗生根。MS培养基中添加低量NAA更有利于甘蔗愈伤组织的分化;在促进细胞分裂时KT的效果明显优于6-BA。MS培养基中添加5.00 mg/LNAA和70.00g/L蔗糖能有效促进分化苗生根。利用建立的遗传转化体系可获得286株转冷调节基因Cbcor15a的甘蔗转化植株;选取83株通过PPT抗性筛选后长势良好的转化植株进行阳性检测,其中有4株呈阳性。【结论】利用农杆菌介导的Cbcor15a基因转化甘蔗的遗传转化体系能成功将Cbcor15a基因整合到甘蔗基因组。  相似文献   
23.
本文主要利用三种发根农杆菌A4、15834、R1601诱导苦参产生毛状根,初步为建立苦参的毛状根培养体系提供参考。本实验采用共培养法,考察了不同外植体、菌种、培养时间对苦参毛状根诱导率的影响,并对苦参毛状根中氧化苦参碱进行初步的含量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苦参毛状根的最佳诱导条件是以生长1周的苦参幼芽为外植体,R1601为菌株,添加100μmol/l的乙酰丁香酮,侵染20 min,(25±1)℃暗处诱导,最终测定诱导率最高为27.6%,存活率为45.8%,而苦参毛状根中氧化苦参碱的富集量为1.68mg/g(苦参毛状根干重),未检测到苦参碱。  相似文献   
24.
本文利用发根农杆菌A grobacterizum rhizogenes1.2556感染滇黄芩再生苗的茎段和叶片,建立了毛状根培养及其植株再生体系。毛状根可直接从受伤的茎、叶外植体表面产生,在无外源激素的MS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上自主生长,表现出典型的发根特征。毛状根茎段的诱导率较叶片高,最高可达到14.44%;经rolB基因PCR分析和甘露碱纸电泳检测,证明Ri质粒T-DNA已整合到滇黄芩基因组中并表达;毛状根在附加6-BA2mg/L和NAA0.2mg/L的MS固体培养基上直接诱导不定芽,并在MS培养基上生根,形成再生植株。获得的毛状根系经MS液体培养基培养30d后通过HPLC都能检测到黄芩苷,其中1个转化系黄芩苷含量为2.59%,是药材黄芩的0.20倍,而从3年单位时间黄芩苷生成量计算,毛状根是药材黄芩的7.18倍。本研究建立的毛状根培养体系,将对滇黄芩转基因技术的完善和利用毛状根生产黄芩苷的生物转化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5.
Abies nordmanniana and Picea abies seedlings were inoculated with a wild‐type (C 58) or an attenuated strain (rooter or shooter mutants) of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Large tumours were formed on A. nordmanniana in response to the wild‐type and rooter strains, 60–65 % of the seedlings being susceptible. Smaller tumours were formed on Picea abies in response to the wild‐type strain, at least 12% of the seedlings being susceptible. Tumours from both species induced by the wild‐type strain grew in vitro on medium without added phytohormones.  相似文献   
26.
CsFAD7基因转化烟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革新一号"烟草种子为试材,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烟草叶盘转化法将来源于黄瓜的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FAD7)转入烟草,并在附加300mg/L氨苄青霉素(Amp)的MS+0.1mg/L NAA+1.0mg/L 6-BA的培养基上诱导植株分化,再生芽在附加300mg/L Amp和100mg/L卡那霉素(Kan)的MS培养基上生根,获得再生植株。结果表明:Kan阳性植株经PCR检测筛选,得到转基因阳性植株,证明异源FAD基因已转入烟草基因组中。T1代经PCR-South-ern检测证明转化基因可以遗传;转基因烟草在低温胁迫下生长较好,叶绿素荧光参数F0值下降不大,Fv/Fm值保持较高,表现了对低温的耐受能力,脂肪酸分析表明,该基因可以使烟草叶片的亚麻酸含量比例升高。  相似文献   
27.
根癌农杆菌介导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转入苹果主栽品种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研究建立起一套简单、高效的苹果遗传转化系统。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叶圆片转化法将高效启动的豇豆胰蛋白抑制剂基因(CpTl)转入富士、齐纳金、王林、嘎拉等苹果主栽品种中,经卡那霉素抗性、PCR、点杂交、Southem杂交检测证明了4个品种均获得转化再生植株,现已移栽成活。  相似文献   
28.
The green-fluorescent protein (gfp) gene was evaluated as a screening marker during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transforming and plant regeneration.High expression of GFP (green-fluorescent protein)...  相似文献   
29.
以玉米、黑麦、烟草为材料 ,对细胞表面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 ,研究了离体培养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外表面的结构及其变化与农杆菌介导转化频率之间的关系。正常继代培养的烟草细胞 ,其细胞壁外表面光滑 ,大部分细胞在扫描电镜下坍陷或皱折 ;经处理用于农杆菌介导转化的烟草细胞 ,其表面有很多颗粒状突起和纤丝状物或纤丝状网 ;光滑的表面很少见到菌 ,而粗糙表面则有很多菌。玉米和黑麦愈伤组织中 ,浅黄色、疏松易散的胚性细胞团 ,其表面细胞有很多未坍陷 ,相当一部分未坍陷细胞的细胞壁外表面与烟草细胞一样 ,具有很多较小的颗粒状突起和纤丝状物或纤丝状网 ;白色松软的愈伤组织 ,其外层细胞大多坍陷或呈柱状 ,未坍陷细胞的表面光滑 ,有些似有一层膜状物。对植物细胞壁上的农杆菌结合位点和基因转化频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0.
小麦农杆菌转化系统的建立与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农杆菌转化系统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有效的小麦农杆菌转化系统;利用石4185、石6365的花药愈伤组织为受体,进行了甜菜碱醛脱氢酶和胆碱氧化物酶等目的基因的转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