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10篇
  3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2023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为解决奶牛场粪污和糠醛渣的贮存及其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我们探究不同添加量的糠醛渣对奶牛粪条垛式堆肥腐熟及氨气释放量的影响,以新鲜奶牛粪和小麦秸秆为主料,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3%、6%、9%的糠醛渣进行为期35 d的堆肥试验。结果表明,当糠醛渣添加量质量分数为3%~9%时,新鲜奶牛粪和小麦秸秆堆肥的产品的含水率、pH、NH3释放量分别比对照不添加糠醛渣下降13.86%~20.91%、1.09%~4.37%、12.86%~30.82%,种子发芽指数和C/N分别提高24.35%~43.48%、12.54%~31.22%。综上考虑认为,采用奶牛粪堆肥时,添加质量分数为3%~9%的糠醛渣,可促进堆肥物料的分解转化,加快腐熟速度,降低氨气释放量。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2 H染色体对小麦农艺和品质特性的影响,测定了普通小麦中国春(CS)、栽培大麦Betzes及其杂种衍生的二体异附加系CS 2H和3个异代换系2H/2A、2H/2B、2H/2D的农艺性状及籽粒硬度、蛋白质组成、淀粉特性.结果表明,2H附加系和代换系的农艺性状比CS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不育小穗数增加,不育率提高,以2H/2A的不育率最高(40.4%).籽粒硬度仅2H附加系表现超亲,三个代换系则介于双亲之间.含2H染色体材料的蛋白质、总氨基酸、苏氨酸和赖氨酸含量、沉淀值均表现超亲遗传,尤以2H/2A的超亲优势最大.3个异代换系的直链淀粉含量均低于双亲,以2H/2A的含量最低;2H/2B的降落值介于双亲之间,其余均超亲,以2H/2A最高.三个代换系的峰值粘度、最终粘度都超亲,稀懈值介于双亲之间.2H/2A在这些淀粉品质指标中表现出了最好的遗传正效应.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研究茸毛偃毛草基因向小麦中的导入情况,采用种子贮藏蛋白电泳技术对新创制的小麦-茸毛偃麦草部分双二倍体TE-3的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亚基组成进行分析,发现源自茸毛偃麦草的部分醇溶蛋白特征带在双二倍体中得到表达。利用不含1RS/1BL染色体的四川小麦品种对小麦与茸毛偃麦草的杂种F1进行连续回交,并结合染色体逐代观察,现已获得一批变异类型丰富的种质材料Y176,对其中农艺性状优良的部分株系,如Y176-12等进行的蛋白电泳分析,发现了茸毛偃麦草的特异醇溶蛋白带的导入。  相似文献   
14.
以马铃薯幼嫩茎段为外植体,在相同激素条件下,于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附加不同浓度的氧化铕,探讨氧化铕的浓度及添加方式对马铃薯愈伤组织诱导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氧化铕对马铃薯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的影响不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固体培养基中氧化铕浓度为20.0~35.0 mg/L时,液体-固体双层培养时固体培养基中氧化铕浓度为10.0 ~ 30.0 mg/L时,液体-固体双层培养时液体培养基中氧化铕浓度为20.0~40.0 mg/L时,3种情况均适合马铃薯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生长。氧化铕在液体培养基中存在  相似文献   
15.
自由基加成反应应用于萜类化学为萜基甲硫醚的选择性合成提供了一条新的、简便的、有效的途径。在这一反应中,考察了反应时间、底物的比例、引发剂的种类及用量对转化率和产物的选择性的影响,并对反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采用桶栽法研究了稻草不同时期施入土壤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稻草 鸡粪前施处理较后施处理明显提高了番茄株高、茎粗和叶片数,促进了番茄植株的生长,增加了番茄单果质量,提高了产量,增加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改善了果实品质。稻草前施50d的处理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抗白粉病小麦-黑麦染色体异附加系的选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四新  辛志勇 《作物学报》1993,19(5):395-401
本研究以白黑麦和六倍体小黑麦WOH45为抗源,综合应用白粉病抗性鉴定,细胞遗传学、花药培养等技术选育出抗白粉病单体,单端体、单等臂染色体,二体,双端体异附加系。单体(单端体)异附加系的遗传极不稳定.在其自交后代中抗病株的频率为13.4%-34.6%,其白粉病抗性的配子传递宰特别是橇配子传递率较低,致使在其自交后代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低固含量的聚醋酸乙烯酯乳液,并向乳液中添加尿素对其进行改性,研究了尿素添加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动态力学分析仪(DMA)、热重分析仪(TGA)、激光粒度仪等现代分析手段对乳液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尿素的添加使得乳液黏度降低,且黏度随剪切作用的变化速率变小,剪切应力减小,乳液胶接强度先升高后降低,在尿素添加量为60%时达到最大值,膜的储存模量、耐热性、耐水性及稳定性提高;尿素的添加增大了乳液粒径,而粒径分布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9.
在已知萝卜D染色体附加系对线虫具有抗性和萝卜分子图谱的7号连锁群定位有抗线虫基因Hs1Raph的基础上,利用(dp)RAPD分子标记技术,以甘蓝型油菜异源萝卜附加系为材料,筛选到90个萝卜D染色体的特异标记,选择4个在萝卜构图亲本间表现多态性的D染色体标记进行F2群体(包括245个单株)分离检测,并与构图用的505个AFLP和RAPD标记一起用Join-map3.0进行连锁定位分析。结果萝卜D染色体标记全部定位于7号连锁群,并且7号连锁群上只有D染色体的特异标记,说明萝卜7号连锁群就是D染色体在分子水平的反映。证实了定位有抗线虫基因Hs1Raph的7号连锁群对应于具线虫抗性效应的萝卜D染色体。实验结果对研究萝卜D染色体控制的农艺性状或抗逆性以及萝卜抗线虫育种和将萝卜抗线虫基因转入其它芸薹属作物的研究都将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蓝标型小麦核雄性不育、保持系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将蓝粒小麦中携带有蓝色胚乳基因和育性恢复基因的4E 染色体,附加到小麦核型雄性不育系上,选育出蓝标型小麦雄性不育、保持系。该体系浅蓝粒种子长出植株自交结实,粒色分离为深蓝、浅蓝和白粒。其中,白粒种子长出植株,全部为雄性不育,为普通小麦品种所恢复,杂种优势显著;浅蓝粒种子植株则自交结实,粒色仍分离为深蓝、浅蓝和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