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7篇
林业   40篇
农学   117篇
基础科学   2篇
  18篇
综合类   328篇
农作物   103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9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研究大花香水月季雌蕊群的授粉率及花粉管生长途径,为其育种应用及资源保护提供依据。显微观察统计大花香水月季花期雌蕊群的授粉效率,荧光显微观察花粉管生长途径。结果表明:花朵萼片平行伸展后120h,柱头授粉率接近100%,单柱头花粉量达最大值为(84.20±5.8)粒;自萼片自然伸展48h时柱头上少量萌发,72h后花粉管伸长至花柱中下部,90h后观察到有花粉管进入子房。大花香水月季单花雄蕊(129±20)枚,雌蕊(30±5)枚,开放持续5~7d;花粉自萌发至花粉管进入胚珠需要30~40h。  相似文献   
72.
以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为报告基因,分别用改良农杆菌介导的花序浸渍法(floral‐dip)和花粉管通道法转化紫薇(Lagerstroemiaindica),统计果实数、结实率、成苗率,然后用紫外灯照射28d左右的幼苗筛选转化株.结果表明:花粉管通道法转化紫薇的结实率、成苗率均明显高于floral‐dip法;用手携式紫外灯(365nm)照射进行活体鉴定,floral‐dip法转化率比花粉管通道转基因法转化率高0畅06%,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而花粉管通道法的结实率比floral‐dip法的高11畅87%~26畅74%,更利于获得转化植株.说明通过花粉管通道法进行转化更适合于紫薇转基因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73.
肖靖  高飞  谷运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211-9213,9240
文中介绍了2种较常用的外源总DNA直接导入植物的方法—花粉管通道法和离子束介导法,分别从原理与方法、发展与应用、机理与验证、问题与展望4个方面综述了这2种方法的创立与发展以及应用此方法取得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4.
一品红27个品种花粉量、花粉活力及3种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一品红27个品种为试材,探讨其单药花粉量及其花粉离体萌发特性差异;并从中选择花粉相对活力低、高组4个品种(“双喜”和“威望”、“金奖”和“金多利”)的花粉,以花粉离体萌发法为对照,对Ⅰ-KⅠ染色法、TTC染色法、过氧化物酶染色法3种染色测定花粉活力法进行比较筛选.结果表明:测试品种单药花粉量变化范围为817 ~3 867粒,花粉萌发率18.04% ~ 82.07%,花粉管长度0.20~1.52 mm;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花粉量、花粉萌发率、花粉管长度3指标间极显著正相关.对上述各因子聚类分析表明供试品种中可萌发花粉量(花粉量×花粉萌发率)少且花粉管生长速度慢的品种相对较多,占40.74%.过氧化物酶染色法测定值与对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可用于一品红花粉活力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75.
以17个鲜食杏品种、4个仁用杏品种和4个杏李杂交品种为试材,对单个花药花粉量、花粉萌发率、花粉管长度进行测定,并观察统计了这25个杏品种的完全花比例,为杏主栽品种选择适宜授粉树。结果表明:不同杏品种间单个花药花粉量、花粉萌发率、花粉管长度和完全花比率差异显著;不同果实类型(鲜食、仁用和杏李杂交)间花粉量和完全花比例差异显著,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则没有果实类型间的显著差异。花粉量与花粉萌发率和完全花比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而与花粉管长度显著相关(r=0.417,P0.05);花粉萌发率与花粉管长度极显著正相关(r=0.691,P0.01),与完全花比率负相关但不显著。聚类分析发现,花粉量较多且花粉管生长状况较好的杏品种有"串枝红"、"沙金红"、"金太阳"和"胡安娜",适宜作为授粉树;花粉粒较少和花粉管生长状况较弱的有"恐龙蛋"、"味帝"和"苏联4号",而它们的完全花比例都很高,需要配置授粉树。  相似文献   
76.
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标记对杉木花粉和花粉管内微管骨架的分布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杉木花粉在萌发初期的花粉中存在浓密的微管网络,主要呈现横向或斜向分布;花粉萌发后,微管开始从花粉粒延伸入花粉管中,花粉粒和花粉管基部微管排列呈现横向、斜向或螺旋状排列;在杉木花粉管中部微管骨架则主要呈现与花粉管伸长相平行的网络状分布,在部分伸长初期的花粉管中微管会延伸到花粉管顶端.在多数花粉及花粉管中微管主要分布在细胞的周质.在花粉管顶端微管分布有3种形式:1)在花粉管亚顶端有垂直于花粉管伸长方向排列的微管;2)花粉管中微管呈螺旋状分布并延伸到顶端;3)微管在花粉管顶端形成复杂的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77.
外源DNA导入花粉管通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述了花粉管通道法的创立与发展,以及应用此方法所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对遗传转化中所涉及的机理和分子验证进行了探讨,并且分析了影响花粉管通道法导入外源基因的因素,进一步比较了该方法较其它常用的转化法的优势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78.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BcWRKY2抗旱基因导入玉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含有PPT抗性筛选标记的BcWRKY2转录因子基因导入优良玉米自交系.采用正交设计对玉米品种、导入时间及DNA浓度等条件进行了优化.对T0代种子进行了除草剂抗性筛选,结果表明玉米品种龙抗11授粉后16h进行导入及DNA导入浓度为200ng/μL时效果最佳.对获得的除草剂抗性植株进行PCR及PCR-Southern检测,得到PCR阳性植株71株,初步证明了外源目的基因已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79.
应用免疫荧光标记法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术对油杉花粉管中的微管、微丝骨架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伸长的花粉管大致可分为3个区,即位于顶端的管细胞区、体细胞区和其后的退化区;花粉管中微管与微丝的分布样式不同;微管骨架主要分布于管细胞区和体细胞区,而退化区的微管较稀疏;管细胞区内微管呈网状结构,微管一直延伸至花粉管极顶端;体细胞具独立的微管系统.花粉管内微丝骨架呈轴向排列于整个花粉管,自花粉粒内一直延伸至花粉管顶端,粗微丝束几乎平行于花粉管的长轴.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微管与微丝骨架系统在油杉花粉管顶端极性生长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0.
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把酸性蛋白酶pepB基因转入受体玉米自交系基因组中,培育转酸性蛋白酶pepB基因玉米新品系。以耐盐基因badh作为筛选标记性基因,经过抗性筛选,对T1、T2、T3代转基因植株进行PCR检测,得到14个T1代转基因阳性植株,32个T2代转基因阳性植株和27个T3代转基因阳性植株。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外源酸性蛋白酶基因已经整合进玉米基因组中。RT-PCR结果表明,酸性蛋白酶基因在受体玉米中获得表达,获得外源酸性蛋白酶pepB基因遗传表达的T3代转基因玉米株系。通过对T2、T3代转基因玉米各品系农艺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玉米各品系在株高、茎粗、穗长等农艺性状上与受体亲本没有差异,但生育期均有不同程度的缩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