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5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67篇
林业   122篇
农学   42篇
基础科学   33篇
  25篇
综合类   772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836篇
畜牧兽医   108篇
园艺   241篇
植物保护   6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明确长江下游翘嘴鲌(Culter alburnus)群体遗传多样性的丰富程度和进化历史,为其育种及遗传改良打下基础。【方法】在长江下游水域(淀山湖、高邮湖、太湖、长荡湖及长江江苏段)设点捕获收集翘嘴鲌野生样本,基于线粒体COII基因序列分析5个翘嘴鲌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使用DNASPv5计算群体单倍型并进行Tajima’s D和Fu’s Fs中性检验,运用Arlequin 3.5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群体分子方差分析(AMOVA)及计算遗传距离和基因流(Nm)。【结果】 5个翘嘴鲌野生群体197个个体的COII基因序列有效长度为425 bp,存在31个变异位点,变异率为7.29%;其碱基含量排序为T (29.61%) >C (28.03%) >A (24.19%) >G (18.17%),AT含量为53.8%,CG含量为46.2%。31个变异位点在197个个体中共定义出13种单倍型(hap1~hap13),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为0.273~0.603,以长江群体和长荡湖群体的最高,太湖群体的最低;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 为0.001~0.017,以长荡湖群体的最高,淀山湖群体的最低。5个翘嘴鲌野生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02~0.015,即群体间无显著差异;不同群体间的Nm为2.443~54.325,以太湖群体与淀山湖群体间的Nm最大(54.325),长荡湖群体与淀山湖群体间的Nm最小(2.443); AMOV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为10.47%,而群体内的遗传变异为89.53%。在5个翘嘴鲌野生群体中,仅长江群体的Tajima’s D和Fu’Fs均为负值且具有显著意义,故推测该群体曾发生过群体扩张现象。【结论】长江下游翘嘴鲌群体表现出低单倍型多样性和高核苷酸多样性,遗传多样性较丰富,群体间存在遗传分化但分化程度差异不显著。因此,后续研究应增加野生翘嘴鲌群体的样品数量和调查水域,全面而系统地评估长江下游各水域翘嘴鲌的种质资源状况,为建立自然保护区及人工增殖放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2.
为探究滆湖鲌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3种鲌类遗传资源状况,利用线粒体DNA COⅠ基因序列评价3种鲌类的遗传多样性及种群历史动态.通过PCR技术和测序技术,获得长度为630 bp COⅠ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3种鲌类COⅠ基因序列碱基组成相似,且具有明显碱基组成偏向性,A+T的含量高于G+C的含量.翘嘴鲌的46条COⅠ基因片段发现4个变异位点,定义了4种单倍型(Hq1-Hq4),翘嘴鲌的单倍型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422和0.00085;蒙古鲌的20条COⅠ基因片段发现4个变异位点,定义4种单倍型(Hm1-Hm4),蒙古鲌的单倍型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695和0.00190;达氏鲌的41条COⅠ基因片段发现4个变异位点,定义5种单倍型(Hd1-Hd5),达氏鲌的单倍型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230和0.00053.中性检验和歧点分布分析显示,3种鲌类在历史进化过程中经历了不明显的种群扩张.整体来看,滆湖鲌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3种鲌类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种群遗传组成趋于单一化,需要采取措施增加鲌类种群数量,提高其遗传多样性水平.  相似文献   
103.
通过室内毒理实验, 研究了盐度、碱度以及盐碱交互作用对大鳞鲃(Barbus capito)血清渗透压、血清离子(Na+K+Cl-、尿素氮)浓度和鳃丝Na+/K+ -ATP酶活力的影响。单因子实验中, 随着含盐水平(8 g/L10 g/L12 g/L14 g/L)的增大, 大鳞鲃血清渗透压和血清离子(Na+K+Cl-)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 鳃丝Na+/K+-ATP酶活力先升高后降低, 受体内外渗透压差的影响最显著(P<0.05)。碱度的增大(19.05 mmol/L30.20 mmol/L47.86 mmol/L75.86 mmol/L)能引起血清K+和尿素氮浓度显著升高(P<0.05), 但对血清渗透压和鳃丝ATP酶活力无显著影响。在双因子实验中, 盐碱交互升高会引起渗透压和血清离子(Na+Cl-、尿素氮)显著升高(P<0.05)。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盐度、碱度及交互作用均对渗透压有显著影响, 影响作用最大的是盐度, 其次是碱度, 交互作用最小。鳃丝Na+/K+-ATP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 最高值出现在盐度10 g/L、碱度30.20 mmol/L的正交试验组。从实验结果可得出, 大鳞鲃在盐度12g/L以下的水体中能生存, 在盐碱共存的环境下, 能耐受的上限为盐度10 g/L、碱度30.20 mmol。本研究旨在掌握大鳞鲃的生存盐碱度范围, 以期为该物种的增养殖生产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04.
为比较全雌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与自交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胚胎发育及仔幼鱼生长速度,采用人工繁殖的方法获得全雌翘嘴鳜和自交翘嘴鳜后代的受精卵,在水温为26~28℃条件下孵化,对全雌翘嘴鳜和自交翘嘴鳜后代的胚胎发育进行观察与比较,并详细记录了受精卵受精、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  相似文献   
105.
呼玛河发源于大兴安岭吉里山西侧,地处北纬51°13',东经122°4'—121°3',位于大兴安岭的北部,黑龙江省的西北部,经呼中、碧水、塔河、呼玛等县(区),在呼玛镇荣边乡汇入黑龙江。呼玛河全长524公里,属黑龙江上游右岸较大的支流,流域面积3140平方公里,河宽110—118m,水深2.5—4.0m。该河地形属低山丘陵区,平均海拔800m,河砾底质,水质澄清,透明度为20—30cm。水温为0.1—18℃,结冰期为11月上旬—4月上旬,ph为6.6,氧量8.3mg/L。一、气候特征该河区属寒温带,呈现冬季…  相似文献   
106.
优选野生鄱阳湖翘嘴鳜成熟个体为亲本,强化培育至5月初开展人繁。♀:♂=1∶1~1.5,一次性注射混合激素,自然产卵,雌体剂量为LRH-A10~12ug HCG700~800 IU/kg。水温23~25℃时效应时间25~27h,催产率90~100%,受精率50~60%,孵化率85%以上,水温24~26℃需30~31h出膜。采用同步繁殖的团头鲂苗作开口饵料鱼,采取投喂充足的适口饵料鱼、严防低溶氧综合症和NH3-N中毒、遍洒福尔马林和硫酸铜防治原虫病等措施,育苗成活率由20%提高到60~70%。针对滨湖地区和自然水体野杂鱼丰富的特点,总结了池塘套养、自然水体混养和网箱养殖商品鳜模式,探讨了池塘主养及饵料鱼配套技术,建立了健康养殖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107.
采用4因素3水平的L9(34)正交设计法,就泰山赤鳞鱼对饵料营养素需求量及最适能蛋比等进行了初步研究。在实验室内经150天试验,对每尾鱼的增重采用正安拉丁方的直观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得到赤鳞鱼的最佳饵料配方,初步制订出赤鳞鱼的饲养标准。  相似文献   
108.
细鳞鲑的生态习性及资源保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鳞鲑是重要的冷水性淡水名贵养殖经济鱼类,具有极高的食用与商业价值,了解并掌握细鳞鲑的生态特性及其池塘养殖技术,将对开展其大规模人工养殖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9.
利用二只5m×5m×2.5m无结节PE封闭式网箱,投放平均尾重0.24g,全长70~100mm翘嘴红苗种计11,000尾,放养密度为220尾/m2;经304d饲养,平均尾重达到200g,最大个体350g;群体净增43.98倍,饲料系数1.51,成活率92%,净增产1,797kg,每m2利润801.6元,投入与产出之比为1:2.94。翘嘴红俗称太湖白鱼、白条。该品种具有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生长快,适温范围广,抗病力强等特点,是适合水库网箱养殖的淡水名优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10.
六个群体翘嘴红鲌肌肉生化组成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分析了中国六群体翘嘴红鲌(Culter alburnus)的肌肉生化组成.试验材料分别取自太湖、兴凯湖、梁子湖、浮桥河水库和南湾水库五个野生群体,以及由太湖野生群体经人工驯养、繁殖数代获得的养殖群体.分析结果表明,各群体之间翘嘴红鲌肌肉的水分、灰分和粗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养殖群体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五个野生群体(P<0.05).南湾水库群体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均最高,必需脂肪酸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南湾水库群体>浮桥河水库群体>兴凯湖群体>梁子湖群体>养殖群体>太湖群体.氨基酸总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太湖群体>兴凯湖群体>南湾水库群体>梁子湖群体>浮桥河水库群体>养殖群体,而必需氨基酸含量的高低顺序为:太湖群体>兴凯湖群体>梁子湖群体>南湾水库群体>浮桥河水库群体>养殖群体.相比之下,太湖群体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最高,其次依次为:南湾水库群体>梁子湖群体>兴凯湖群体>浮桥河水库群体>养殖群体.各群体的大多数必需氨基酸氨基酸分(AAS)和化学分(CS)均大于1,仅兴凯湖群体的赖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的AAS低于1,养殖群体的赖氨酸和缬氨酸的AAS和赖氨酸、蛋氨酸+半胱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和缬氨酸的CS小于1,而成为各自的限制性氨基酸.综合所得的结果,野生群体的肌肉营养品质明显优于养殖群体,而野生群体中太湖、兴凯湖和南湾水库群体的肌肉品质相对较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