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6篇
  3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总结了Ca2+在花粉管、胚芽鞘原生质体、糊粉层原生质体、根冠原生质体等植物细胞胞吐过程中的调节作用,Rop GTPases与Ca2+、annexins与Ca2+在胞吐中的相互协调作用,以及植物细胞中存在的两条分泌途径。  相似文献   
22.
植酸酶在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植酸是种子储存磷的一种方式,多以植酸盐蛋白体形式存在。大米和小麦中的植酸盐分别存在于糊粉层和糠麸中,玉米中的植酸盐主要在胚乳中。植物中60%~80%的磷以植酸形式存在,植酸是磷酸肌醇构成的  相似文献   
23.
结缕草种子生活力的加速测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翠华  于淑兰 《种子》1999,(1):19-20,25
本文介绍一种快速测定外具蜡质层的日本结缕草种子生活力的方法(以下称“快速法”),该方法可以用来分析造成结缕草籽休眠的主要因素及打破休眠的方法,“快速法”特别适用于有外具蜡质的蜡籽的生活力的测定,极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4.
水稻胚乳的发育及其养分输入的途径   总被引:44,自引:8,他引:44  
王忠  李卫芳 《作物学报》1995,21(5):520-527
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水稻胚乳细胞及其中的淀粉体和蛋白质颗粒的发育过程;用整体解剖法查明了胚乳核的分裂方式,用微孔滤膜抽滤酶解细胞悬浮液的方法研究了胚乳细胞的增殖动态。主要结果如下:(1)水稻胚乳洲离核与细胞的分裂有两种形式;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并以无丝分裂为主。(2)核期结束时,游离核间形成成膜体,产生细胞壁。(3)胚乳细胞分裂的持续时间受到温度的影响。气温高时,胚乳细胞增殖快,在平均气温27℃时分  相似文献   
25.
糙米的储藏     
糙米是指脱壳后仍保留着一些外层组织,如皮层、糊粉层和胚芽的米,就是加工不精的米,包括玉米、高梁米等谷物,但现在人们习惯于称脱壳后的稻谷为糙米,而玉米和高梁米等谷物习惯称为粗粮。糙米由于未经过精细加工,感官性差,颗粒粗糙,制作时也比较费劲费时,  相似文献   
26.
研究了甘蓝型油菜种子发育过程中种皮色泽的变化.结果表明:甘蓝型黑籽油菜和黄籽油菜一样,在种皮上均可能出现褐色斑点,开花后50天内,黑籽和黄将油菜的种皮颜色没有显著差别.50天后,黄籽油菜从种子的合点出开始退绿变黄,种脐变成褐色,黑籽油菜从种子的合点端开始变成紫红色或褐色,以后紫绿相间,直至全紫或是暗褐色为止.种皮的颜色主要是由栅栏层细胞中沉积色素决定的.还观察到糊粉层上有一些突起的黑色颗粒状物质.  相似文献   
27.
28.
测定了小麦品种RL4137不同吸水时间除胚半切种子内的α-淀粉酶活性以及同功酶分析。结果表明,这些酶可能与曾经报道过的发育中的种皮内不存在GA3刺激下诱导的α-AMY2相同。但具有热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29.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胚乳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明不同水稻品种胚乳发育过程的异同。【方法】以日本晴(粳)、扬稻6号(籼)、武育糯16号(粳糯)和扬辐糯4号(籼糯)4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精确标记颖果受精后的发育天数,观测颖果的生长;采用碘-碘化钾、TTC染色法观察胚乳细胞发育过程中淀粉的积累和生理活性的变化差异;采取树脂包埋法制作半薄切片,用光镜详细观察水稻内胚乳细胞和糊粉层细胞在颖果发育过程中结构的变化差异;用扫描电镜研究水稻成熟籽粒断面的超微结构,并使用能谱仪对其相关部位元素组成的差异进行探测。【结果】粳稻与籼稻颖果长、宽、高的变化存在明显区别,二者粒型存在显著差异,是否为糯性并不影响颖果的外形发育。供试的4种水稻颖果中,2个籼稻品种,扬稻6号与扬辐糯4号发育要快于粳稻品种;2个糯稻品种,武育糯16号与扬辐糯4号有着近乎一致的干重增长曲线;随着细胞内淀粉体和蛋白体的充实,内胚乳细胞在发育的中后期会发生核变形而衰亡;细胞核衰亡以后,胞内淀粉体仍可膨大生长。4种水稻内胚乳细胞所含淀粉体均为复粒;直链淀粉含量高的非糯品种,其胚乳淀粉充实程度高;2个籼稻品种的糊粉层细胞体积要大于2个粳稻品种;粳糯品种武育糯16号P、K、Mg、S等矿质元素含量低于其他3个供试品种;籼糯品种扬辐糯4号糊粉层含有少量单粒淀粉体,O元素含量高于其他品种。【结论】水稻颖果胚乳发育是一种特殊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细胞核的死亡并不影响胚乳同化产物的积累,淀粉体在内胚乳细胞内都是以复粒淀粉形式存在。以上这几点,供试的4个品种水稻之间几乎没有区别。而在总体发育进程、分化、细胞形态、活性变化、同化产物积累、淀粉体形态大小及在不同部位的分布上,4种水稻品种各自呈现了一定程度的差异与联系。粳稻2个品种与籼稻2个品种间差异更多体现在颖果发育进程上;而糯稻与非糯稻的区别则更多体现在淀粉体的形态与灌浆的充实程度上。  相似文献   
30.
 为了探明水稻胚乳发育的过程和糊粉层形成的机理, 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水稻糊粉层细胞和内胚乳细胞在颖果发育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用能谱仪分析了胚乳细胞中元素的种类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 糊粉层细胞是由胚乳表层细胞转化而来的。糊粉层细胞中的P、K、Mg和Ca等矿质元素含量要明显高于内胚乳细胞。发育初期糊粉层细胞中富含线粒体、圆球体和小液泡;发育中后期小液泡积累蛋白质和矿质元素而形成糊粉粒。在发育中后期,内胚乳细胞随着细胞内淀粉体的充实,细胞核发生形变而衰亡;而糊粉层细胞的核在发育过程中不消亡。糊粉层的形成与表层细胞积聚矿质和脂类等“灌浆废物”(指非内胚乳细胞的贮藏物)有关。因而,转运灌浆物质多的胚乳背部,其糊粉层细胞的层数要比腹部和侧部多。谷物胚乳发育分为游离核期、细胞化期、分化期和成熟期四个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