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29篇
  免费   600篇
  国内免费   1183篇
林业   399篇
农学   1139篇
基础科学   341篇
  2857篇
综合类   6411篇
农作物   1110篇
水产渔业   192篇
畜牧兽医   1665篇
园艺   769篇
植物保护   229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398篇
  2022年   482篇
  2021年   469篇
  2020年   475篇
  2019年   486篇
  2018年   317篇
  2017年   444篇
  2016年   452篇
  2015年   504篇
  2014年   758篇
  2013年   625篇
  2012年   870篇
  2011年   856篇
  2010年   842篇
  2009年   832篇
  2008年   906篇
  2007年   775篇
  2006年   672篇
  2005年   594篇
  2004年   421篇
  2003年   372篇
  2002年   279篇
  2001年   250篇
  2000年   225篇
  1999年   187篇
  1998年   188篇
  1997年   152篇
  1996年   158篇
  1995年   138篇
  1994年   143篇
  1993年   119篇
  1992年   130篇
  1991年   131篇
  1990年   110篇
  1989年   103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9篇
  1963年   4篇
  1957年   8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10篇
  194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氮钾配施对花菜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花菜氮、钾配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氮、钾肥料配合施用不仅能够增加产量,提高果实中Vc和糖分含量,改善品质,而且能够促进花菜对氮、磷、钾等养分的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962.
氮素在地球生物中的分布及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上98%的氮素存在于原生岩(火成岩)中,但其对氮素循环贡献甚微;大气圈中的气态氮仅是地球中总氮素质量的1.9%,但实际上是供应所有生命需要的唯一氮源;生物圈中的氮量很小,然而全球植物初级净产物中90%-97%的氮在生物圈内循环。氮素在生物圈中的循环主要包括增加、损失和转化3个途径,这种循环因生态系统而不同。  相似文献   
963.
硼在蔬菜上的应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蔬菜作物对硼的吸收特点 1.1 蔬菜作物需硼量高据测定,不同作物干物质中的含硼量不同,甜菜最高,萝卜、胡萝卜次之,比麦类高 8~ 20倍,比玉米高 5~ 10倍,番茄、马铃薯和豆类蔬菜含硼量也很高;叶菜类的含硼量比禾本科作物高 2~ 4倍。含硼量高的作物需硼量就高,因此,易发生缺硼症。 1.2 蔬菜作物硼的再利用率低一般来说,单子叶植物如禾本科作物中可溶性硼含量高,再利用率也高;而双子叶植物如大部分的蔬菜作物其体内不溶性硼含量高,其再利用率也低。因此,蔬菜作物生长过程中必须及时补充硼肥。 1.3 蔬菜土壤硼消耗量大蔬菜复种指数高,产出量大,土壤中硼等营养元素消耗量大。据土壤样本化验,有 70%~ 80%的土壤有效硼含量在 0.5 mg/kg的临界值以下,特别是最近几年温室、大棚面积逐渐增加,又长年连作使土壤中有效硼缺乏的频率加快,更易发生缺硼症。 1.4 栽培措施不当造成硼的有效性降低石灰性土壤 pH值大于 7,不加改良就种植蔬菜,酸性土壤一次性施用石灰肥料过多,瘠薄的砂质土壤有效硼含量太低而用于种菜,都易发生缺硼。另外,氮肥施用量过多,出现氮硼不平衡,土壤缺水或灌溉工业废水等,也影响硼的吸收和利用。  相似文献   
964.
应用延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方法,初步研究了不同pH硝酸铜溶液中Cu^2+的微观局域结构以及Cu^2+吸附对针铁矿中Fe^3+微观局域结构的影响,为阐明其环境行为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pH(pH2和8)条件下,硝酸铜溶液中Cu^2+离子的微观局域结构相同,Cu—O的配位数、键长和热无序度分别为4.3~4.4、1.95—1.96A和0.0056A^2,这种结构与Cu^2+离子的Jahn—Teller效应有关;pH2条件下未发现Cu—Cu配位峰的存在,而pH8时则在2.40A附近出现了Cu—Cu的配位峰,说明这时已形成了相应的Cu的沉淀物。吸附Cu^2+离子之前,针铁矿第一配位层Fe—O的配位数、键长和热无序度分别为6.2、1.98A和0.0083A^2;吸附Cu^2+离子之后.针铁矿中Fe—O的配位数和键长未发生改变,但其热无序度增加。  相似文献   
965.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形态氮素配比及揭膜时期对烤烟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烤烟大田所使用的氮肥形态以铵态氮和硝态氮各50%配比,烟株在移栽初期生长优势明显,上等烟的比例较高;(2)烟田揭去地膜后,其揭膜效应在烟株移栽后60d表现出来,这样有利于后期上部叶开秸开片,提高烤后烟叶上等烟比例、均价和产值。  相似文献   
966.
氮素用量对K326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研究了盆栽条件下氮素用量对烟叶的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N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等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烟叶叶绿素含量,NR,SOD,CAT,PPO活性均呈上升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呈减小趋势,变化的幅度在烟叶部位之间存在差异。施氮量120 kg/hm2(7.92g/株)时,烟叶中的酶活性均处于最佳值。  相似文献   
967.
利用产量不同、蛋白质含量不同和加工品质各异的3个春小麦品种,研究了灌浆过程中干物质积累分配和氮素同化运转与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干物质的积累量,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高产低蛋白品种和干物质产量高于低产高蛋白类型,高产高蛋白类型积累量最高;营养体的氮素积累变化动态.因向籽粒中转运量的不同而异.各营养体对籽粒氮的贡献顺序为茎(含叶鞘)>叶片>穗轴和颖片;品种间开花前后的氮素同化量不同,高蛋白品种倾向于花前同化量多,高产品种花后同化量比例相对增加,高产高蛋白类型两者兼之,品种间花后氮素同化量占总同化量的变幅为15.35%~48.35%;生育期干物质产量高是高产高蛋白品种的重要物质基础,氮素总同化量与蛋白质含量关系不大,氮素转运效率与蛋白质含量密切相关.NHI:GHI比例决定着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968.
氮素穗肥施用量对沿黄稻区稻米品质和食味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大田条件下,以沿黄稻区主栽品种豫粳6号为供试材料,通过在水稻生育后期施用不同量的氮素化肥,研究了氮素穗肥对稻米品质和食味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素穗肥的增加,糙米率降低,不完善粒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增加,稻米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下降,且主要以下部弱势粒的稻米品质变劣为主。稻米的淀粉RVA谱特征参数中,淀粉最高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随着穗肥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食味下降。  相似文献   
969.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红壤稻田氮素形态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在湘南丘陵区红壤稻田上进行了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对田间氮素动态、水稻氮素利用率的影响及增产效应的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既能快速提高稻田有效氮含量,又能长久保持土壤氮素含量,提高氮素利用率。早稻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处理产量要高于单施有机肥处理,也高于单施化肥处理,但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晚稻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高于单施有机肥处理,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处理。单施化肥处理早、晚稻氮肥利用率分别为33.50%、22.88%;单施有机肥处理早晚稻的氮素利用率分别为41.04%、32.40%;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早晚稻氮素利用率分别为40.07%、3.5.60%。  相似文献   
970.
据调查:一些农民在小麦播种时,施肥时存在着2种误区:一是只施氮肥不施磷肥或只施磷肥不施氮肥.二是耕翻整好地后才把磷肥撒于地表.小麦是均衡吸收肥料的,单施一种肥料,不能满足小麦对各种营养的需要,使小麦产量不能提高.而磷肥撒于地表,由于磷在土壤中移动性慢,小麦根系吸收不到,磷肥作用很难发挥.因此,小麦要想高产,必须做到平衡施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