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929篇
  免费   2051篇
  国内免费   6826篇
林业   5840篇
农学   11833篇
基础科学   5302篇
  3930篇
综合类   57346篇
农作物   7644篇
水产渔业   1276篇
畜牧兽医   11159篇
园艺   4620篇
植物保护   2856篇
  2024年   479篇
  2023年   1465篇
  2022年   1644篇
  2021年   1789篇
  2020年   2048篇
  2019年   2267篇
  2018年   1202篇
  2017年   2226篇
  2016年   2645篇
  2015年   2825篇
  2014年   5213篇
  2013年   5374篇
  2012年   6756篇
  2011年   6841篇
  2010年   6233篇
  2009年   6567篇
  2008年   6269篇
  2007年   5738篇
  2006年   5180篇
  2005年   5017篇
  2004年   3965篇
  2003年   3614篇
  2002年   2900篇
  2001年   2782篇
  2000年   2422篇
  1999年   2072篇
  1998年   1913篇
  1997年   1882篇
  1996年   1792篇
  1995年   1601篇
  1994年   1645篇
  1993年   1527篇
  1992年   1471篇
  1991年   1375篇
  1990年   1119篇
  1989年   1137篇
  1988年   185篇
  1987年   126篇
  1986年   87篇
  1985年   97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29篇
  1980年   18篇
  1965年   32篇
  1958年   12篇
  1957年   75篇
  1956年   10篇
  1953年   3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华北平原小麦生长季氮肥减施依据与基准简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权威统计资料和农户调查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华北平原区小麦季农田氮肥的施用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华北平原区小麦生长季氮肥减量施用基准参考值为(300±30)kg/hm2。在此基础上进行氮肥的减量、替代技术研究,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
笔者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课程教学中,整合教学内容,结合生产实践,设计成3个教学项目和13个工作任务,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同时完善考核评分细则,注重过程考核和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制,在项目化教学改革后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3.
为明确水地强筋冬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灌溉技术,试验设3个灌水时期8个灌溉处理[越冬期灌1水(W1),拔节期灌1水(W2),孕穗期灌1水(W3),越冬期和拔节期灌2水(W12),越冬期和孕穗期灌2水(W13),拔节期和孕穗期灌2水(W23),越冬期、拔节期和孕穗期灌3水(W123),全生育期不灌水处理(CK)],于小麦成熟期测定籽粒产量、总蛋白及其组分含量和淀粉含量。结果表明,与不灌水的CK比较,所有灌水处理的籽粒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蛋白质产量以及籽粒淀粉含量均显著增加,但籽粒的总蛋白及其组分含量均呈不同程度降低(W1处理除外)。越冬期灌水对有效穗数、籽粒产量、总蛋白及其组分含量、淀粉含量的提升作用较大;拔节期灌水对穗粒数的提升作用较大,但对淀粉含量的提升作用较小,对总蛋白及其组分含量的降低作用较大;孕穗期灌水对千粒重的提升作用较大,对蛋白质产量的提升作用较小。随着灌水次数增加,小麦籽粒产量显著提高,淀粉含量先显著提高后基本不变,而籽粒总蛋白及其组分含量降低。W123处理籽粒产量最高,其次是W13处理;W1处理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最高,其次是W12及W13处理;W23处理淀粉含量最高,其次是W12或W13处理。综合各项指标,最好的灌水组合是越冬期和孕穗期灌2水(W13)。  相似文献   
24.
25.
26.
为明确不同氮、磷、钾用量对小麦冠层不同层次光截获和干物质分配的影响,以济麦22为供试材料,设置F0(不施肥)、F1(N 180 kg·hm-2,P2O5 75 kg·hm-2,K2O 60 kg·hm-2)、F2(N 225 kg·hm-2,P2O5 120 kg·hm-2,K2O 105 kg·hm-2)和F3(N 270 kg·hm-2,P2O5 165 kg·hm-2,K2O 105 kg·hm-2)4个施肥量处理,比较分析开花后不同氮、磷、钾用量对小麦叶面积指数、冠层不同层次光截获特性和成熟期干物质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F1处理下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F0处理,而与F2和F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开花后15 d,F1处理下小麦冠层不同层次及总PAR截获率和截获量均显著高于F0处理,而与F2和F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F1处理下成熟期干物质在小麦冠层不同层次营养器官中的分配量、籽粒中的分配量及总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F0处理,而与F2和F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成熟期干物质在小麦冠层不同层次营养器官和籽粒中的分配量以及总干物质积累量与冠层上层(顶部至株高2/3)、中层(株高2/3至株高1/3)和总PAR截获率均呈显著正相关。F1处理(N 180 kg·hm-2,P2O5 75 kg·hm-2,K2O 60 kg·hm-2)为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27.
28.
29.
马兵 《中国种业》2020,(7):74-75
铜麦6号是半冬性品种,株型半紧凑,田间长势好,在旱地、盐碱地、水地均可种植。对品种选育、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旨在为旱薄、抗盐碱地的小麦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