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02篇
  免费   745篇
  国内免费   1212篇
林业   725篇
农学   2369篇
基础科学   1632篇
  400篇
综合类   10961篇
农作物   1930篇
水产渔业   876篇
畜牧兽医   8011篇
园艺   1657篇
植物保护   1998篇
  2024年   214篇
  2023年   708篇
  2022年   725篇
  2021年   835篇
  2020年   777篇
  2019年   978篇
  2018年   481篇
  2017年   787篇
  2016年   884篇
  2015年   948篇
  2014年   1265篇
  2013年   1222篇
  2012年   1780篇
  2011年   1797篇
  2010年   1634篇
  2009年   1726篇
  2008年   1706篇
  2007年   1445篇
  2006年   1335篇
  2005年   1204篇
  2004年   908篇
  2003年   936篇
  2002年   749篇
  2001年   709篇
  2000年   592篇
  1999年   445篇
  1998年   418篇
  1997年   417篇
  1996年   407篇
  1995年   408篇
  1994年   392篇
  1993年   370篇
  1992年   339篇
  1991年   309篇
  1990年   260篇
  1989年   218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3篇
  1957年   5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我市奶牛养殖业也有较快增长,但是饲养量多不成规模,管理水平较差,疾病的防治技术落后,奶牛乳腺炎发生率居高不下。近几年在广大兽医工作者的努力下,临床型乳腺炎明显得到控制,但奶牛饲养主乱用和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十分普遍,给乳腺炎的防治带来很大的困难。为了查明信阳地区乳腺炎的发生情况和主要致病菌,有效控制奶牛乳腺炎的发生,作者以本地区奶牛场、奶牛养殖小区和个体户的奶牛为对象,进行了隐性乳腺炎及其病原调查。  相似文献   
992.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PRV)引起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对猪危害较大,以冬、春两季较为多发,主要通过引起种猪不育、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及木乃伊胎,新生或断奶仔猪高发病率及高死亡率、育肥猪增重减慢等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病现已呈世界分布,成为危害全球养猪业的主要传  相似文献   
993.
猪源肠球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生素虽在动物保健和畜牧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及滥用所造成的弊端已引起重视。微生态制剂以其绿色安全、无毒副作用、无残留的优点逐步成为替代抗生素类添加剂的主力军。目前市售的益生菌制剂基本都是野生菌株或经驯化培育而成的菌株,并且菌种在不断传代的过程中会发生变异。一般认为,优良的益生菌菌株应来自动物体内,能够耐受肠道的低pH值、胆盐等动物内环境因素,能产酸和抑制病原菌生长的物质,并且能够在肠道内定植〔1,2〕。肠球菌为消化道内正常存在的一种微生物,在肠黏膜具有较强的耐受和定植能力,并且是一种兼性…  相似文献   
994.
猪脑心肌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从规模化猪场疑似病例组织病料中分离到5株脑心肌炎病毒(EMCV),对其中的2株(EMCV BJC3和EMCV HB1)进行了系统鉴定。结果表明,病毒粒子大小约为27nm,呈圆形;2株病毒均不耐酸,对氯仿不敏感,对胰蛋白酶敏感性有所不同,60℃加热1h可被灭活,二价阳离子对病毒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用EMCV多克隆抗体作间接免疫荧光,分离毒株感染的BHK-21细胞的胞浆中可见特异性荧光。对分离毒株进行了VP1和3D基因的扩增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2个毒株VP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49%,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8.46%,与GenBank中EMCV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介于81.61%~99.5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5.5%以上;3D基因扩增片段序列与其它毒株的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100%。基于VP1基因的系统进化树表明,2株分离毒均位于进化树的主干上,变异度不大。由此表明,EMCV感染已在我国猪场存在。  相似文献   
995.
鸡新城疫病毒地方株的分离鉴定及其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河北省保定地区发病鸡群中分离到2个具有血凝性的病毒株分别命名为HBA和HBB,其血凝作用可被NDV阳性血清抑制,而不能被AIV(H9亚型)、EDS76阳性血清抑制,表明2个分离株均为新城疫病毒。通过测定MDT、ICPI和IVPI等方法鉴定分离株的毒力符合强毒标准。利用RT-PCR技术成功扩增了2株分离株的F基因片段(约540bp),通过测序及遗传变异分析表明两毒株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7.7%,氨基酸同源性为91.6%,结合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表明HBA为基因Ⅵ型,HBB为基因Ⅶ型。  相似文献   
996.
猪巴氏杆菌病也称“猪肺疫”、“锁喉风”和“肿脖子病”等,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散发性的热性传染病。随着我国养猪业的不断发展,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的危害性日益表现出来,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是在冬春寒冷、夏秋季闷热潮湿、下雨时温差大、运输产仔等应激情况下,会使抵抗力下降,病菌侵入机体而发病,它是养猪业中常见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997.
2006年夏秋之季,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猪"高热病"疫情,经多家科研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动物试验等科技攻关,发现了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蓝耳病)变异病毒,证实疫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  相似文献   
998.
2006年夏秋之季至今,我国较大面积发生猪的"高热病",病猪体温很高、呼吸困难、母猪流产、仔猪死亡、传染迅速、病情沉重。给养猪业和肉品安全带来严重危害,使猪只存栏数大幅度减少,猪肉价格明显上涨。农  相似文献   
999.
为了寻求一种从成年公兔睾丸获得大量高纯度、高活率支持细胞的方法,本试验采用了胶原酶、胰蛋白酶和透明质酸酶联合消化法,从成年公兔生精小管分离出支持细胞,通过Tris-HCl低渗处理和选择性贴壁培养对所得的支持细胞进行纯化,并采用形态学和HE染色鉴定。最终获得了大量较高纯度(78.3%)和高活率(90.7%)的支持细胞。  相似文献   
1000.
PCR技术能十分有效地鉴定出移植前牛胚胎的性别,而且能适用于生产实践。可以帮助养殖者充分有效的利用奶牛资源,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本文就PCR技术、性别鉴定的发展概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