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6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398篇
林业   103篇
农学   480篇
基础科学   196篇
  349篇
综合类   2443篇
农作物   1656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360篇
园艺   41篇
植物保护   14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211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247篇
  2004年   226篇
  2003年   221篇
  2002年   212篇
  2001年   198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203篇
  1998年   207篇
  1997年   224篇
  1996年   220篇
  1995年   242篇
  1994年   222篇
  1993年   175篇
  1992年   212篇
  1991年   150篇
  1990年   118篇
  1989年   131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研究以大麦品系“08PJ-36”为前茬作物。通过后茬复种早熟油用向日葵、牧草、打籽西萌芦和角瓜、荞麦,探讨巴彦淖尔地区复种模式的经济效应。结果表明,大麦“08PJ-36”后茬复种油用向日葵的经济效应较高,大麦产量376.2kg/667m^2、油用向日葵产量244.0kg/667m^2,纯收益达1995.3元/667m^2,早熟向日葵是大麦后茬复种的优势作物,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82.
许如根  吕超  缪丽霞  莫惠栋 《作物学报》2005,31(12):1537-1543
研究了大麦4种杂交类型(含二棱×二棱、二棱×六棱、六棱×二棱和六棱×六棱)的F1杂种的性状表现和优势特征,比较了同棱型相配组(二棱×二棱和六棱×六棱)和异棱型相配组(二棱×六棱和六棱×二棱)的超高亲优势(Hh)组合数及其出现率。研究性状包括株高、穗长、穗下节间长、穗数、粒数、粒重、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赖氨酸含量等13个.结果表明,(1)二棱×二棱杂种的穗长较长、每株穗数较多、千粒重较高;六棱×六棱杂种的每穗粒数、每株粒数较多、籽粒产量较高;而异棱型相配杂种则比同棱型相配组有较高的株高、穗下节间长和千粒重。(2)4种杂交类型杂种的类型内杂种间变异,在大多数性状上均为同质,仅有株高、穗长和主穗粒数在六棱×六棱杂种中变异增大,有较大的选择潜力。(3)在13个数量性状中,有9个性状的Hh优势出现率与杂交类型显著关联;株高、穗下节间长和千粒重的Hh优势出现率在二棱×六棱和/或六棱×二棱杂种中最高,而主穗粒数、每穗粒数、每株粒数、每粒重和每株干重的Hh优势出现率则在六棱×六棱和/或六棱×二棱杂种中最高。(4)异棱型相配组杂种的株高、穗下节间长和千粒重的Hh优势率显著高于同棱型相配组杂种,依次为20/30对8/33、30/30对18/33和22/30对5/33;但同棱型相配组杂种籽粒产量的Hh优势率显著高于异棱型相配组杂种,为10/33对2/30。说明异棱型杂种易产生生物量和千粒重优势,而同棱型杂种易产生籽粒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83.
蔡博文  石佳弋 《中国饲料》2021,1(22):106-109
文章旨在评估大麦DDGS替代青贮玉米对肉牛生长性能、血液生化及瘤胃发酵性能的影响。试验将平均体重无显著差异的120头育肥期肉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牛。对照组与处理组肉牛分别饲喂含有大麦DDGS水平为0、5%和10%的浓缩料(分别替代0、25%和50%青贮玉米),自由采食苜蓿草,试验期为14周。结果:10%大麦DDGS组肉牛的平均日增重和胴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料重比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0.13%(P<0.05)。10%大麦DDGS组肉牛屠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5%大麦DDGS组(P<0.05)。10%大麦DDGS组肉牛血清尿素氮浓度较对照组和5%大麦DDGS组分别显著提高19.44%和16.81%(P<0.05),而5%和10%大麦DDGS组肉牛血清β-羟丁酸浓度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8.44%和11.97%(P<0.05)。10%大麦DDGS组瘤胃挥发性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乙酸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大麦DDGS组瘤胃丙酸浓度较对照组和5%大麦DDGS组分别显著提高14.44%和9.17%(P<0.05)。随着浓缩料大麦DDGS替代青贮玉米水平的升高,乙酸与丙酸比值表现为显著降低(P<0.05)。结论:浓缩料中大麦DDGS替代青贮玉米的水平可以达到50%,对瘤胃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日增重和饲料效率具有改善作用。 [关键词]大麦DDGS|青贮玉米|肉牛|生长性能|血液生化|瘤胃发酵  相似文献   
84.
为研究不同基因型大麦苗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挖掘优质抗旱的大麦种质资源,以4份不同基因型大麦(2个高抗品种ZDM5430和ZDM5458,2个干旱敏感型品种7DCADA和IL-12)为材料,利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综合分析不同品种大麦的苗期抗旱性差异;并通过对不同品种根系进行PIPs实时定量分析,研究水通道蛋白AQPs基因与干旱胁迫之间的应答关系。结果表明,持续干旱胁迫会使大麦生长变缓,各处理苗长、根长、叶含水量和根含水量都呈下降趋势,其中,4个品种的大麦叶含水量在干旱胁迫14 d时下降最为显著,与对照相比,其降幅分别为29.14%、52.64%、21.67%和72.15%。干旱胁迫对大麦苗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根冠比的影响较小,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持续干旱后,抗旱品种ZDM5430的根冠比呈上升趋势,在胁迫7、14、21 d时较CK分别增加了4.92%、42.86%和21.05%。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大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也呈下降趋势,其中ZDM5430和ZDM5458较对照组降幅较小,说明抗旱品种的形态指标、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受干旱胁迫的影响较小。通过PIP...  相似文献   
85.
李吉平  李劲  夏永祺 《中国饲料》2023,1(2):133-136
文章旨在研究日粮添加大麦DDGS对牦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将同批次、初始体重相近的60头牦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30头,2组牦牛采用相同的饲养管理模式。其中,对照组牦牛饲喂全株青贮玉米-小麦秸秆型基础日粮,试验组牦牛在饲喂基础日粮中利用大麦DDGS等量替代小麦秸秆,试验为期60?d。结果表明,(1)试验组牦牛末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且试验组牦牛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2)试验组牦牛血清中总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且对照组牦牛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试验组(P <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牦牛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显著提高(P <0.05)。结论,利用大麦DDGS等量替代基础日粮中的小麦秸秆能提高牦牛生长性能,改善牦牛血清生化指标和屠宰性能。  相似文献   
86.
从实用角度出发,利用Microsoft Visual FoxPro编程工具,设计并组建了农用柴油发动机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缓解了故障诊断专家供不应求的矛盾,提高了农用柴油机的常见故障诊断的效率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87.
联合收割机智能CAD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专家系统原理,建立联合收割机智能CAD系统。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集知识、数据及图形处理为一体,具有总体设计、再设计、智能库、绘图及手册等功能,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为联合收割机总体设计CAD开辟一条新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88.
小麦管理专家系统在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管理专家系统( ESWCM)是利用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把多年来小麦栽培科学取得的研究成果和专家的知识经验做系统集成而建立的综合性、智能化的计算机决策系统. ESWCM把模型技术和专家系统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是一个基于模型的专家系统.可及时预测预报小麦的生长发育,确定因地制宜、因苗管理的应变决策,分类指导的最佳方案,能动地调节、控制小麦的群体结构和理想株型,全面提高小麦生产过程中的科学决策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9.
研究结果表明,大麦矮秆种质“裸大麦”的矮秆、短穗、多棱、裸粒和极密穗等性状各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而其齿芒性状则由1对显性基因决定。其矮秆基因与uz基因等位,位于3HL上,并与穗长和穗密度基因存在遗传连锁,交换值分别为15.7%和13.7%。  相似文献   
90.
近10年国家组织了野生大麦资源综合鉴定,已筛选出具有极早熟、熟相好、矮秆、大粒、多粒、优质、高耐盐、强抗旱、抗大麦条纹病、抗和耐大麦黄矮病等一批优异种质,从而为遗传和育种工程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