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198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11篇
  6篇
综合类   129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71.
红松结实性状的选择效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8a定位观察分析发现,红松初级种子园中各无性系结实量差异极显著,这种差异由遗传因素控制,经计算筛选出的结实高产无性系平均增益达51.38%,比对照增产60%以上,结实高产无性系并未影响生产性状和种子质量指标,由此可证明红松选择育种将结实性状作为选择指标。具有很大的经济潜力。  相似文献   
72.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应用遗传理论,对树木遗传传良过程中常用公式估算的遗传增益与实际获得增益产生偏差的原因,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确认产生这种偏差的主要原因有遗传力估算的可靠性、个体繁殖系数和群体有效含量大小,以及基因型×环境交互作用等因素。并对在树木育种实践中提高遗传增益预估可靠性、缩小其与实际增益的误差、增强遗传改良效果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3.
以典型偶氮染料甲基红为吸附对象,将壳聚糖和生物炭混合制成微球制剂,对该制剂吸附甲基红的潜力、机制及添加微生物后微球菌剂的吸附增益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得的壳聚糖-生物炭微球具有良好的吸附特性,在染料初始质量浓度为500 mg/L、p H 3.0和20℃条件下,微球对甲基红的最大吸附量为460 mg/g.Freundlich等温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模型与该吸附过程拟合良好.利用Elovich方程与颗粒内扩散方程对微球的吸附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证实该吸附过程为自发过程,内部扩散为该过程的限速步骤.通过热力学方程计算得到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参数ΔG0、ΔH0和ΔS0分别为-24.35 k J/mol(30℃)、-21.36 k J/mol和8.45 J/(mol K).表明此吸附过程为放热过程,较高温度可降低微球吸附的自发性并抑制微球对甲基红的吸附作用.利用神经网络对影响吸附过程的4个因素(p H值,温度,初始浓度,吸附时间)进行建模分析,发现温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最大,相对重要性为32.76%,时间次之(为25.56%),其余依次为p H(23.36%)和初始浓度(18.32%).包埋微生物的微球菌剂与无微生物的纯壳聚糖-生物炭微球相比,脱色率提高了29%;与微生物单独脱色相比,脱色率提高了76%,表明生物吸附材料与微生物混合制备成菌剂的吸附增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4.
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温室喷药移动机器人路径跟踪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为解决作物种植密集,地面障碍与空间障碍并存等非结构化环境因素对温室喷药移动机器人路径跟踪运动控制精度的影响,在建立移动机器人运动学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一种基于指数趋近律的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以保证系统对不确定参数及外界干扰的鲁棒性。与此同时,为有效解决滑模控制固有的抖振问题,提出一种加权增益趋近律算法,在该趋近律的积分项中引入负的加权值,可有效避免当系统状态不在滑模切换时的切换增益的增大,使得控制器输出量平滑,并利用Lyapunov函数证明了其稳定性,并采用该文所设计的基于加权积分增益趋近律的滑模控制器对喷药移动机器人进行路径跟踪控制。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顺利消除横向偏差,使实际运动轨迹平稳跟随理想作业路线,避免在作业区域产生较严重的重喷和漏喷现象,其研究成果为温室作物实施精准喷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5.
提出了一种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决策树陷入局部最优的分裂属性选择算法:总体竞争.该方法考虑了候选属性在总体学习样本上的分类能力,以此通过各候选属性的相互竞争,确定决策树增长过程中的分裂属性.以Iterative Dichotomizer 3(ID3)算法为对照的实验数据表明,该方法能以较小的代价获得较高的决策树准确率.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解决油松种子园基因多样性与遗传增益之间的矛盾。[方法]基于状态数基本原理,研究选择收获、去劣疏伐2种遗传管理策略对油松种子园状态数和遗传增益的影响。[结果]选择收获策略与种子园的遗传多样性呈正相关,与种子园的基因值呈负相关。随着选择收获比例的增加,种子园的遗传多样性增加,育种值下降。去劣疏伐策略与种子园的遗传多样性呈负相关,与种子园的基因值呈正相关。随着疏伐比例的提高,种子园的状态数下降,育种值提高。外源花粉的污染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整个种子园的遗传增益和遗传多样性水平。[结论]在相同选择强度下,去劣疏伐比选择收获能实现更多的遗传增益,但伴随着遗传多样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77.
林木种子园的生态学意义及提高增益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木种子园为现代林业生产提供大量优质种源,是规模化造林成败与否的关键因子之一.本文在综述现代林木种子园分类和建园技术路线的基础上,分析了种子园的生态学意义和对进化适应的贡献,总结出提高种子园遗传增益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8.
以杉木不同类型种子园、优良家系等良种为材料,进行不同途径良种的造林对比试验.从4年生和18年生试验林的2次生长量调查情况反映出不同途径良种的生产力水平是不同的.4年生时生长较快的前10位良种到18年生时的中选率只有60%;18年生时开化种源种子园的那坡小区混系种子、长乐1.5代混系种子、龙泉双系种子园混系种子及湘零陵9、龙泉15、龙泉5优良家系种子造林的林分平均单株材积遗传增益分别为80.9%、54.5%、49.1%、42.0%、38.9%、33.5%;按种源类别统计,龙泉双系种子园材积生长量最大,遗传增益达到49.1%,长乐1.5代种子园、种源种子园和本省(浙江)选优良家系的遗传增益也在30%以上,而从外省未经子代测定而收集到的15个优树无性系的遗传增益仅为0.8%.为获得高增长的遗传改良效益,用真正优良的优树无性系2个或多个配置,是营建杉木高级种子园较理想的模式.  相似文献   
79.
重点就7个橡胶无性系在巴西圣保罗高原地区5个不同植胶环境中茎围生长的表型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评估。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茎围长度为植株定植后第6年的测定值。5个试验点的联合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无性系在该性状上存在极显著的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而且变异成分中地点(线性)及无性系×地点(线性)效应均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这表明各植胶环境中无性系在该性状上的表现具有明显的可预测性。稳定性分析结果显示,无性系GT1在该性状上稳定性高,适应性强,在各种不同环境下都具有较好表现。无性系PB235及IAN873在该性状上尽管均具有明显的线性预测效果,但前者适宜在有利条件下生长,后者则可适应较差环境。此外,若按选择强度0.82对参试无性系进行选择,则预期的遗传增益为5.55 cm,较之无性系总平均值提高15.26%。  相似文献   
80.
利用种子园自由授粉混合种子和生产用天然林种子,通过田间对比试验,并对发芽率、发芽势、子代苗生长量和各年度生长量等经济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种子园种子具有良好的遗传品质,种子发芽势较对照增幅62.86;,千粒重增幅27.68;,发芽率增幅9.48;;8年生子代高生长量较生产对照增幅15.51;,地径增幅13.20;.由此,确认哈密新疆落叶松种子园是成功的,良种品质较好,具有显著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