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814篇
  免费   3327篇
  国内免费   3937篇
林业   4488篇
农学   3274篇
基础科学   3318篇
  18488篇
综合类   35088篇
农作物   2227篇
水产渔业   104篇
畜牧兽医   3073篇
园艺   4600篇
植物保护   2418篇
  2024年   709篇
  2023年   2236篇
  2022年   2405篇
  2021年   2553篇
  2020年   2350篇
  2019年   2716篇
  2018年   1679篇
  2017年   2390篇
  2016年   2833篇
  2015年   2813篇
  2014年   3987篇
  2013年   3903篇
  2012年   4797篇
  2011年   4588篇
  2010年   4001篇
  2009年   3898篇
  2008年   3867篇
  2007年   3194篇
  2006年   3038篇
  2005年   2827篇
  2004年   1974篇
  2003年   1715篇
  2002年   1374篇
  2001年   1317篇
  2000年   1119篇
  1999年   967篇
  1998年   777篇
  1997年   765篇
  1996年   683篇
  1995年   731篇
  1994年   722篇
  1993年   745篇
  1992年   710篇
  1991年   846篇
  1990年   673篇
  1989年   662篇
  1988年   77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8篇
  1965年   18篇
  1958年   15篇
  1957年   104篇
  1956年   13篇
  1955年   21篇
  1954年   12篇
  1953年   6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01.
秸秆还田与深松对土壤理化性状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土壤通报》2015,(2):428-432
研究了秸秆还田、深松两项技术及其交互效应对土壤肥力、玉米产量及其养分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秸秆还田和深松措施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同时提高土壤田间持水量,其中,深松耕作对表层土壤(0~20 cm)作用大于深层土壤(20~40 cm)。秸秆还田措施明显增加土壤养分含量,而深耕措施对土壤养分含量无显著影响。另外,秸秆还田和深耕措施都能显著提高玉米籽实和秸秆产量,但是深松只在干旱年份能提高玉米的养分利用率。因此,秸秆还田配施NPK肥+深耕措施可成为该地区的提高产量和地力的推广技术。  相似文献   
902.
为研究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对土壤结构、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设置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的10%(M10)、20%(M20)、30%(M30)、40%(M40),以单施化肥(M0)和不施肥(CK)为对照6个施肥处理,测定玉米不同生育期的土壤团聚体变化状况。结果表明:随有机肥等氮部分替代化肥比例的增加,玉米各生育期土壤>0.25mm水稳性团聚体(R0.25)、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WD)不断增加,团聚体破坏率(PAD)、分形维数(D)不断降低。与M0处理相比,M30和M40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子粒产量,表现为M30>M40;M20、M30、M40处理较M0处理玉米子粒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了13.29%~25.03%,淀粉含量显著增加了39.84%~114.06%,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了36.49%~54.05%;蛋白质含量表现为M30和M20处理显著大于M40处理,M30与M20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淀粉含量表现为M40>M30>M20,差异显著;可溶性糖含量表现为M40和M30处理显著大于M20处理,M30与M40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玉米子粒产量和品质与抽雄期、成熟期土壤团聚体R0.25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PAD、D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因此,玉米生产中,利用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培肥土壤,需兼顾玉米产量和品质,30%为适宜的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比例。  相似文献   
903.
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效益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豫北地区高肥力地块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经济效益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在安阳市北关区壤质潮土上开展了冬小麦不同施氮量试验,设常规施磷钾肥(W1,CK)、常规施肥减施氮肥30%(W2)、常规施肥减施氮肥15%(W3)、常规施肥减施氮肥5%(W4)、常规施肥(W5)和常规施肥增施氮肥5%(W6)6个处理。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减少冬小麦主茎叶龄、次生根数、茎蘖数、株高及穗长等农艺性状呈下降趋势,以W6处理最佳。冬小麦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W4、W5、W6处理与W1处理相比增幅分别达48.7%、48.9%、49.1%,W4、W5、W6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与W2、W3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施氮量处理经济效益较W1处理均有不同程度增加,W4较W1处理净增效益5 869.80元/hm 2,较W5处理净增效益24.45元/hm 2。不同施氮量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含量和土壤容重有显著影响,但对pH影响不显著。土壤全氮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W4处理土壤容重最低。综合分析,以常规施肥减施氮肥5%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04.
为提高气象观测员对地温观测场松土重要性的认识,基于衢州市本站1970年~2003年每月松土前一日和松土后当日20时地面0厘米温度和地面最高温度记录的统计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月松土后的地面0厘米温度除9月下降和11月无变化外均较松土前有不同程度的升高,6月升温最明显,秋季(9~11月)变化幅度最小,冬季(12~2月)上升幅度最大;地面最高温度较松土前有明显升高,夏季(6~7月)最为明显,温度变化幅度高达7℃~9℃,秋末冬初(11~12月)变化幅度最小。  相似文献   
905.
为分析旋耕刀耕作过程中所受阻力及其变化规律,实现对旋耕刀的数字化与可视化研究。利用离散单元法,对旋耕刀作业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本研究可为有效揭示土壤耕作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06.
以太行山南麓地区4种优势树种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样地采样分析方法,测定了植物的叶功能性状和土壤养分指标,分析了4种优势植物叶功能性状及土壤养分不同坡向下的含量变化差异。结果表明:1)酸枣的碱解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植物(P0.05),北坡向上碱解氮含量高达53.95 mg·kg~(-1);而荆条的碱解氮含量较低,在东坡向上含量低至9.61mg·kg~(-1);2)侧柏和栓皮栎的叶厚度和比叶面积显著高于其他植物(P0.05),在北坡上比叶面积高达35.48 m~2·kg~(-1);北坡向下4种植物间的叶干物质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而在其他3个坡向下栓皮栎的叶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中植物,南坡向下高达412.5 g·kg~(-1);3)酸枣和荆条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高于侧柏和栓皮栎(P0.05),而侧柏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则最小,分别低至9.75mmol·m~(-2)·s~(-1)和0.93μmol·m~(-2)·s~(-1);而胞间CO_2浓度变化却相反,侧柏却显著高于其他植物(P0.05),最大可达247.48μmol·mol~(-1)。植物叶功能性状和土壤养分的差异是植物自身生长需求对坡向适应性的体现,可以为太行山南麓生态植被恢复的合理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7.
为了研究不同配方肥对辣木生长土壤环境及植物性状产生的影响,明确辣木对土壤养分的需求规律及为制定合理的辣木配方施肥方案提供理论基础,以金沙江干热河谷辣木为对象,通过室内分析和田间调查数据对该干热河谷地区的辣木土壤养分及植物性状开展研究。结果发现,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辣木配方施肥肥效试验土壤养分含量处于中下水平,土壤呈微酸性。4种施肥处理对0~20 cm辣木土壤pH值以及有机质、碱解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影响无明显差异,B处理与CK处理在5月的辣木鲜叶质量、鲜叶柄质量、鲜枝质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通过回归和通径分析发现,pH值对辣木鲜叶质量、辣木鲜枝质量直接作用较大。合理的配方施肥能明显促进辣木的生长及提高产量,结果可为今后辣木专用肥生产和施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08.
通过对北京小西山山前代表性洪积扇的观察研究,探索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形态特征的影响。通过对土壤薄片的观察,分析土壤微形态特征;用ENVI及MATLAB软件处理图片,并对孔隙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林地(WL1)剖面表层土壤微结构为海绵状结构,而园地(WL2)和菜地(WL3)的表层土壤多呈整块状结构或孔道结构;2)各采样点土壤矿物成分相近,但骨骼颗粒形态特征有较大差异。3)WL1剖面土壤孔隙度较高,以面状孔隙为主,WL2和WL3剖面土壤孔隙度过低,以中小孔隙居多。研究认为:1)林地的土壤微结构较园地和菜地的好,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利用和管理,园地和菜地使土壤微结构变差,土壤孔隙度下降。2)各采样点土壤成土母质相似,土壤骨骼颗粒形态差异受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人类干扰程度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9.
山东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邮编:250100,电话:0531-83179270)主持完成的利用降水改良滨海盐渍土技术的研究与示范项目,前不久通过了专家鉴定。该项研究通过集雨抑蒸技术和不同的覆盖方式,在4次降水56.5毫米下,土壤盐分由0.7%下降到0.2%左右,实现在无客水的条件下,利用自然降水对滨海盐渍土进行改良和利用,为滨海盐渍土的改良和利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10.
加乐多是经国家农业部审定登记的土壤调理剂,该产品以高活性海藻质、中微量元素、18种氨基酸、高强度螯合剂和有益活性菌为原料,针对我国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